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北京“两会”专题 > 正文

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在线谈基础教育(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17:06 新浪网


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




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


  北京市政协第十届二次会议会在本月的15日召开,人大12届2次会议也会在本月的16日开幕。在北京两会即将开幕之际,首都之窗、北京晚报和新浪网联合推出系列话题聊天活动。我们将请来十余位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大家做各个方面内容的交流。以下是2月13日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老师在线谈基础教育的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北京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将于十五日召开,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也将在十六日召开,在北京两会即将开幕之际,首都之窗、北京晚报和新浪网联合推出了两会系列话题聊天活动,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一中高级教师王晋堂先生,王老师今天将就基础教育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的交流。

   首先请王老师做一下自我介绍。

   王晋堂: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能够在新浪网和大家有一个接触的机会。我1964年大学毕业,开始从事普教工作,到现在2004年,教龄已经40年了。从1989年担任校长一直到2003年,担任了14年的校长工作,所以我可以说是有一定资历的教育工作者,在此我愿意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仅就我所了解的,请大家不必介意,和大家有个交流。

   主持人:感谢王老师的自我介绍,同时也欢迎网友参与我们的聊天活动中来,您可以在网上提问,也可以发送短信参与,移动用户发送短信LY到8888,联通用户发送短信LY到9888。首先,请王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您去年获得北京两会优秀提案的《关于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上拿出具体举措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王晋堂:去年我有一个提案,针对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应该促进它的均衡发展,其实这不是我的发明,社会上和教育界很多人士都在呼吁。从文革结束以后,学校有重点校、二类校和三类校,或者叫薄弱校。最近市教委又在致力于搞示范校。学校和学校之间,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也由于现在重点校制度的原因,是具有一定差距的。

   作为社会来说,作为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一个好学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说他能进了一个好的学校,当然心满意足了,假如进的学校不理想,就普遍的出现了择校的现象。现在北京市小学升初中是电脑派位,初中升高中经过中考。电脑派位,派完了以后,派的学校如果家长不满意,中考考完了以后,考进这个学校家长不满意,都会有择学校的现象,因此还会出现第二次流动,伴随着择校风的就是高收费和乱收费,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能光治标,直奔的办法就是使学校整体上达到合格的标准,都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假如一小和二小,硬件和软件质量都差不多,家长就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家门口的一小不去,非得上二小。假如A中和B中教育质量差不多,初中派位派到了A中,也不会把孩子提出来,然后再花钱进B中。所以均衡发展是保证我们基础教育能够健康发展而且也保证了社会公平。

   北京市的市民都是纳税人,有些人就会想,凭什么街北那个小三就进了好的学校,我的孩子倒霉就没进好学校?他是不平衡的,这种社会的呼吁,要求公平,要求优质教育的呼吁是很强烈的。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同时现在又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生源大幅度下降,以去年为例,去年小学的生源下降了三万五千人,在这种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北京市近几年来一直在撤并一些学校,2003年2年中撤并了216所中学和小学,今年市教委计划里准备继续撤销一百所。

   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有了条件和重新规划的可能,所以为学校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空间,提供了一个条件。所以从必要性和可能性来说,目前都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好时机,所以我去年写了一个提案,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应该有具体的举措来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解决当前社会上的择校风,高收费和乱收费。市教委很重视,也给了我口头的和书面的答复,而且2004年市教委的计划里也在这方面有一些做法,主要是首先推出中小学学校的办学标准,硬件有缺陷,或者软件不达标,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首先所有的学校都要达标,不能允许首都市民的孩子进入不合格的学校上学。也很荣幸,我提的这个提案在今年的年会上被评为优秀提案。

   主持人:请王老师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现在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它和义务教育有什么区别?

  王晋堂:学生从小学开始,幼儿园不算,幼儿园是学前教育,小学到中学,整个过程,小学有小学的教育,中学有中学的教育,中学又分初中和高中,中小学教育合称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的。高中毕业以后,就该进入高等教育了。这是一条纵线,小学、初中、高中这12年的阶段,都叫普通教育。十八岁以后,上了大学,就叫高等教育了。横向又分为普通中小学,简称普通教育,还有职业中学,简称叫职业教育,还有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指小学到初中三年级,小学北京市是六年,初中是三年。也就是说,作为北京市的儿童,他必须接受九年的教育,这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两个字,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是强迫教育,如果在这个学龄期间不受教育,他的监护人是违法的,学校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保证学生受教育,这个教育机构也是违法的。所以一方面是强迫的。

