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理清拖欠民工工资的“债务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8日17:08 北京青年报 | |
作者:张天蔚 由于有了温家宝总理对拖欠民工工资问题的亲自过问,“清欠”工作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分析目前的媒体报道,“清欠”对象主要是建筑工程企业,最有力的措施,则是以政府命令的形式,将久拖不清的企业逐出本地建筑市场。 采取以上措施的原因,大概一是拖欠工资的情况,以发生在建筑企业为多;二是建筑公司的经营方式都是“一单一结”,有被“逐”的基础;三是建筑企业大多是“游击”企业,逐出几个外地企业,不会对本地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而取消拖欠民工工资企业在本地承揽工程的资格,被各地政府不约而同地当成根除欠薪现象的撒手锏,证明各地政府对本地建筑市场有着相当直接的操控能力。换句话说,现在政府之所以能够“端掉”欠薪建筑企业的饭碗,是因为有些企业的饭碗本来就端在政府的手里。 在有关温家宝总理亲自为民工讨工钱的报道中,特别申明了县政府作为工程发包方,已经将工程款付给了建筑企业,只是建筑队和包工头黑心,才没有发给民工。所以县政府在后来的追讨工作中,才特别的理直气壮。但是,这一事件中的特例,并不能证明所有政府工程中,政府都按时给付了工程款。在民工被拖欠工资的“债务链”中,政府也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环。按照当地媒体报道,济南市在今年年中进行的建筑市场调查中发现,本市建筑企业被拖欠工程款共计38亿元,民工工资被拖欠4.9亿元。而政府工程造成的工程拖欠款则有8亿元左右。由此造成的对民工工资的拖欠,自然也就不难推算。 如果连续关注媒体报道,则不难发现一度以民工为主角的“跳楼秀”,已经有包工头或建筑工程队的头头加入其中。而他们拼死一“秀”的理由,则大多是由于夹在拖欠工程款不付的甲方,和等着拿到血汗钱的民工之间无路可走。而拖欠工程款的甲方之中,当然不能排除有政府工程的存在。 现在,解决民工工资问题的希望,已经完全寄托在各级各地政府身上。但是在某些政府就难逃干系的地方,仅仅将拖欠工资的建筑企业逐出本地建筑市场的做法能否有效、是否合理,就很让人怀疑。如果政府拖欠某建筑企业的工程款,然后又以该企业拖欠民工工资为由将企业逐出本地,就有可能造成新的糊涂账。 在别的措施跟不上的时候,由政府为民工讨工钱是必要的,但前提是政府必须是超脱的第三者。如果由于政府工程的存在而使政府无法彻底超脱,政府也至少要把手洗干净,先把拖欠企业的钱都付清了再说。如果这两点都做不到,政府在“清欠”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就很值得怀疑。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