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到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时候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3日18:59 新京报 | |
作者:秋风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要通过制度保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 近些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多数官员狭隘地理解为以GDP增长率为中心。官员所追求的政绩,都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量化的成绩,比如GDP数据,招商引资数量,还有比如各种超前的机场、公路、桥梁和高楼大厦等形象工程。 所有这些都属于一些“硬”指标。与之相对的“软”指标,例如地方行政部门的效率、法规的公平性、司法机构的执法能力、社会的稳定性、民众的安全感、居民的教养等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做法,或许可以收一时之效,但显然是无法长远维持的。 2003-2004年度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就指出,由政府调控资源配置的能力、司法制度等指标构成的中国的公共机构效率指数出现下降。而少数地方普通民众也切身感受到腐败现象,司法不公,治安恶化,官民关系紧张,环境破坏,这些抵消了当地GDP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好“感觉”。 到了从根本上转变政绩观的时候。改变政绩官,就是要从注重“硬”指标,转向注重“软”指标,就是要将地方政府从一个像企业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利益实体,转变为向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的公共机构。 我们认为,新的政绩观,可以包括下面的内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政府应做到民主、公平、廉洁。地方行政当局应当在人民或其代表的严格监督进行管理和服务活动。应通过种种制度变革,让民众可以更有效地约束官员。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部门的政策应当公平合理,政府规模应当处于合理水平,政府官员应当廉洁、高效。 第二,地方官员应当从向上级负责,转变为向民众负责,为民众服务,尤其是为普通民众服务。官员如果致力于追求GDP等硬指标,其决策便可能会向商人、向富人、向大企业倾斜,并可能通过垄断、税收优惠、甚至强制手段,剥夺普通民众和小企业而补贴富人和大企业。这些年愈演愈烈的拆迁纠纷,就是这种政绩观的产物。某些地方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低激化了社会矛盾,扩大了贫富差距。一个公正的政府,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个公民和企业,不加区别地为他们提供同样的服务。 第三,地方政府应当致力于创造、维护一个稳定而安全的社会环境。塑造这样的环境,光靠严厉打击是不够的,首先需要政府自己遵守法律、尊重民众。只有这样,才能塑造民众的法治精神,民众才会自觉地遵守法律。因此,考核一个地方官员的政绩,还应该考察该地警察是否在执法中尊重民众的权利,法院能否对案件给予公正审理。 第四,在处理经济事务时,地方政府应当尽可能地缩小其管制经济活动的范围。政府仅仅提供企业活动所需要的游戏规则,而尽量不直接进场踢球。地方政府应致力于为企业追求自己的利益提供稳定的、可预期的规则和制度框架。 第五,政府应当高效率地向民众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品,包括环境、教育、文化、艺术等等。一种健全的精神氛围,对于增加民众的福利,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在这里政府也应当鼓励私人和企业积极投资于社会文化事业。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