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百年风华与沧桑(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30日12:42 《人物》杂志 | |
宋美龄 宋美龄,1897年3月23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海南文昌。1909年随家人移居美国。1927年12月1日与蒋介石在上海结婚。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亲赴西安与张学良等人交涉,25日偕蒋介石平安返回南京。1943年2月18日应邀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呼吁美国各界支持中国抗战,并三度访问白宫。1943年11月21日陪同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被美国《时代》杂志推选为当年的“风云人物”。1948年─1950年亲赴美国争取支援,会晤杜鲁门总统。1965年8月─1966年10月赴美访问,应邀在参院外交委员会演讲。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后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悄然而逝。这个从上海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女人,在经历了三个世纪的人世沧桑之后,未给后人留下片言内心独白,带着“任历史评说”的百岁情怀,在梦中走上了天国之路。一夜之间,两岸三地,宋美龄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其人世浮沉与功过评说也占据了国际媒体的大幅版面。其中,中国人将关注的焦点投射在中国的历史与当代的两岸关系上。 权力、财富与魅力的交织,烘托出宋美龄“蒋家王朝第一夫人”的历史形象。为了这样的身份,她必须背负起政治的诡诈与无情,做好蒋介石的帮手;她曾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直陈利害,说服蒋介石,促成联共抗日;为了这样的身份,她必须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到复杂的国际舞台上,为蒋介石游说;她曾在抗战期间,展其“优雅的东方魅力”,施其母语般的外语长才,周旋于美国国会,博取盟国的同情与援助,并在“开罗会议”上为中国争取收回台湾这一固有领土的权益;为了这样的身份,她还必须树起“母懿”风范,为妇女运动、为慈善活动、为“新生活运动”推波助澜…… 当然,这样的身份也逼使她必须面对政权消亡、政党轮替带给她的失落、尴尬、愤恨与无奈。诸如,伴着蒋氏逃台,台美关系“断交”,她只能任凭台美非官方关系架构挤压其在国际上的挥洒空间。在蒋介石死后,她的政治影响力一落千丈,在无力影响蒋经国的情况下,面对“无道群小,轻慢之徒”,只得在“耻与”和“不屑”中,远离台湾政坛尘嚣,赴美定居;面对李登辉主政、亲蒋势力遭排挤,在蒋经国撒手人寰而接班人混沌不清之际,她虽奋力反对“何德何能”的李登辉接任国民党主席,但在一封“反李信”所引发的政治纷争中终告失败;晚年她孤客海外,深居简出,丹青聊慰,终日与《圣经》相伴,似乎要用西方的宗教抚慰自己内心深处的“国殇”、“乡愁”以及丧夫失子、亲人离散之痛,似乎欲以洞悉人生的达观,平和地接受“上帝奇妙的安排”,却又不得不时时发出“上帝为什么让我活这么久”的浩叹。 不管宋美龄的内心如何感想,她存于百年动荡的中国,世事的起伏变乱也就必然投射到她的风华与沧桑里。于是,对她的评价也必然是大相径庭。肇因于政治上的党派之争,有人“爱之欲其生”,有人“恨之欲其死”;纵使在美国,也是有人对她推崇备至,有人将她说得极为不堪。但有一点大概是众人的共识,那就是,宋美龄一生“不做民族的罪人”,反对“台独”,心系两岸的和平统一。她反对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分子当政,支持国民党夺回政权。2000年岛内政权轮替之后,年逾百岁的宋美龄,以上缴一万元新台币的全额党费(按规定年满65岁党员党费减半)而成为国民党终身党员之举,表达她对国民党的实际支持。正因如此,宋美龄虽然远离台湾政坛,但她仍是岛内外国民党及“反台独”力量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正因如此,“台独”分子对她不断讥讽、抹黑、抨击,对她的去世表露出极度欢欣,并将之标识为台湾与祖国大陆纽带关系的终结,欢呼“台独新时代”的一块绊脚石终于去除了。 宋美龄虽然走了,但她的政治符号功能却留存下来,成为目前台湾选举中的攻防话题。 声明:《人物》杂志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