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上海最累的人 现代“包身工”生存状况调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11:24 外滩画报 | |
外滩记者/邓亦繁 谁是上海最累的人?--上海现代“包身工”生存状况调查 一年365天,对于在上海当护工的徐华(化名)而言,每天的生活基本是相同的。 白天守护在病人身边,病人快输完液了就去找护士;病人起夜,她得扶着;病人睡着了,她就在病房里的板凳上坐着,或者趴在床沿打一会儿瞌睡。 过年的时候,徐华想到了在安徽老家读初中的女儿,她决定,无论如何,还得再干一年。2004年,是她来上海做护工的第十年。 休息不好是我最不满意的看起来五十多的徐华实际年龄才40岁,这也许和她常年睡眠不足有关。徐华在上海徐汇区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房从事护工工作,主要是为病人擦身、洗手洗脸,服侍病人大小便,给病人打饭、喂饭,铺床叠被以及其他一些勤杂类工作。她每天工作24小时,一周七天,法定节假日也不休息,也就是说,如果不请假的话,她一年工作365天。这两个月,徐华接的活儿比较多,要同时照顾6个病人,她上个月收入720元,平均一小时一元。 护工通常是按日计工钱,除此以外,没有任何福利。“护工吃饭、洗澡都是要自己花钱的,所以不会去食堂吃五六元钱的工作餐。我一般是去食堂买一块钱的白饭,然后就着自己带来的咸菜、酱菜吃。有时候,病人家属会带很多菜来,病人吃不了的或者不吃的,家属也会给我们吃。但是如果被巡视的人发现,是要罚款的。”徐华说,“我24小时工作,工作时间不能去洗澡,被发现的话要扣50元钱,等于几天的工作就白做了。所以平时就是用水擦擦身,偶尔没有活儿干的时候出去花几块钱洗个澡。衣服也不好洗,没有晾衣服的地方。” 徐华最不满意的就是休息不好,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躺在床上安安稳稳睡一觉。 “白天不能打瞌睡,被护士长看见要罚款;晚上也没有休息的地方,碰到病人心肠好的,会花几元钱帮我租个躺椅,更多的时候都是拿凳子拼在一起躺一会儿,或者趴在床沿打盹。这样都睡不好,也总惦记着病人要叫。” 即便有种种不满意,徐华仍然舍不得放弃这个工作。 “毕竟一个月能有六七百元收入,总比在老家呆着强。我女儿上学需要钱。”今年春节,徐华也没回家,继续工作。不过徐华告诉记者,她打算做完这一年就回老家去,因为身体实在吃不消。 护工的生存状况堪忧 像徐华这样的情况在上海的各医院护工群体中十分普遍。2003年9月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组织了20多名学生志愿者,对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以及杨浦区、卢湾区中心医院等15所三级、二级医院的护工生存情况,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调查,发现护工的生存状况惊人的相似。 “除了极少数在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护工有倒班休息制以外,其余科室的护工全部都是没有固定休息时间,没有休息场所的。她们每天工作24小时,每周连续工作七天,一年有多少天他们就必须工作多少天,没有一天可以休息,除非请假,但是请假就没有收入。她们一周的工作时,相当于普通劳动者一个月的标准工作时,然而收入却非常低。” 于海教授对此表示惊讶。他说,“这是严重侵犯人的休息权的。休息是生命权的一部分,而她们这一基本的休息权却因一纸合同而被剥夺。每天24小时的工作状态,不仅使她们成为现代‘包身工’,失去人身自由,而且对她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上海市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忠新教授认为,护工这种“没完没了”的工作使得她们的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会使她们白天的精力也不能集中,直接影响到她们的感官、思维,记忆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下降;此外,长期缺少睡眠,会导致护工的免疫功能下降,全身功能紊乱,患心脏病、胃病、抑郁症等疾病概率比正常睡眠的人高很多。 上海市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的吴坚律师分析说,从表面上看,医院和护工公司按小时给护工计费,护工像是小时工。而《劳动法》对于小时工的使用是没有明确规定的,所以医院和护工公司对于护工工作时间的安排并没有明显违法的地方,只是让他们连续工作确实不人道。但是,如果按照小时工的薪资标准,上海市2003年7月1日起执行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是5元/小时。如果护工与医院或护工公司构成劳动关系的话,就不得低于上海市的最低标准,1元/小时的收入只有最低标准的五分之一,实在太低了。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法规处的工作人员则建议医院或护工公司为护工这一特殊服务性工作申请“不定时工作制”。按照劳动部文件精神,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每周必须休息一天,这样可以适当保障他们的休息时间。 谁在瓜分护工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病人及其家属对于护工的生存状态了解得并不多。 “我每天支付的护工费是60元,住了十天院,交了600元。护理我的护工同时管3个病房的六位产妇。如果每人住十天院,就有3600元,她一个月少说也有1500元吧!”刚刚在杨浦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生完孩子的邓女士说。 事实上,调查结果显示,护工月收入在400-600元的占10%,600-700元的占45%,700-800元的占10%,800-900元的占15%,900元以上的占20%。 那么病人缴纳的大量护工费又到哪里去了呢? 卢湾区一家专为医院提供护工的家政公司曹女士告诉记者,各个医院的护工收入不一样,在她们服务的那家医院,一个护工照顾一个病人,日收入23元(病人支付30元)。如果一个护工同时照顾两个病人,则收入为36元/天,而并非46元/天。有的医院照顾多个病人和照顾一个病人收入是一样的。 据曹女士透露,很多护工不是由医院直接管理,而是由护工公司或物业公司聘用。医院需要护工时,就到公司来联系。这种情况下,病人支付的护工费有一部分是由医院和护工公司分掉的。比如每个请护工的病人交给医院或公司30元,其中23元给护工。余下的,作为公司的各项开支,以及护工的税金、培训、服务、暂住证等费用。此外,每月还要上缴3000元给医院做场所费。 也有不少医院对护工进行直接管理,并收取管理费,闸北区一家医院医护部门的陈先生说:“这样向病人的收费就相对较低。每天24元,护工拿20元,医院拿4元,主要是用于护工在医院工作、生活的水电煤、洗澡费、培训费及其他管理费。” 而对于护工公司和医院提供的“管理服务”,护工们普遍表示不满。 一名在某区中心医院工作的护工向记者倾诉时,几乎要哭了出来,“我每天收入19.5元,除去一天三顿饭,剩下的已经不多了,她们还要经常收钱。什么培训费50元,工作服100元,鞋费55元,胸牌20元。有次让交50元办健康证,其实连体检都没有。我们识字都不多,医院还老组织我们参加文化考试。考一次交80元,考不出就再交80元补考。前段时间考试,60多个人只有17人及格。” 社会对护工生存状况的冷漠 “一次上课时,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民意测验,想看看学员们对护工的这种生存状态的感受。然而令我吃惊的是,有三分之二的学员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她们没有文化,只能做这种事,只能拿低薪,不可能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样享受那么多权利。” 于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这次测验让他感到异常难受。 “社会上许多人对于这些弱势群体的歧视和冷漠,以及社会对于外地务工人员从制度上到认知和待遇上的种种不平等,值得警惕。” 于海认为,中国这种劳动力无限供应的市场氛围,决定了她们根本没有谈判的能力,当受到伤害时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所以,政府的有关部门不能完全放任市场来调节这类劳动力的交易,而应该制定明确的措施保障类似护工人群的基本权利。 (本调查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许艳绯、李依楠、胡兆磊、王幸等同学参加了调查。)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