   另外一方面,义务教育还有一方面,是免费的,当然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多数地区都不免费,北京市在免费上头也有举措,大概在2003年就决定了在北京市的郊区、农村地区已经全部免费了,不再教学杂费,城八区家庭困难的子女也可以免收学杂费,将来还有可能推行到北京市所有的中小学生,在九年之内,小学到初中的义务教育。

   另外,北京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还是比较高的,上一届市政府已经提出来在一定的期间要推行12年义务教育,所以义务教育是普通教育中的一部分,普通教育中,中小学教育都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所以也可以叫做基础教育。这样就有了几个概念,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教育,另外横向的还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目前北京市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

   王晋堂:北京市的基础教育发展的状况在全国还是领先的,因为北京市天时地利,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好,北京市过去中小学教育在历史上也是受重视的,所以首都也是文化之都,教育的发展有很好的氛围。目前来说,北京市的中学大概有七百多所,小学将近二千所,覆盖面比较大,中小学生的在校学生大概有150万左右,和教育有关的人口将近三百万,对北京市来说,教育发展得好坏,和市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关系甚大,也是北京市的一项大政,基础教育是教育重中之重,教育又是整个事业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北京市市委市政府近些年都很重视教育的发展的。2004年,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准备召开北京市的教育大会,进一步推动首都教育的高速发展,到时候会有一个新的飞跃,首都市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自己的孩子上学的前景可以说是非常光明的。

   主持人:您在去年的提案中提到,从重点校制度到今天的示范校建设,许多措施实际上已经拉大了基础教育的差距,拉大了学校的距离,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重点校,什么是示范校,现在北京市重点校和示范校各有多少所,其他的学校是怎么分类的?

   王晋堂:1949年以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当时就有重点校和普通校,文化大革命教育就搞乱了,到了八十年代,北京市又重新确定了重点校,一次确定就是二十来年,没有变化。重点校的制度是再教育资源比较紧缺的时候,先把一部分学校重点办好,就好象邓小平说的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一样。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只办好一部分学校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了,就出现了很多弊病,比如说择校成风,比如说高收费、乱收费之类的现象就出现了。所以现在社会上强烈地要求能够使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有一个公平的教育。现在示范校是在近年来提出的,教育部和北京市提出这个示范校,在这个重点校里,还有一部分校需要达到示范校的一些特定的标准,这个硬件还有一些规定,软件也有一些规定,实际上就是重中之重,北京市已经推出了两批示范校,第一批14所,第二批12所,加起来是26所,过去北京计划是准备搞出60所示范校,可能今后的数字还会有变化。当然社会上对示范校的看法也不一,示范校示范什么,也有不同的议论。

   总之,今天应该与时俱进地把过去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换成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这种理念的转换对我们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均衡发展实际上是和重点发展相对立的,重点发展是发展一部分,本来学校条件好,给的条件越来越好,薄弱学校条件越来越差,造成很多的弊病。如果把各个学校都能办好的话,形成教育优质的、均衡的发展平台,既是首都经济的需要,也是家长的要求。

   网友:中国的基础教育好象是一个大炉子,把不同个性的学生尽可能塑成一个样子,这样不利于人才的形成,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您赞同这个说法的话,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王晋堂:这位网友提得确实很好。过去计划经济,多年传统教育形成的模式下,就是千校一面,千人一面,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标准件,桌子地下踢毽子,都是一边高,高考是指挥棒,大家九九归一,最后都归到高考那里去,抹煞了学生自由发展的很多天地,很多机会,所以这位先生提的意见是对的,我有同感。

   那么怎么解决呢?从几个方面,第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此同时解决学校的条件,硬件和软件的提高,它就会使学生在打好基础、培养素质方面有了一个比过去质量更好的土壤,这样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就开阔了。另外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特长的发展,现在也有一些举措,比如说目前有一些特长生,可以通过他们的文体特长,走这条路。另外,现在给高校,大概是18所高校可以自主招生,也是网开一面,不要拿高考一个标准答案来招学生,当然走得还很不充分。过去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高考升学率比较低。现在以北京市来说,升学率已经逐年增长,高考的上学率近几年来都是74%、75%,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孩子通过高考可以进入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2%,这52%已经进入到先进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的行列,就是说已经到了普及化了。所以北京市教育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好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有了可能。假如现在考大学非常难,玩了命还进不去,再发展什么特长,肯定是考不上了,就紧张得多,现在的情况会有好转。

   网友:您刚才提到北京市毛入学率达到了52%,您主张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北京市现在的状况您已经提到是在国际上也名列前茅,那么偏远地区呢?农村呢?

