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把党政人才从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5日16:22 北京青年报 | |
作者;张天蔚 日前,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简称《人才工作决定》)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后要大力改进各类人才的评价机制,“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显然,不管是“群众认可”、“市场和出资人认可”,还是“社会和业内认可”,都是比以往领导认可、上级认可范围更大、透明度更高的认可。而这种建立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透明的方式基础上的评价机制,其核心作用,在于改变过去那种唯领导青睐和器重是瞻的人才依附关系,而代之以更民主、更透明、更有制度化保障的人才评价和遴选机制。 在以往披露出的各种贪污腐败现象、虚夸渎职现象、“政绩工程”现象等各种不良现象中,党政干部“唯上”而不“顾下”,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谁赋予权力,就对谁负责,这在任何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中都是常识,在政治管理中也不例外。当干部的任命、评价都来自于上级,甚至是某个领导时,干部的“唯上”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而当这种关系被长期经营、固化成某种依附关系时,就离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去甚远了。从李真案牵出的河北省系列案,到慕马案牵出的辽宁省系列案,凡有“窝案”、“串案”处,必有上下级之间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依附关系。打破这种依附关系,改变干部“唯上”而不“顾下”积习的最根本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改变干部的评价和遴选机制,让“群众认可”成为考查干部的最主要的指标。 因此,《人才工作决定》提出“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的宗旨,无疑是人才评价、选拔标准上具有根本意义的进步。如果这一宗旨能够落实为一套具体可行的、制度化的评价、选拔机制,则党风、政风必有根本好转,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将更加密切。 当然,一个好的宗旨和思想如何落实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制度,也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比如“群众认可”如何落实为人才评价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究竟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式、在什么范围内的“群众”中获得?譬如对于省级党政人才的“群众认可”程度的统计,是通过一省内进行群众投票或抽样调查获得,还是利用现有的人大和党代表大会机构获得?如果是前者,将以什么样的制度创新予以合法性的支持?如果是后者,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过去在同一制度下存在的弊端? “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宗旨的提出,无疑让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但只有当这一宗旨真正落实为民主、透明的制度时,人民群众才会对党政人才的选拔制度有真正的信心。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