国际先驱导报特稿:中国驻外外交官安全调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2日10:08 国际先驱导报 | |
提起外交官,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风光”两字。 但容易被忽视的是,在这体面的背后,却危机四伏:他们往往成为恐怖分子首选的目标,他们被派驻的地方可能是世界上动荡的旋涡…… 这是一种需要拿生命来冒险的事业,本不允我们忽视其生命的保护,罗杰·肖特的死 专访孙必干大使:中国拟派武警入伊保护外交官 【题记】本报记者获悉,中国驻伊拉克使馆不日内将复馆。目前,中国外交部赴伊拉克专门小组正在做复馆前安全工作的最后准备 国际先驱导报驻安曼记者操风琴报道 “外交工作表面看起来就是送往迎来、会见会谈,但实际上并不仅限于此,国际局势时时都在变化,任何事情都会发生,而外交人员就处在这种变化的第一线,每个外交官可能都会在其外交生涯中不止一次地面临危及生命安全的险情和考验。” 11月25日,暂驻约旦首都安曼待命的中国外交部赴伊拉克复馆小组孙必干大使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平静地坦陈心声。 孙大使是我国外交战线的一名老将。在长达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上世纪70年代他常驻动荡的也门,经历了五次政变、两次总统遇害事件;80年代他在利比亚体验了美国B-52重型轰炸机低空轰炸的黎波里和班加西港的惨烈;90年代海湾战争期间他在利雅得面对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到离中国使馆直线距离仅500米的惊险…… 今天,这位年过花甲的外交官再次领命,率领伊拉克工作小组于6月底抵达安曼,进行必要的准备后将奔赴巴格达,为恢复中国使馆做准备。 一个埋葬外交官的地方 今年战争期间,中国驻巴格达大使馆惨遭抢劫、焚烧、破坏和偷盗,孙大使一行四人已经于七八月间冒着危险,穿越从安曼到巴格达的千里“死亡之路”,实地察看馆舍被毁情况,并与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进行了接触。 为安全起见,进入巴格达后,工作小组雇了两名伊拉克保镖,孙大使一行人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同时,他们也租了两辆半旧的民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 赴伊工作小组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与战后伊拉克的有关方面进行接触和交涉,力争让中国在伊的合法权益获得应有的保护和尊重。尽管伊拉克政局混乱,当时伊临管会成员有的出国,有的不在首都,但是中国工作小组在巴格达期间还是争取会见了临管会的5个主要成员,其中包括来自库尔德族的要员。 工作小组在伊停留期间,尽管没有遇到直接危险,但约旦驻巴格达使馆发生大爆炸,伤亡惨重,给所有驻巴格达的外交官心中都留下阴影。而中国工作小组在进出巴格达的这两天,“死亡之路”上也发生了爆炸事件。据介绍,这条路必经“逊尼三角”——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来,美军遭遇的大部分袭击事件发生在巴格达、提克里特和费卢杰三点间的区域,那里被称之为危险的“逊尼三角”。也就是在这条路上,越南使团的车队最近就不幸出了车祸,3名外交官罹难。 孙大使说,但是中国外交官没有半点犹豫,在风险丛生的环境里坚持了将近1个月。 拟派武警入伊保护大使 伊拉克的形势近期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有恶化的趋势,爆炸频率越来越高,被袭击的首要目标是占领军,其次是支持占领军的伊拉克现政权,第三是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尽管如此,我国赴伊外交人员被这些恐怖事件所波及、所误伤的风险性还是非常高,如路上填埋的地雷等爆炸物。 除了这种涉及人身安危的风险,我们的外交人员在伊拉克还将面临另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危险,那就是严重的空气污染、用水污染等。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海湾战争中美国在伊拉克使用了约370吨贫铀弹,而今年的这次战争,尽管时间不长,但投放的贫铀弹高达1000至2000吨! 目前在巴格达的外国使团有40多家。迫于局势,这些使团根据自己的国力与现实情况,采取了各种安全保障措施,并加强对形势的调研和观察,以保护人身和使馆的安全。据孙大使介绍,这次赴巴格达期间他到伊临管会机构办事时,正好碰上英国驻巴格达大使,他的车队是两辆全副武装的装甲车!其他很多外国使团也都配备了防弹车,使团人员全都警卫不离左右。