   王晋堂:中国的特点就是太大,中央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农村是真穷,农民真苦。对于农村来说,教育也是处在劣势的地位。所以现在发展农村的教育也是任重道远,非常艰巨的一项任务。刚才说的北京,我们这个不均衡,在大城市,像京津沪,加上重庆这些直辖市,加上沿海一带,广东、浙江这样发达地区,西北部地区的教育和这些城市就有所差距,农村和城乡就有差距,北京占据优势的地位下,准备提出首都教育的概念,就应该在这样一个条件下继续往前走。当然,首都也包括农村,所以北京市发展教育的时候也包括十八个区县里的农村里的一些特殊政策,使他们更好地发展,2003年当中有一件事就是给农村教育提供条件,做点实事。

   网友:请介绍一下现在北京市目前民工子弟学校,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在京就学,还有弱势群体的基础教育是如何展开的?

   王晋堂:外地打工子弟的上学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提到日程上来、不能小视的问题了。过去打工的人很少,群体比较小,有几个孩子有没有上学,上了什么学校,问题不太大。现在数量非常可观,北京市一千三百万人口的城市,这样大比例的部分群体,他们子女的上学就不能不作为一件事来重视。过去由于他没有北京市的正式户口,北京市的学校不接受他,于是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他们自己搞一个打工子弟学校,那个学校条件是非常差的,硬件是不合格的,北京市从办学角度来说,是不能允许孩子受这种教育的,但是他总是有学上了,虽然不达标,总是比没有学上要好。所以打工子弟学校维持了一段。现在小学生源下降,逐渐打工子弟学校的部分可以进北京的小学了,另外也有一些政策,比如说学费、借读费有一些规定,就可以进来了。问题还在哪里呢?外来人口在北京呆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头两天接触,有一个说我在北京已经打了十八年工了,我那孩子就在北京生的,从幼儿园就在北京借读,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仍然没有北京户口,高中不能在北京考,高中也不能接收他,评三好也没有资格,回老家,老家已经没有人了。

   还有一个人说,我在北京二十年了,我情况和那个不一样,我没有钱,我的孩子更成问题了。这样的群体群落宽,时间又长,十八年、二十年,一代人的时间了,这个北京得拿出点户籍政策了。现在对艺术、体育人才有一些优惠政策,可以进户口。将来打工子弟入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得有一些办法。

   主持人:是不是教育制度也需要户籍制度等等其他方面的配合才能发展。

   王晋堂: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教育学的一条基本规定,北京市在这样一种特殊情况下,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就得有点办法。

   你刚才提的特殊教育,我接触得不太多,但是特殊教育,世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我到日本看特殊教育,一个老师带一个孩子,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帮这个孩子,那个孩子就是弱智,但是这个老师的责任就是陪着他玩,使他的身心有所发展。现在我们的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照,特殊教育也受到一定的关注。

   网友:收费问题是目前北京教育界,包括幼儿园在内的老百姓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请您谈一下您对目前北京市教育收费现状是不是满意,也借此机会请您介绍一下北京市目前教育收费是什么样的标准。

   王晋堂:教育的收费问题,从面上来讲,不应该是个问题,九年义务教育,交学杂费很正常,交的也不太多,从80块钱,到150块钱,到了重点高中350块钱,是这样的幅度,是一个学期。不是特别困难的家庭,承担它不是太大的负担。收费问题的突出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择校,他打算上一个好的学校,这个好的学校门庭若市,挤得不得了,市场非常火爆,成了香饽饽,于是价位就提高了,于是收费标准变成三五万,就不奇怪了,问题就在这里。头两天也有一个家长,说我住在什么什么地方,说了几个小学,一问收费,他是工薪阶层,说都够呛。他说在家门口上小学,你是北京市的人,就近入学,有划片的学校,额外的收费是一点都没有的,他说是,但是我看不上那个学校。我说均衡发展,就是把那个学校也办得让家长看得上,信得过,能够满意,这样收费的问题就不存在了。现在就是因为学校的差距太大,家长对某些学校不放心,就宁可花大价钱进个好学校,收费问题就是这样产生的,假如均衡发展了,就给收费现象撤了火,进哪个学校都差不多了,就犯不着舍近求远,花大价钱,托关系、写条子,高收费了。

   主持人:你刚才说到择校的问题,现在这个话题是非常有争议的话题,目前现状来讲,并不能做好每一所学校都让家长都满意,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都很切,希望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学校,这种情况下,您认为择校是否合理?

