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广东“两会”专题 > 正文

广东践行科学发展观 小康路上再率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13:02 广州日报大洋网

  已经众所周知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在广东提出;

  尚未众所周知的是,科学发展观也首先是在广东提出。

  昨天上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与部分代表一起,回忆了第一次亲耳聆听科学发展观的经过。去年4月16日,胡锦涛同志视察广东时指出,要认清形势,进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后从去年七一讲话到全国抗击非典会议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发展观日益成为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指导思想,日益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新时期走向全面小康的理论武器。

  我曾比较了在广东之前已经召开两会的部分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将科学发展观体现最为充分的,是广东代表和委员们这两天手头的这份报告。“科学发展观”,也已经成为这两天代表委员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即便如此,广州团代表荣卫平还建议:科学发展观还应该在报告中体现得充分些、再充分些。

  春江水暖粤先知。历史再次垂青广东人。

  还有代表建议,报告中应该点明胡锦涛同志首先在广东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此来鼓舞广东广大干部群众的斗志,同时应号召广东人民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率先垂范。

  广东人率先聆听和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其重要意义不可估量,诚如省委书记张德江昨天在参加佛山代表团时所言,不要说早了几个月,就是早了一个月,就了不得。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重要思想的丰富与补充,也是新一届党中央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和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作出的重要科学判断。

  与很多外地人的印象不同的是,广东代表委员们越来越擅长理论思考,“跳出广东看广东”;更越来越发扬光大他们的“传统优势”,即“对号入座想广东”。有代表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由于全国发展的不平衡,每个地区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比如中西部重点要解决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的问题,开步就要走正步的问题,避免其他地方发展中走过的弯路。对一些畸形发展的地区,要解决的则是调整步伐的问题,路子走错的宁肯先退一步再谋求进两步。而对广东而言,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认识与处理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实现率先发展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广东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目的就是要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实现再次率先发展,完成中央交给的继续当好排头兵的时代重任;

  ———另一方面,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下一步实现率先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确保率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实现率先发展。

  还有代表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理论分析。由非均衡发展走向均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建国以来,由于广东长期处在“备战备荒”的前沿,在计划经济、半军事化经济年代,广东真是“一穷二白”。二十多年来,借助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广东经济高速发展一路凯歌。先把经济搞上去,这是别无选择的惟一正确选择。但现在回头来看,一些地市单骑千里突围、甚至在经济领域某些方面一枝独秀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增创新优势”的时代要求。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广东人已经正在形成共识:下一轮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核心要解决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协调发展的关系,也就是三个文明一起抓;另一个就是要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力求达到天人合一共生共荣的境界。

  更为可喜的是,去年以来,广东正努力通过“查缺补漏”、“补上板筒上的短板”,实现协调均衡发展。建设文化大省、金融大省、科技强省的号令,推进了政治文明建设的先见之明等等,都表明广东已经通过践行科学发展观迈出率先发展的时代步伐。

  尤为可喜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五个协调发展”、“四个新突破”,以及代表们纷纷提出的如何落实的意见和建议,正体现了广东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最新心得和举措。(广州日报薛晓峰)

  相关专题:2004广东“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