这些警卫大致有两个来源:从国内带来的武装人员,或是在伊拉克当地现雇的;目的只有一个:尽最大可能实行自我保护。 孙大使说,中国外交部领导正亲自和有关国家进行交涉,要求保障我国赴伊工作小组的人身安全,国内其他有关部门也正在考虑对赴伊工作小组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比如参照外国使团的做法,探讨派出武装警察随行的可能性。 关于增派武警之事,在武警到来前孙大使不愿多谈,记者了解到,按照原定计划,武警应该在上周到达,由于客观原因被推迟。但是大使透露,工作小组离进驻巴格达的时间不会太长;一旦进驻,中国外交官就将长期开展工作,不会轻言撤退。 在采访中,孙大使向记者表示,尽管工作小组面临各种风险,但是会勇敢面对,因为“这是一个使命”,但也不会无谓牺牲,“只有保全自己,才谈得上完成国家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被骗“淘金”国人处境危险 在采访中孙大使表示,外交是国家行为,但他对最近发生在伊拉克的一件事情却非常担心。 由于国内老百姓对伊拉克的情况不太了解,目前在国内的个别中国人就利用这个机会行骗。最近一名姓陈的中国人哄骗了3名福建人,说伊拉克很容易找到工作赚钱,并向他们每人索取了3万元的“劳务费”,但这三名中国人于11月7日抵达巴格达后,由于当地安全形势险恶,一直找不着工作,生活陷入困境。据调查,现在这种行骗还在继续,其他几批中国人也被蒙在鼓里,即将抵达巴格达“淘金”。 孙大使对此非常气愤,他已经打电话给目前在伊的中国人,告诫要立即停止这种损害同胞利益的行径。同时他希望借《国际先驱导报》,请国内劳务人员擦亮眼睛,不要上当,如果确实要来伊拉克进行商务或劳务活动,请务必先跟中国驻约旦使馆或者复馆小组取得联系,再做进一步打算。 面对这位中国外交官的焦虑,记者突然明白:大使在刚接受采访时那句平静的话语——“外交代表的是国家利益,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已在这里得到了最好注解。 中国驻土耳其使领馆安全防范写真 【引题】在一次已知的爆炸和下一次未知的爆炸之间…… 国际先驱导报驻安卡拉记者郑金发报道 爆炸发生时,许冬峰正好在伊斯坦布尔市莱文特区。当听到一声沉闷的巨响后,职业的敏感使他立即意识到附近发生了一起重大爆炸事件,他立刻核实爆炸地点,并随即用手机通知中国驻土耳其使领馆和本报驻当地记者。 事后证明,许冬峰的判断是准确的。在他听到巨响的这一天,英国的汇丰银行伊斯坦布尔总部外和英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几乎同时被炸,30条生命在瞬间消失,另外造成450多人受伤。 许冬峰的身份是中国驻土耳其使馆警务联络官,他这次是恰好到伊斯坦布尔市出差。由于伊斯坦布尔是个事非之地,总领事馆平时对防恐问题就非常重视,所以每一个驻外人员的防范意识都比较强。 “东突”隐患未消,“基地”威胁又来 从目前土耳其国内安全形势来看,中国驻当地外交人员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基地”恐怖组织制造的恐怖袭击。就在20日爆炸发生的五天前,同一地段的两座犹太教堂被炸毁,土耳其《晨报》专栏作家夏法克发表文章指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土耳其是美国和欧盟的新前沿阵地国家。”因此,“基地”组织将土耳其列为攻击目标。此间舆论认为,“基地”组织制造爆炸袭击的目的就是试图“切断土耳其与西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关系”。舆论普遍认为,连续两次袭击,说明伊斯坦布尔乃至土耳其正成为“基地”组织新的主要攻击点。 除了“基地”组织的恐怖活动以外,中国在当地的外交人员还要时刻堤防“东突”势力。2002年朱(金+容)基总理访问土耳其时,曾明确指出:“目前‘东突’分子仍在顽固地从事反华分裂活动,一些在阿富汗进行反华恐怖暴力活动的‘东突’恐怖势力正在寻找新的基地,土耳其是其重要的转移方向。” 在土耳其工作过的中国外交人员都有两段难以忘记的过去:1997年3月,境外“东突”恐怖分子开枪袭击中国驻土耳其使馆,冲击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并焚烧中国总领馆悬挂的国旗。1998年3月5日,境外的“东突”恐怖组织策划制造了用炸弹袭击中国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总领馆的恐怖事件。“东突”势力为中国驻土耳其外交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中国驻土耳其使领馆“高度戒备” 土耳其连续发生恶性爆炸事件,特别是恐怖分子目标开始针对使领馆,引起外国使节的高度重视。虽然爆炸袭击的目标是有针对性的,但是中国驻土耳其使领馆还是提高了警惕。 