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公立医院的“信誉指数”和道德底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2日15:1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作者:刘以宾 据媒体报道,陈先生的母亲因患胆结石住进了当地的省人民医院,15天的住院治疗,花费3.8万元。细心的陈先生发现,医院出示的账单上存在117项没实际发生的收费项目。陈 在消费者长期的消费实践而形成的概念中,不同的商家有着不同的“信誉指数”:大型超市、国有商场一般比小商店的“信誉指数”高,正规餐饮服务单位比无证照的个体餐饮户的“信誉指数”高。究其原因,大概在于,“信誉指数”越高者,其来自各个方面的约束力越多越强,例如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和保障作用、对信誉与长远发展关系的重视度、新闻监督的力度、自身管理体系的完善度等等。 通过不同的“信誉指数”,亦可大致“窥”其实际的不同的信誉底线和道德底线,比如大型超市一般不屑于“偷鸡摸狗”的勾当。为什么呢?一是不需要,因为商业既做到了这份儿上,便不愁顾客盈门和丰厚的利润;二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恐怕都会结合各自的社会身份,自行设置相对应的道德底线———正是这个底线,约束着其行为不能过分。 假如按照这种思维逻辑,那么人民医院又该具备怎样的“信誉指数”?其管理者和医生护士又该为自己设置怎样的诚信底线和道德底线呢? 诚然,某省的人民医院的称谓有其历史沿革因素和计划经济的痕迹,但也有其现实的内涵“规定性”,那就是,如今的这类医院并未完全走向市场,它还肩负着某种社会公益责任。换言之,人们仍然会把这类医院看成是政府办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医疗机构。从信誉约束力分析,这类医院除具备类似大型超市、国有大商场诸如党的组织健全、新闻监督力度大、自身管理体系完善等种种约束条件外,还另有政府信誉直接参与其中、行政管理更为严格以及几千年医德传统等等特殊条件。按说,其“信誉指数”以及员工的道德底线应更高才对,才符合情理,可问题是,一家堂堂的省级人民医院,为何也做这样的事呢? 既然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能力,既然现实存在的信誉底线过低以至于和其身份不尽匹配,那么,即使从维护政府形象的角度,有关部门也需加强管理,并对某些“过分”的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其实,这恰恰是一个问题:完全独立经营的企业,政府监管和处罚起来倒似简单,而恰恰公办医院与管理部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利益联系,故而出现包括医疗责任事故、乱收费等问题后,有关部门要么故意捂盖子,要么袒护、纵容有加。而最终,只能由医疗消费者蒙受损失甚至灾难。这样的局面还应该让它持续多久呢?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