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熊德明教我们怎样做公民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4日19:50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作者 陈光 温总理在重庆万州责成当地有关部门,迅速使农妇熊德明爱人被欠一年多的薪水得以解决一事,应当说是一则碰巧“撞”到的新闻,没有任何事先设计安排。“巧”处有两点,首先是总理在行车途中,见到几处农舍立即停车,而不是遵循既定日程安排进行走访;其次是熊德明敢言他人所不敢言,向总理传达了这样一个真实的讯息。温总理体察下情,不拘百姓小事;农妇熊德明敢于直言,不畏中央高官,同样都让人感到可敬。 在熊德明眼里,虽然与总理有着地位的悬殊,但既然能够拉家常,也就能够诉苦水,这种沟通的无碍,应缘于同为公民的身份平等。由今天一介农妇敢于在总理面前坦陈苦楚,想到以往人们受官本位思想影响,面对官员往往噤若寒蝉,比较而言不难体会出社会的进步与民主的畅达。同时,在熊德明身上,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了现代公民素养的积淀。 熊德明另一可敬之处是敢于倒苦水,这比敢于讲话更需要勇气。虽然温总理有言在先循循善诱,但长期以来报喜不报忧已成为一种“舆论一律”,特别是当着地方官员的面,向更高一级官员传达负面信息,按惯常思维无异于捅娄子。同时,自己利益受到处于强势一方的侵犯,普通百姓往往“冤死不告状”?熏常被人们“哀其不争”。然而熊德明却敢“争”,冲破头脑中“官官相护”的固有思维,率真地道出了自己的困难,并且带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这种直率表达内心所想的行为,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率性而为,应是出于对自己正当权益的维护,原动力来自于内心深处对自己公民主体地位的肯定,来自于个体权利意识的张扬。 熊德明敢于向总理诉苦,除却对总理的信任之外,还有一个责任归属的问题,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这事找他准行”。总理是人民的总理,人们除了向其表达景仰、拥戴之情外,提出自己的具体实际问题未尝不可;总理还是公务员队伍之一员,是人们用选票赋予了其权力,有困难找他解决,就是在行使选民的正当权利。 人们视近来时评的繁荣为公民表达的勃兴,其实时评仅是一个很狭窄的途径,公民敏锐地抓住公共时机,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意志,舍时评之外,有且应当还有许多途径。透过熊德明一事我们不妨这样自问,见了政府官员甚至是高级官员,你能否与其真诚交谈而不只生拉闲扯,能否在鼓掌欢呼的同时直抒胸中郁闷?从点滴开始像熊德明那样学做“公民”吧,不要仅仅羡慕她的幸运。 相关专题:2003 “年度新闻评论”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