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万张明信片剪影老天津(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00:55 天津青年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反映社会生活 记载时代变迁 留住岁月印痕

  本报记者 张博

  在天津极限收藏学会会长赵健强家中,记者看到了四五百张晚清民国时期反映天津城市面貌、风土人情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题材广泛,可以说是天津的“百科全书”,从这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些明信片中可以看到大量晚清民国时期天津地方史的内容。一张张明信片,可以说是记载了天津近代社会的变迁史。

  这些小巧玲珑的明信片,集知识、史料、艺术于一体,由于图片上的一些建筑和风貌现在已经荡然无存,所以这些明信片在反映天津社会生活方面的价值,是一般史书所不能替代的。

  翻阅这些老明信片,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这些明信片设计非常精美,可以说是当时的摄影技术和出版技术的完美结合,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现了晚清民国时期天津的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些明信片中,黑白的,线条优美,高贵典雅;彩色的,更加贴近风物的本来面貌,鲜艳华丽。

  极限收藏二十载

  家藏万张明信片

  近年来,天津本地的收藏市场逐渐红火起来,特别是邮品系列尤受追捧。在这个系列中,老明信片的收藏更是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厚爱。

  谈及这些老明信片的收藏,赵健强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还不太注意明信片的收藏,他经常在天津一宫附近的旧书摊上转悠,因为那个地方也有一些老邮票和明信片出售,他所收藏的第一批明信片就是在那里发现的。

  能够发现这批老明信片,可以说与他厚重的专业知识有关。上个世纪70年代,他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几年的专业学习,让他对天津地方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但工作之余,一有空闲,他就把时间放在了邮品的收藏上。当他在一宫附近的旧书摊上发现这批老明信片之后,他立刻意识到了这批明信片的价值所在,并且成为他收藏老明信片的开端。

  此后,为了丰富藏品,他还多次有意识地到祖辈在租界工作的富户人家搜集这些老明信片。赵健强告诉记者,由于这些家庭在民国时期都有一些背景,或多或少地能够收藏一些珍贵的明信片。果然,在后来他又搜集到了几百张老明信片,都是通过这个渠道得来的。其中,有两个人的祖父在法国工部局和法国领事馆工作,他们家中藏有一些尚未邮寄过的明信片,这些珍贵的明信片后来都成为了赵健强的藏品。经过多年的努力,赵健强已经收藏了万余张明信片。

  标志建筑当主角

  一览无遗小洋楼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这句话形象地总结了天津在晚清民国时期的城市风貌。租界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但这些独特的洋楼建筑,也让天津成了名副其实的近代世界建筑展览馆。在赵健强收藏的老明信片中,反映这些洋楼建筑风情的内容很多,明信片上的老照片,为现在保留了许多已经消失的建筑风貌。加上当时天津有九国租界(美租界后来与英租界合并),这些国家在天津都按照各自的习惯发行了各种明信片,每个租界的建筑自然也就是明信片的“主角儿”。明信片本身的规格、格式、图案等等也不尽相同。

  赵健强根据这些明信片反映的建筑内容,按照时间顺序集中在一起,这样能够看到每一个建筑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变化。

  在赵健强收藏的这些明信片中,亮相最多的是建于1890年的戈登堂以及维多利亚公园的照片,这些不同年代的明信片从不同角度拍摄了戈登堂及其周边建筑。原本安放在海光寺的大钟已经出现在了维多利亚公园内,据赵健强介绍,这口钟是1878年制造的,1881年放置在海光寺内,1900年以后放到维多利亚公园内。此外,现在的和平路的老照片,也都上了明信片,其中还有许多现在已经不存在的租界标志性建筑。

  在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他们竟然在中国国土上纪念那些所谓的“烈士”,为这些人立碑,有的国家还把掠夺来的天津守军的武器摆放在碑的周围,作为展品。这些鲜为人知的史实,都被当时西方随军记者拍摄下来,并且通过明信片的形式发行。

  风雨飘摇老渡口

  万种遗韵照片中

  作为一个依靠河海联运发展起来的商业重镇,海河边上的老码头成为明信片的主要题材。在一张张明信片中,既能够看到码头上帆樯林立,也能够看到现在已经消逝的钢桥倩影。

  前不久刚刚拆卸平转式开启的金汤桥,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在赵健强收藏的老明信片中,就有一系列反映金汤桥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还可以领略金汤桥的昔日风采,金汤桥的近景一览无遗,河的对岸就是天津的警察署。在关于桥的明信片中,还有解放桥开启时千帆竞渡的繁华热闹场面。

  鼓楼上了明信片

  定南城门占鳌头

  与现在一样,晚清民国时期发行明信片时,一般都会把这个城市的代表性建筑选出来。在赵健强收藏的关于天津老城里的照片中,鼓楼是常见的题材,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的诗篇,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那句“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风帆;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了。而在这些明信片中,把鼓楼南门作为主要场景的居多,鼓楼南大街的繁华可以一览无遗。

  此外,八国联军在拆毁的天津老城墙原址上修建了东西南北四条马路,这些马路的最初景象,也能够在明信片中看见。在一张明信片上,还有海光寺的外景,其中那口著名的大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风民俗印象深

  农村生活留印痕

  在这些老明信片中,我们还能够看到近代文明在天津传播的影子,如汽车出现在天津的街头,火车和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等等。同时,一些贫苦民众的生活实态也保留了下来。

  近代天津商业发达,大批涌入的流民与本地贫民一样处于社会的底层,关于这些底层民众的生活实态很少能够在正史中找到资料,而这些人却往往成为一些外国人摄影时常选的题材,这些照片也是明信片中的题材之一。

  那些从事不同行业的手工业者,如剃头匠、码头上的搬运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视觉感受。赵健强拿出一沓反映这些人工作实录的明信片,记者看到,在一堵红墙的背景前,一个剃头匠正在表情漠然地给人剃头,而剃头的简单工具就摆放在他的旁边。而码头工人劳动场面则更是令人过目难忘,从画面上看得出,他们劳动时是在盛夏,光着脊梁,顶着烈日,从船上往下卸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天津的城市面貌发生很大的改变,同时,也有许多的民俗正在悄悄地离我们远去。伴随着这些消逝的民俗,许多行业现在也已经不见踪影,虽然在一些地方的文献中,我们还能够看到时代的印痕,但要完全找到晚清民国时期天津的风物景观,却只能借助一些老照片,而这些老照片就再现了昔日的天津风情。

  除了城市生活题材外,天津近郊的农村农民生活在明信片上也有反映,农家小院里,驴拉磨的场景鲜活地反映出了近代天津农村农民的生活。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