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部长“聊天”网民体现新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4日17:02 新京报 | |
作者;杨凤春 外交部长李肇星昨天在新华网上与网民聊天,引起不少公众的注意。网民聊天本来非常普通,部长(姑且也算网民)与网民聊天本来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但作为一个创举还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所以,有网民称这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外交部长日理万机,抽出时间与网民(公众之一部分)聊天,其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李部长的亲民色彩。这是目前的干部作风中需要提倡的。 说目前的一些官员亲民作风不够,倒不是说他们都不想亲民。客观地说,很多官员可能也是很想与老百姓多多交流的,但日理万机,各种大事缠身,想亲民而不得。这是现实政治生活中公众很难见到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的原因之一。官员工作繁忙,缺少交流机会,于是就可能出现与公众的隔膜。因此,从机制的角度看,造成官民隔膜的原因自有其不得已的原因。这一点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公众也许是难以理解的。 不过,尽管官员日理万机是公众难觅官员“踪影”的重要原因,但不能因此推论说公众见不到官员、官员不直接与公众交流的状况是正常、适当的。其实,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官员不假以任何替代手段(尤其是不能以秘书代替)与公众直接交流本身就是官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胡锦涛总书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理论角度说,还有什么事大过、重要过唯民、为民呢?因此,如果说官员忙是不与公众交流的原因的话,那么只能说,官员工作日程的安排不够科学。 实际上,当官都很忙,中外皆然,所不同的是忙些什么。官员忙些什么?在传媒特别发达的今天,官员的行踪一定程度上是无法躲开公众的眼睛,因此官员仅有忙还是不够的,因为公众还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符合公众价值判断的“忙”,公众才会就认同。在传媒时代,公众如果整天在传媒上看到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那么再忙的官员,对公众也没有亲和力,甚至忙得越厉害的官员,公众的反感越甚。 再往深里说,公众从传媒上看到了什么,就大致会以为官员在干些什么。因此假如官员注意自己的形象的话,那么就必须十分在意自己所忙的事。但假如官员有更多的时间,与公众直接交流的话,公众对官员的认知会更少出现误解。因此,一个合格的、有威信的官员,时刻都会记着把与公众的直接交流放在自己重要的工作日程上。 因此,像李肇星部长那样直接与公众交流不仅有利于公众,更有利于良好、和谐官民关系的构建。当然,仅仅有网上亲民是不足够的,亲民的方法还有很多,官员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走到大街、田间、地头,让公众不仅闻其声,也见其人。但愿有更多的官员效仿李部长网上亲民的作风。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