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MPA的疑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5日14:32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达适 近日在北大举行的全国首届MPA论坛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数据:今年全国报考MPA的人数为6000多人,仅为2001年我国首次开展MPA教育时报考人数的一半。(《扬子晚报》2003年12月28日) 在大学生面临就业竞争压力,考研人数逐年增长的大背景下,选择攻读MPA(公共管理硕士)的人数为何不升反降呢?据说,主要是因为读MPA投资成本大,又没有好的发展前途,报考者有可能得不偿失。 我们思索之后不难发现,MPA教育的尴尬其实暴露了现行社会认可体系的一些弊端:读MPA没有前途,是由于MPA属于专业学科教育,毕业后只有学位认证,没有研究生学历,于是MPA在人才市场上并不引人注目。现在的人才市场,虽然人才观念已逐步改变,但“任人惟证”的现象依然普遍,高学历也就成为高质量人才的标签。最近南方某市为引进人才,推出有博士学历的失业者给予每月2000元补助的政策,足见人才市场对高学历的肯定。MPA虽然培养的是优秀公共管理人才,但它在市场上并不受青睐,这直接导致了MPA的衰落。 人才战略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但现在“一切向证看”的短视做法,不得不让人怀疑人才战略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中的发展状况。其实研究生教育近几年来泡沫式的扩张,正说明了社会上“追求高学历证书”观念的流行。现在,MPA的失宠,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 MPA的失败也可以看作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失误。教育在不断改革,包括对一些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MPA即在这种背景下进入莘莘学子的视野,但MPA现在的境遇证明了这种教育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国情。考生冷落MPA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其昂贵的投资:读MPA的花费和毕业后所能获得的待遇不匹配,加上不少单位领导者对这一教育形式的不认可,MPA在现实中的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教育机构也习惯于扩充开展所谓的“热门”学科,并获取实利。MPA目前面临的困境虽然不能简单地与盲目建设“热门学科”相提并论,但它至少提醒我们要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