处于事发当地的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郁红阳打电话告诉本报记者说,总领事馆地处伊斯坦布尔市的东北方向,离20日发生的两起爆炸点莱文特区和贝奥卢区较远,大约有十几公里,因此中国总领事馆在这次爆炸中未受到波及。但中国总领事馆还是高度重视,对领馆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了全面检查,采取了一切必要的措施,指定专人与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立即要求土耳其当局增加警力,加强警戒巡查,保障我外交人员和馆舍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要求馆员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警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去闹市区等人群集中的地方,保持与我驻当地中资机构、企业人员、华侨华人、留学生、港澳台同胞联系,并提醒他们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遭受恐怖活动的伤害。 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宋爱国在爆炸事件发生后表示,中国有关部门对我驻土耳其使领馆的外交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十分重视,打电话来要求使领馆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以防万一。 他说,中国大使馆非常重视这两起伊斯坦布尔自杀恐怖爆炸事件。事发后,他立即召开使馆各单位负责人会议,认真讨论当前的土耳其局势,研究如何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他认为,驻外使领馆要特别关注驻在国的局势,加强与驻在国警方的密切合作,做好使馆外交官和工作人员,要求在夜间无特殊情况下不能将使馆外交车辆在外过夜,建议土耳其警方不允许当地车辆停放在大使馆门前,加强与中资机构以及华侨华人的联系,要求他们树立防范意识,关心他们的有关安全防范工作。经过使馆与土耳其警方交谈,土警方已对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的安全工作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加强了流动警力。 宋爱国大使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是安全的。然而,就在记者截稿时(25日),英国外交部再度发出警告,有情报表明,恐怖分子很有可能在伊斯坦布尔及安卡拉等城市再次发动恐怖袭击,新的危险又悄悄迈近…… 本文截稿时,中国驻土耳其使领馆全体人员都在坚守岗位,一切工作正常。 三位中国大使的“留守之辩” 【引题】背负54年的命题,还要不断探求新解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时捷、陆南报道 “中国六七十年代外交面临困境,驻外人员集中在一些亚非拉国家,这些国家一般说来对中国相对友好,不会出现专门针对中国外交人员的危险活动。但是这几年看来,全世界外交人员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大。如果使馆地处战乱频繁或者恐怖活动猖獗的国家,外交人员的安全就很难得到保证。”11月24日,中国前驻埃及大使安惠侯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观念和时代的变化,我们国家对这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了”。 “留守”中,死亡阴影爬上来 对于中国前驻也门、叙利亚大使时延春来说,最深刻的记忆当属1967年在也门使馆的“留守岁月”。 当时也门国内的共和派和保皇党正在发生激战,保皇党向共和派占领的首都萨那发起猛烈炮火攻势。而中国时处“文化大革命”期间,坚决支持也门的共和政权。因此,虽然也门政府已经通知各国使馆可以自行撤离,中国外交人员仍然一个也不敢撤,成为唯一留在那里的外国使馆。因为中国政府当时的“安全措施”是“最危险的时候不要出去;遇到保皇党军队时要讲道理,告诉他们我们是在执行外交任务;每个同志都要作好为国捐躯的准备”。 使馆留下的9个人中,只有时任翻译的时延春一个人懂阿拉伯文,因此他外出的几率也比别人大了很多。有一次去总统府办事,工作人员好心劝告这些中国人“快回去吧,这里不安全”,结果他们刚刚离开那里5分钟,总统府就发生了大爆炸。 由于使馆处于保皇党的坦克射程之内,周围多次受到轰炸,使馆虽然侥幸无恙,炸弹的弹壳却经常落在院子里。一次,时延春在办公室翻译文件,听见外面炮火隆隆,就好奇地走到阳台上想一探究竟。“站在那里,一颗子弹就落在离我只有半米远的地方。”