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从市民投诉热线看公共精神的生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5日13:26 燕赵都市报 | |
作者:朱四倍 以前老百姓拨打政府部门的投诉热线,一般是“自扫门前雪”,如今烟台的市民也热衷于管起了别人的“瓦上霜”,政务公开使市民热线的味道变了。烟台市公用事业投诉中心主任郭滨深有感触地说,市民们开始关心起周围的事,城市的事,提建议的多了,发泄不满的少了。(《齐鲁晚报》1月2日) 这则新闻折射的信息,笔者以为主要在于说明了公众公共精神的滋长,公民意识的增强,这是社会发展变迁中的可喜景象。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转型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我们正在寻找政府与市场、权威与自由、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新的平衡点。而这则新闻就说明了公众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公共精神与社会净化能力。这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育,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所拥有的诸如自由、秩序、正义、公民利益和公共利益等基本价值的实现。 近代以来,严复、梁启超、鲁迅等一些著名学者,都反复指出,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团体意识,人各怀其私,没有凝聚力。而且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众口抨击的缺乏公德意识、道德滑坡现象有加剧的迹象,但是我们也要欣喜地看到,只要我们能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那么,打造公民社会,提高公众的公共精神就会有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该新闻给我们的启迪。 现代社会中,公众的关系是一种非熟人、非亲情的新型互助关系,这种新的公益关系,是培育公共精神,让公众在关注公共生活和担负起公共责任的舞台。作为对公民角色及其价值追求自觉反映的公民意识,是一种对公民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社会与权利及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认知,也是现代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得以稳固存在的重要文化价值观念基础。因此,笔者以为,这则新闻揭示了公众已经具有了使社会和谐运行,繁荣发展的心理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包含着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自由与平等及公共精神等新型经济伦理,而这些只有通过公民的内化和认同,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使命和责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这则新闻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同和内化,为市场经济提供必要的文化价值观念基础。 这则新闻表明,社会成员利用自身资源解决共同面临的社会事务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参与方式,形成了新的社会公共空间,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公共精神的滋长和公民意识的增强。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关心别人的“瓦上霜”!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