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花钱买“拒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1日14:20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焦加 冲着报贩子声嘶力竭的叫卖,买了一份地摊上的小报。除了满口胡吣的逗你玩———比如告诉你李锐写了一部《太行风云》,印象最深刻的就剩下“拒绝”两个字。 拒绝是不需要理由的。这年头,商家可以挑选消费者,不是博士、硕士、重点本科, 又何况这种拒绝堂堂正正,是以正拒邪,以主流拒绝支流,以理性拒绝非理性,往大里说关系到社会进步,往小里说也能推动新闻变革。拒绝了一小撮人的话语权,有利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畅所欲言,这才是真正的“为民生代言,为时局建言”。历史上不是有舆论一律吗?那时候“拒绝”过多少人?和那时候比起来,这种拒绝已经是客气得不能再客气,宽容得不能再宽容了。 更何况这一次拒绝的是“挖苦嘲讽”。惯于“挖苦嘲讽”的是些什么人?除了鲁迅一人之外,哪还有一个是好人?谁见过喜欢“挖苦嘲讽”的人得到过哪怕是一点正面评价?更别说良好评价,更别说崇高评价了。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是不需要“挖苦嘲讽”,也不屑于“挖苦嘲讽”的。虽然民间有所谓“笑林广记”,但那都是以“知识者”自命的一小撮人假借民间的名义杜撰出来的,何况其中“挖苦嘲讽”的是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百态,而咱们这里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玉宇澄清”,万里无埃了。又何况那些东西从来入不了正册,只能被打入另册。虽说舞台屏幕上有讽刺小品之类,但那都是人民艺术家出于对人民的爱,创作出来的先进文化作品,是帮忙而不是添乱。何况光听老祖宗说过报纸是党的喉舌,没听老祖宗说过电视是党的喉舌。虽说报刊上也有不无“挖苦嘲讽”的杂文栏目,但那是在“我”问世之前,而只要“我”这一花开放,他们都得百花肃杀。何况他们是他们,我是我,等到他们没饭吃的时候,就见出我的高明了。 再何况这一次拒绝的还有“攻击和审判”。听说过“恶攻罪”吗?“攻击”曾经是要被治罪的,不治你的罪而仅仅是拒绝你,已经是最大的克制、最大的忍耐了。虽然你“攻击”的不过是些社会不良现象,可谁知你用的是不是春秋笔法,谁知你是不是含沙射影———要知道,这正是从前那些惯于“挖苦嘲讽”的人常用的战法。虽然你“审判”的不过是贪官,可除了已经东窗事发的贪官,谁能分清现实生活中谁是贪官谁是清官,谁知道你把“攻击”的矛头指向谁?谁又知道你不是在说“我”———事实证明新闻界并没有与腐败绝缘。何况,反腐败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谁叫你自作多情了?“审判”贪官是政法部门的事,谁叫你越俎代庖了? 我刚当编辑的时候,我的老师和领导谆谆告诫年轻编辑:切忌板起面孔教训人,读者花钱订报不是为了买骂。我自己虽然没有花钱买骂的经历,但这一回,却着着实实地花钱买了一次“拒绝”。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