直到今天,已是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的时延春谈起36年前的那一幕仍然心有余悸,在他一生中,那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时延春学会了抽烟,把院子里的坦克弹壳捡回来当烟灰缸。他写下两句话放在桌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 那一年,时延春刚刚大学毕业两年。 “撤离专业户”舍不得新修的使馆 在一批老外交官中,秦鸿国有“撤离专业户”之称。1991年海湾战争时,他是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的政务参赞、临时代办。1993年也门内战时,他是中国驻也门亚丁总领事,“大家都开玩笑说,我这个人到哪里,哪里就会打仗,哪里就会需要撤离。”秦鸿国话风一转,“当然,这样我对组织撤离工作也比较有经验,每次任务完成的都还不错”。 “在科威特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没有商量,因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伊拉克政府要求各国使馆都必须从科威特撤离或者迁到巴格达去。如果我们走了,就等于承认了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占领是合法的。所以当时国内的指示是‘不到万不得已,决不撤退’。” 经过多次组织撤离后,秦鸿国对“撤离”有心得:“首先,作为一个大使,你应该考虑到底应不应该撤离;如果要撤离,这个时机应该怎么把握。比如说,如果在不该撤的时候你撤了,没有保护好使馆的机密和财产,那就是右倾逃跑主义;而要是该撤的时候你不撤,手下万一有人受了伤或者没了命,就是左倾冒险主义。这样回国是肯定会挨批评的。”对此,秦鸿国自己的办法是“密切关注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使馆动向”、“密切关注当地的形势发展”,这样一天一个电报拍往国内,再由有关部门来作决策到底可不可以撤。“所谓‘外交无小事’,除非实在联系不上国内了,大使在这种问题上是不能自作主张的。因为国内的考虑可能更宏观、更全面,和使馆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使馆的机动性要强很多,在他们看来,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因此一旦发生危险,常常提前撤离。“既不顾国家的政策、颜面,也不顾使馆的机密、财产”,这种行为在中国的老外交官们看来,是十分不可思议的。秦鸿国说,在亚丁的时候,尽管外面炮火连天,让使馆人员一直犹豫“撤不撤”的最大因素是“我们那个时候的使馆是新修的,里面所有家具、电器都是全新的。如果我们走了,这些东西肯定就没了”。 全世界只有一辆中国防弹车 作为海湾战争中唯一在科威特长时间坚持的东方国家使馆,秦鸿国对当时美国使馆的基础设施羡慕不已:“他们的房子是自己建的,有发电机,还自己打了井,基本就不用依靠外界资源。而我们的房子是租的,伊拉克军队对使馆断水断电后,我们就实在无法生存下去。” 安惠侯介绍说,以前中国使馆确实因为国力所限,使馆的安全设备不多,遇到非常时期唯一可行的安全措施就是“减少外出,尽量雇用当地人出去办事”,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改进,比如在内战频频的阿尔及利亚,中国大使馆就配备了一部防弹车,这也是中国驻全世界使馆中唯一的一辆。 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专门负责处理驻外人员安全事务的机构,如果国外使馆所在地发生突发情况,往往是由外交部、外经贸部门、总参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一个临时领导小组,对当地形势做出判断和决策,在经过国务院批准后由驻外使馆遵照执行。这些处理方法,多遵循以往经验。事实上,每次有驻外使馆撤离回国后,都必须对撤离经过做出详细总结、对相关人员提出奖惩意见。这些总结和经验通过外交部发到中国驻全球各使馆后,当地的外交人员就会从中摸索学习,揣摩如果自己所在国发生危险,应该如何应对。迄今这仍是中国驻外人员学习自我保护的主要途径之一。 时延春依然担忧的是驻外人员自身的日常防范意识:“以前我在叙利亚当大使的时候,进美国使馆要经过5道检查,人、车都被查了个遍。而我国驻外使馆一般只有一道关卡,当然,这也是因为国力的关系。”他认为,应该在出国前就对驻外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不能认为中国没有明显的敌国而麻痹大意。 “11·20”爆炸案令英国胆寒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秦可报道 自杀式炸弹手开着一辆装满炸弹的卡车,于11月20日冲入伊斯坦布尔的英国领事馆大门,当场炸死英国总领事肖特和其他15人。