   王晋堂:我认为不合理,但是它是现实的,如果发展得均衡的话,不应该出现择校现象。现在不均衡,而且不断扩大的不均衡,所以愈演愈烈。我现在的主张就是扭转过来,使得教育的投入上把弱的学校扶植起来,不能让它一直弱下去,它也不错了,条件也不错了,家长进去一看也放心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主持人:您说把这个局面扭转,您作为政协委员及有没有提到具体措施,如何扭转这个局面呢?

   王晋堂:我有一些这样具体的建议,第一是建议北京市制定一个中小学办学标准的规定。几年前我曾经提一个提案,叫做制定中小学学校法。后来有人说,一个市立这么一个法不行,得国家立,那就不管它了。但是得搞一个办学标准条例,这样就可以拿尺子衡量,那个学校够,哪个学校不够。够了就可以了,这个学生有多少学生,需要多少电脑,满足了就行。有的学校需要一百台电脑,他没有,或者只有五十台,政府就应该投入,你得让孩子学习信息技术方面和另外一个学校没有差别。所以要制定标准。然后考察,哪些学校不达标,不达标的学校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撤校,一个是提高,如果不能撤校的话,就让它达标,这是政府的责任,使所有的学校达标。第二是规划,现在不断地撤闭一些中小学,一百所一百所的撤,速度也很快。有一些学校空了,那些小土豆就可以连在一块了,借着危房改造,借着奥运场馆的建设,都是机会,可以把小土豆连成大土豆,就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改变它太狭小的历史上形成的条件。比如说城区的很多学校伸不开腿,不像农村一百亩地二百亩地很容易,当然现在也不容易了,现在有了危房改造的机会,所以这个过程中,规划是均衡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所以我提的是,达标、规划、均衡发展,这都是一个过程。

   主持人:您的达标规划、均衡发展,是不是在政府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呢?

   王晋堂:我觉得,很多理念大家的看法不一,可能也是正常现象。我这个达标规划、均衡发展,从98年提到现在,提了六年了,我今年上会还准备提,说明至少一步一步地在往前走,但是还走得不尽如人意。当然人家不一定觉得对,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还要提。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首都市民每一个孩子所进的学校都能够是合格的、达标的学校,百分之百的孩子而接受合格、达标教育。

   主持人:政府部门如何将教育款拨给学校,这个比例如何确定的?

   王晋堂:这方面我常常有一些困惑,比如说农村妇女分东西怎么分呢?他炒了一锅豆,有五个儿子,就一人一把,剩一点,再继续分,最后剩一点给老小了。当然也可能分给老大一大捧,老幺没有多少了。老大高高兴兴跑出去的时候,老幺嗷嗷哭呢。这个就是打一个比方,所以政府部门分一个豆子,第一,它毕竟是有限,说不够再来一锅,那没有了。但是分的时候怎么分,就是政府的抉择了,我先给那个吃一个大胖子,有的学校一投一个亿两个亿、三个亿,有没有必要这么投?有的学校就没钱,几十万都弄不来,这是不合理的,也没有办法均衡发展,人为地扩大了这种差距,最后造成社会择校风越来越厉害,乱收费越来越厉害。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

   另外,还要看到北京市的豆子越来越多了,不是半锅了,是一大锅了。首都经济在发展,教育投入在提高,市委市政府重视,今年大会还要提,现在是百分之三点九几了,和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四相差无几了,我们要达到百分之四是可能的。另外学校的撤闭,头两年216所,今年再100所,这也等于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所以现在的均衡发展完全可以做到了,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了,问题是做还是不做,这个豆子怎么分。过去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应该变成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大家都是纳税人,凭什么这部分纳税人的孩子就上好学校,那部分就上差学校?另外所有的纳税人就有权利问一下,凭什么你给那个学校好几个亿就给他了?谁都有资格问这个。就那五个孩子也会叫唤啊,小孩子吃不饱,会闹啊,会哭啊。现在这个也是一样的,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但是事理都差不多。

   网友:所有纳税人的权利应该是相同的,由于地域不同,可能是城乡差异,也有可能是首都和偏远地区的差异,地域的不同,不能受到质量相同的基础教育,您如何看待这种地域的差异造成不均衡的现象呢?

