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对“辞官下海”须设几道防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9日14:07 北京青年报 | |
作者:张天蔚 近来官场又有异动,“辞官下海”蔚为风潮。其中除龙永图等个别官员下的是“学海”之外,绝大部分辞职官员下的都是商海。而且官员在职时主管哪方面工作,辞职后大多就到哪个领域的“龙头企业”担任要职,几乎成了规律。 龙永图辞官出任博鳌论坛秘书长,和湖北省副省长李达昌辞职回到西南财经大学任教时,舆论普遍认为是为探索官员的“退出机制”开了良好的先例,于是多有褒扬。但官员辞官而下商海的风潮,尤其是其中的规律性特征,却不免让人担忧。以目前中国政、商之间的密切关系,辞职官员完全有可能挟手中掌握的政治资源,以作投身商海的资本,形成一种新的权钱交易关系。如果再有经济上并不干净的官员,将在任时进行权钱交易的贿金“暂存”在企业,然后辞官赴企业任职,以年薪的名义“变现”,则“下海”就成了洗钱。同样,官员在任时的贪污、受贿所得,还可以通过官员辞职“创业”,将黑钱以企业经营收入的名目“洗白”。 官员辞官下海,当然未必一定就有问题,而且也自有其正面意义。但以这么多年来的反腐经验,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还是必须提高警惕,为官员下海而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预设几道防线,以防问题严重之后,再做事倍功半的“补牢”之功。 首先,必须对辞职官员进行严格的“离职审计”,确认没有违法、违纪行为后,方允许其“净身出门”,并且必须就审计结果对公众有所交代;其次,对辞职官员下海后的行为应该进行密切的关注,以更严格的标准和手段,尽量杜绝其与原任职政府部门之间的非正常往来,以防止其利用原有的政治资源,为所供职的企业谋取特别的利益。从长远计,政府必须尽快制订规范官员辞职程序及辞职后去向的相关制度,以防患于未然。 随着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必然为包括官员在内的各种人才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官员辞官下海未必再成风潮,却一定逐步演变为常态。而在常态下,官员有权对其人生进行重新规划,百姓也有权对准备离任官员在任时的情况进行质询和监督。所谓政治文明,就包括这样的权力和利益的博弈关系在内。而无论官员的选择还是百姓的监督,都必须在有效的制度规范下进行,否则,人们对官员辞官下海行为的所有正面期待都将落空,反而不得不面对以辞职官员为纽带,政、商打通,沆瀣一气,共谋腐败大计的新局面。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