就在此前不多时,另一辆炸弹卡车在伊斯坦布尔的汇丰银行前面爆炸,当场炸死11人。 英国外长斯特劳后来发表对此事评价:“不论采取什么防范措施对付恐怖威胁,总是会有一些恐怖分子利用漏洞钻空子。恐怖分子对自己的暴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英国领事馆的悲剧真是不可避免的吗? 外交官失误付出生命代价 无独有偶,就在英国领事馆被炸的5天前,处在同一地段的两座犹太教堂被恐怖分子以袭击英国领事馆几乎完全相同的手法炸毁。 在11月15日的爆炸发生后,肖特当时判断认为,英国领事馆的入口需要增派警察,担任守卫工作。采取这样的做法就已足够保护领事馆的安全。 但他不愿下令以水泥障碍封闭领事馆周围的道路,因为他不希望造成邻居不便。事实证明,肖特的判断是错误的,正是这一疏忽,使得恐怖分子在自杀炸弹攻击中,得以利用满载炸药的卡车,通行无阻冲向领事馆的大门。 有媒体评论认为,其实即使恐怖分子能开着卡车冲进来,肖特或者更多的同事也未必遇难,然而肖特再次犯了致命错误:他的办公室紧邻领事馆的大门,虽然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但这样的安排显然并不妥当,使得他在炸弹攻击中首当其冲。 难以解决的矛盾:开放?自闭? 英国高级防务问题分析家海曼说:“地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是在不出名地方,或者远离多建筑物的地区,你就可以确保没有人可在距离大厦的200公尺范围内。” 但对英国政府来说,重要的是在保护外交人员和确保使馆能接近公众之间求取平衡。伊斯坦布尔市横跨欧亚大陆,位于欧洲部分的塔克西姆广场紧邻海峡,是伊市最繁华的商业区;英国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就位于塔克西姆商业区的中心地带,每天24小时都有购物者、就餐者和散步者光顾这条街道。在狭窄的街区中间,英国领事馆被仅有的石墙包围着。 伦敦金氏学院国际政策研究所防务专家克拉克反而认为,英国的做法是理智的:“如果大使馆像堡垒那样森严而没有人敢进入,那么设立大使馆的目的就宣告失败。最重要的是,要怎样在基地组织和恐怖分子威胁世界治安的情况下让大使馆照常操作。” “情报依赖症”困扰“英国病人” 从某种程度上讲,说英国忽视使馆防卫问题是不客观的。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政府在过去3年里花在加强驻外使领馆安全措施上的经费增长了3.5倍。但另一方面,英国驻外使馆都主要依靠情报提供预警的习惯并没有改变。 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彼得·韦斯特马科特说:“坦率地说,我认为,我们都相当震惊……我们此前没有收到任何情报。就像在15日的犹太教堂爆炸案前也没有收到任何情报一样。” 由于没有及时收到情报,习惯于依赖情报做判断的英国领事馆并没有作好必要的防备。即使直觉上感觉有提高警惕的必要,缺乏情报导向的英国领事馆的保卫工作也显得有些南辕北辙。据报道,在发生犹太教堂被炸事件后,比起英国领事馆的安全来说,当时肖特更为担心的是,22日在伊斯坦布尔的酒馆中,将有许多英国橄榄球迷聚集,观看英格兰和澳大利亚队的世界杯冠军争夺赛。他希望土耳其警方能增派警力,保护这些酒馆的安全。 鉴于这次事故,英国外交部认为不能再仅依靠情报来加强防卫力量了。 英国更要学“美式防身术” “美国人已认识到,如果你是恐怖组织的主要攻击目标,那么你就应当格外小心。现在我们终于认识到我们是恐怖分子名单上的二号目标。”《简氏情报文摘》编辑斯坦迪什的话道出了英国此次受袭的根本原因。 不过,分析家指出,美国早已在几个月前放弃它在繁忙的贝伊奥卢区的领事馆,认为那里不安全,改在伊斯坦布尔较偏僻的居民区建新的“堡垒式”领事馆。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美国大使馆于1998年发生卡车袭击后,美国就花了430亿美元加固它的外交驻地,堪称“堡垒式”的代表。 “在美国加强保安措施后,我们的使节团是最容易遭恐怖分子袭击。”安全专家说,作为美国反恐打伊战争最亲密盟友的英国,应当步美国的后尘。 如果完整理解其意思,也许这句话应该是说英国索性也要把美国的安全保卫措施学到手。11月21日,英国外交部立即向各个驻海外使团发电报,要求他们对各自使领馆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在这次“安全普查”中,233个海外使领馆被要求加强防卫力量,搬离原住所甚至暂时关闭接受检查。英国外交部建议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在使领馆四周用混凝土建障碍物,以防汽车炸弹的袭击,用英军替换当地的守卫等。另外,由于担心遭到恐怖袭击,英国驻巴格达大使馆将撤出旧址,英国打算在联军司令部的旁边建一个新楼作为大使馆驻地。 也许,在许多局外人看来,这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