   王晋堂:一个学校和一个学校的差异,是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有多种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说到地域的问题,也得承认它的客观存在,问题是我们干什么?得了,你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我就继续给你钱,让你继续往好的发展。那个不行,就受着点得了,我也不给你钱,活到哪儿算哪儿吧,所以越长越接,越短越截。这也是执政为民的一种理念的问题,也是“三个代表”的一种理念问题,到底怎么决策,是为一部分的,少数的,或者说也很多数的,90%享受了优质教育了,那10%的家长也不干,对你来说是10%,对他来说他一个孩子就是100%。所以已经到了理念冲突逾越不了的问题。所以现在教育发展的问题,既有实际问题,首先是经费投入的问题,也有理念的问题,我有了这么多东西,怎么投。

   主持人:您提到经费问题和理念问题,您认为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这么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是只要经费够了,理念达到了,就能够解决呢?

   王晋堂:经费是一个物质基础,没钱没法办。现在钱在继续增多,我们也不具体管钱。理念上,很多人在呼吁,要转变,从扩大差距,不管是从理念还是实际决策,这种做法,以及要达到的结果,我要转变成使得大家能够享受一个公平的教育,达到一个社会的公平。我觉得,首都的条件非常好,实现我刚才说的这两个百分之百,是完全有可能的,时间也不必等得太长。

   网友:随着市场化的发展,现在各个领域已经进入了一个竞争的环境,教育领域的竞争是不是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两个学校之间有没有说这个学校好就收一些好的学生,或者是高收费,这种现象您认为是否正常?

   王晋堂:首先教育是不是一个产业,头些日子有争议,好象有的媒体说,我们当前一个失误就是把教育变成了一个产业。教育部的领导说,从李岚清副总理主管教育的时候就明确提出来,教育不能产业化,理论的问题我说得可能不一定很清楚。但是我觉得,至少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是公益事业,因为你提供的是公民的基本素质。既然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所有的孩子必须得到的,这是不应该有差别的。是不是计划经济的体制,我觉得公益事业需要有政府的行为来干涉,来管理它,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满意。

   至于学校和学校之间,说我要办出特色来,我要办得更好,这种竞争在基本公平的基础上,应该是鼓励的,不必限制。说为了均衡,你不许往上走,你不许出一个什么花招,这不行。就是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前提是均衡。

   主持人:今天我们看到一条消息,北京将在某些试点学校搞一些常识性的政策调整,就是小学变成五年制,初中四年制。您认为这样的调整是有利于教育的发展,还是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呢?

   王晋堂:可以说是一种教育改革或者说教育实验。从粉碎四人帮以后,就在进行之中,是五四学制还是六三学制,所谓五四就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六三就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北京市有极少数的学校有五四学制的实验。

   主持人:为什么进行这样的实验呢?

   王晋堂:各有各的道理,我不认为五四就怎么样了,或者六三就怎么样了,六三制还着,就说明还没有走到死胡同,还是可以继续下去。说是五四比六三好,也可以试行。最后达到义务教育应该达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就可以了,路可以不同,但是达到共同的标准就行。

   主持人:您作为一中的高级教师,一中以前也搞过一些试点的实验性的活动,能不能介绍一下经验?

   王晋堂:只能谈谈教训,要说经验不是一点都没有。刚才说的五四也好,六三也好,是九年义务教育。一中是想把十二年串成一串,就是小学、初中、高中。为什么要串成一串呢?就是阻碍实验,或者使实验不能顺畅进行的就是升学考试,小学升初中考试,初中升高中考试,当然还有高考,高考是中学之内解决不了的,在我们所做的十二年里,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当时叫踢破两道门槛,为了使学生享受更多的时间空间的解放,享受发展的自由。走完十二年了,走了两轮,该走第三轮了。我一直从90年致力于这项实验,一直到2003年底。这个实验的设计主旨没有错误,而且有别于应试教育,客观上也有很多数据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走起来非常困难,困难在哪儿呢?大气候是追升学率,这个小环境,想有别与大气候,我不追,这就是一个剧烈的矛盾。而从家长来说,他还得追啊,为了他孩子,所以在这种矛盾下,实验的发展是非常艰难的。最后我们想,我们的实验者有点像堂吉柯德,拿着一个长毛冲着风车扎去了。所以这个实验不能说很成功,有成功的一方面,但是实验还是有生命力的,随着教育的发展,有一天是有生命力的。小学升初中,踢破这个门槛,比如说一中搞的课程改革,设计了综合文科、综合理科,教育部的教学计划里已经采纳了,当然不是用一中的方案,但是至少说明是殊途同归,一中的做法已经被肯定了。

