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美女消费为何风靡神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4日09:54 瞭望东方周刊 | |
文/文赤桦、荣娇娇 除了审美观念要与“世界接轨”,还需要打造更多的“人造美女” 三亚的“2003世界小姐大赛”余温还在,世界选美组织又于1月5日在北京宣布:“2004环球洲际小姐国际大赛”将首次在中国举行。 “这项赛事从未在亚洲国家举办过,此次落户中国得益于中国开放的国际形象和娱乐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娱记们这样向读者传达他们的激动和振奋。 今年7月,将有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佳丽云集呼和浩特。中国观众又可以面对面地欣赏一场美女“盛宴”。 “填补世界空白” 杏仁眼,鹅蛋脸,樱桃小嘴,风摆杨柳的纤腰,这是中国古典美女的标准,而现在却正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美女的标准:棱角分明的脸蛋,细瘦的身躯,性感的丰唇。 随着越来越多的选美活动在中国举办,国际选美地图上的一块空白终于被“填上”了。当然,它也意味着中国的审美趋向开始“与世界接轨”。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为这种变化叫好。“看一个中国女性和西方女性竞争世界小姐的桂冠,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宋疆,上海的一位出版商说。 在三亚那次世界小姐总决赛中,经过对110名选手的仪态、智力、艺术、审美能力的严格选拔后,中国小姐关琦获得世界小姐第三名,爱尔兰小姐获得世界小姐桂冠,加拿大小姐获得第二名。 这几位世界级美女长得还真有些相像,几乎抹杀了族裔、国别之分。46岁的宋疆,作为一位细细观察中的男人,对这三位过五关斩六将筛选出来的世界级美女实在不感冒。他说他喜欢有民族特色、个性风采以及文化内涵的美人,“世界正是因为多样化,才变得色彩缤纷的嘛。” 如今,不少地方都在争先恐后举办各种选美活动。在三亚的世界小姐总决赛之前,中华环球小姐和中国小姐的选美比赛分别于2003年11月和12月在香港和北京举行。 “所有参赛的选手都多少带有西方美人的一些特征,这对两个选美活动的名称实在是一个反讽。真奇怪,为什么一个中国小姐非要长得像西方人呢?”宋疆说。 美女GDP 虽然是商人,但宋疆不懂的是,这完全是因为全球化。全球化,在一些人眼中,不就是商业化和西方化吗?选美活动正在超越“美”本身。 不过,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选美活动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推动,带着一股“土”劲儿。美女经济的市场潜力不断地被发掘。比如,三亚市政府为竞得2003年世界小姐总决赛的主办权耗资480万人民币。因为,这可以促进旅游和投资嘛。这叫做“美女GDP”。 事实上,市场收益的确可观。三亚选美活动的组委会称,仅仅是门票收入(每张票价80美元至2000美元不等)就已达4.9万美元,其他相关收入更是超过了1200万美元。 来自位于伦敦的世界小姐总部的数字说,全球大约有20亿观众收看了本次选美总决赛。三亚一下子名播全球了。 在一些人看来,女性成为了吸引眼球和金钱的商品。一个常常被女性主义者论及的问题,再次被提出来。全国妇联下属的妇女研究所所长刘伯红认为,“任何一次选美都是对我们现在所处的男权社会的折射。女性完全被放置在了一个被看、被评价甚至被商品化的位置。” 她说,一旦登上了T型台,选美比赛的选手就不再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女性。她们沦为一件件贴着漂亮脸蛋和姣好身材标签的商品,为主办方和赞助商带来巨大的利润。 随着美女经济在中国的兴起,整容行业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北京一家私人美容中心伊美尔在成功地制造出中国第一位人造美女郝璐璐之后,营业额飙升。2003年6月到12月的半年时间内,北京24岁的自由撰稿人郝璐璐在经过割双眼皮、隆鼻、丰胸、丰臀、瘦腿等手术之后,终于成为漂亮女性。 伊美尔美容中心承担了郝璐璐30万元的整容手术费,作为交换条件,郝璐璐为其免费做一年的形象代言人。郝璐璐的代言已经有回报。该美容中心副主任冯立哲说:“现在我们的顾客大约有五分之一是看了郝璐璐的新造型后慕名而来的。” 在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时,记者问郝璐璐是否承认自己其实是由美容业制造出来的、被大众消费的一件特殊商品。她坦率地说,“是,”但是她说,“我并不在乎。我喜欢我现在的样子,比以前强多了。” 当谈及是否担心如此多的整容手术可能会给她的身体造成伤害时,郝璐璐满不在乎地说,她才24岁,为什么要去考虑42岁时才有可能发生的事? 把社会搞得心浮气躁? 郝璐璐的美容手术还没有结束。她说2004年还会再做手术。然而她在外科手术刀下整治出来的形象,已在全国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许多年轻女性步郝璐璐的后尘,纷纷谋求改变她们的形象。上海一家整形医院甚至举行了一次“寻找灰姑娘”(即丑女人)的活动来打造当地的人造美女。一位来自河南的白领最后从上千个候选者中被挑中。 这种对美的非理性的追求,在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看来,已经把整个社会搞得心浮气躁。尽管现在的选美比赛对选手的智力也有所要求,但是外表仍然是她们能够进入选美比赛的先决条件。 就漂亮的女性而言,周教授指出,“她们很可能会误认为一张可爱的脸就是光明前途的通行证,而无需去努力工作。但是对那些长得不漂亮的女性来说,她们可能感到压力和自卑,从而集中精力去考虑怎样改进她们长相上的不足。” 周教授还说,与古代中国妇女的裹脚相比,整容并没有更多值得称许之处。缠足在古代被看成是女性外在娇媚和内在贞德的表现,所以女性都要裹脚。现如今,“割双眼皮和瘦削对女性的影响和缠足一样,成了女性的枷锁。” 有人认为,媒体在选美上有推波助澜之势。媒体关于选美的报道总是关注参赛选手外在的美丽和赛后辉煌的未来。从而给大众一个错误信息,以为漂亮可以带来一切。 周孝正指出,媒体可以关注一下诸如世界小姐53年历史里美的标准是如何演变的,或者每一个主办国主办比赛的特色。“这样可以提醒公众,选美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三点式的泳装秀。” 此外,“公众在面对媒体提供的大量信息时必须学会作出自己的判断。”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说。 他并不认为媒体以报道选美来拓宽公众的视野和知识面有什么不妥。但是,他说,“公众必须学会筛选信息。他们应该学会辨别信息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的吸收。” 北京24岁的外企职员张乐就有她自己对选美的看法。她说,“我承认舞台上的那些佳丽很漂亮,但是我并不羡慕她们。因为我相信真正的美绝不会通过几小时的竞争而定格在舞台上。真正的美必定是存在于生活之中的。” 是啊,生活才是最大的T型台,人人都在选美。谁又能在24小时里拒绝漂亮的比试呢?否则,商店里的化妆品都该发霉了。 声明:《瞭望东方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