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黑名单”信息亟须加强管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6日18:23 京华时报 | |
作者:沸腾 新闻主体:据本报报道,已在商界混迹多年的林先生没想到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却什么事也办不了,电脑显示的原因是他的企业因为失信被列入了“黑名单”。北京市工商局局长张志宽近日透露,像林先生这样在北京被列入“黑名单”的个人及企业已近7万。目前,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已经联通45个政府部门,还将同沿海城市实现信用联网;届时,被列 几十年来,我国的人事档案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只要一个人的档案中有一个污点,那么他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再难获得重用。虽然后来档案管理不严密,有些人因档案中被错装了“黑材料”而受到过莫名其妙的伤害,但是它的主流是好的,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即使现在,有不良记录的人员,在岗位录用时就可能被打折扣。 企业信用制度正在借鉴人事档案制度,尝试并得以初步建立。目前,机制还没有完善,“黑材料”的装入还没有严格的规则,“黑名单”的确立也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所以,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是,在发挥失信“黑名单”作用的同时,要逐步规范“黑名单”的信息管理。如果某个企业有了失信的记录,就如实地记入信息档案;同样地,如果这个企业改正了错误,也要如实地记入信息档案。这样,就不是一棍子打死,让犯过错误的企业有“重新做人”的权利和机会。 同时,政府部门不能随意给企业装入“黑材料”,装入“黑材料”必须持之有据,据之有理。而且,企业和个人如果发现职能部门违规操作,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诉讼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国际经济的相互交往中,企业和个人建立诚信品质,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将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因此,“黑名单”制度的确立是一大进步,它可以促使企业构建诚信品质,但这一制度的健康运行,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生活服务。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