   网友:现在90%以上的孩子都在上奥林匹克数学,您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王晋堂:现在的比赛已经改成网上比赛了,过去的那种比赛,第一就是培训过程要收费,第二鼓励得很多孩子往奥校挤,而且可以作为升重点校的凭据,所以就造成了一场大战。真正能够说通过它,用这个敲门砖达到升重点校目的的毕竟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多数孩子是陪读的,所以这种现象总体来说是不正常的。教育行政部门过去曾经干预过,曾经提出来不能以奥校的成绩作为升学的依据,现在把它上网,我认为是进一步的干预。一个孩子不要让他今天上这个,明天上那个,累死了算,这总体是不利的。现在有的孩子拿这个证,拿这个证,莫名其妙的证,画画要什么证啊?小孩画画就跟尿炕一样的。专业人士都觉得这像抽风一样,完全是不正常的现象。现在或者从商业卖点出发,或者从什么出发,有很多弊端。所以说均衡发展,只是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由、个性成长的广阔天地,这才是我们的目的。站在这样的立场来说,我觉得奥校还是休矣为好,不要再害人了,误尽苍生。

   网友:基础教育在我国是否更重点在小学教育呢?

   王晋堂:小学很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没搞好,中学也不灵。小学语数两科都是双百,一进初中就六十多分了,七十多分了,家长都说我这双百的孩子怎么进了中学就这样了?一不留神还不及格了。还有一批,小学成绩也合格了,毕业了,怎么弄得三门课加起来还两位数呢?这就很不可理喻了,当然是少数,少数也成问题啊。所以小学很重要,初中重要不重要?也很重要。高中也重要。所以说,小学、初中、高中都很重要,但是小学是基础的基础。

   网友:我是一名留学生,现在在一所高外中学做兼职工作,我觉得我们的学生相比国外同龄学生在生活能力和基本生活礼仪上相差很远,您是否认为这方面我们也应该多多加强呢?

   王晋堂:这个有实际问题,也有理念问题。理念问题,就是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溺爱孩子,过度保护,天天跟着,事无俱细,家长恨不得都包揽了。高考的时候,考场门口一大堆家长。上了大学了,家长背着行李、拎着脸盆,这都是对我们教育的一种讽刺,这孩子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不能自立。

   在国外,很多家长的理念和中国家长的理念都不一样的,当我们觉得这还是必须家长尽心尽力的时候,人家早就放手了。当然,你越宠着他,越什么都不放手,他就越什么都不会,缺少锻炼的过程。另外还有一个社会条件,如果环境比较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文明程度也比较高,就越来越放心地放手。现在还麻烦了,不是这里出事,就是那里出事,孩子一放手,就没了,找不到了。有的说得还很邪乎,没了,过两天找回来了,这孩子外表什么毛病都没有,缺了一个肾,挺吓人的。所以不敢放开。所以既有理念问题,又有实际问题。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聊天就要进行到这里了,首先感谢我们的王委员,还有一个在首都之窗网站上的网友给王委员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议,他是这么说的,希望您在今年的提案中能够具体一些,比如怎样消除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巨大差距,学校之间怎样建立教师交流和轮换制度,应该提出具体的设想和规章草案。重点学校学生比非重点负担重,而且课程多,这是适应高考提出的升学条件的一个需要,假如真的取消了重点,同一个班里的学生接受能力会有很大的差别,学校大概又要分快慢班,这种问题如何解决。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区域的学生,人生目标参照系不一样,这也是影响学校教学成绩的因素。就像上海有上三角和下三角之分一样,劳苦大众为主要居民的地区,学校高考的成绩要低一点,希望王老师在两会期间能拿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办法。同时也非常感谢王委员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贡献。

   今天的聊天就到这里,谢谢王老师的光临。

   王晋堂:谢谢。

  相关专题:2004北京“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