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三联生活周刊专题 > 正文

三联生活周刊:如何拯救你 我们的艾滋孤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9日15:15 三联生活周刊

  记者/李菁

  记者在豫东某艾滋病疫区采访发现,在艾滋病人死亡背后,每对夫妻会留下1~3名孤儿。父母离世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情感缺失,使这些孩子的生活大多没有着落,更谈不上接受教育,他们也许称得上这个社会中最脆弱的一个群体。这些处于学龄阶段的孩子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社会学种种研究表明,长期的处境不利,有可能会使他们成为未来社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会发展的一个隐患。

  中国疾病防治控制中心的专家曾预测,如果艾滋病以目前流行状况和每年的增长趋势持续增长,到2010年时,我国的艾滋病孤儿可能会增长到26万左右。虽然绝对数字与中国庞大的人口比起来微不足道,但专家承认,在受艾滋病影响比较严重的个别地区,“艾滋孤儿”已成为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第14届国际艾滋病大会曾发布过一个令人震惊的报告:到2001年,全球有1340万15岁以下儿童的父母被艾滋病夺去生命,大致相当于美国5岁以下人口的总数,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500万。负责全球卫生事务的彼得森博士在描述这个群体时曾说:“数不胜数的儿童生活在被死神缠绕的父母身边”,“其社会影响超过对孤儿本身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

  艾滋病是人类在新时代面对的共同灾难,“艾滋孤儿”这一并非为中国独有的社会问题,早已被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997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该年的世界艾滋病运动主题为“儿童和艾滋病”,关注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其中包括父母死亡后的孤儿问题。2001年6月,联合国艾滋病特别大会再一次将“艾滋孤儿”问题提出来。该年5月,第五次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部长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对艾滋病和孤儿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对需要保护的儿童,包括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也作出郑重承诺。

  目前,在艾滋病疫情比较严重的一些地区,从政府到民间,针对这一特殊的群体都已开始行动。艾滋病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需要资金,也更考量着整个社会大环境对艾滋病的认知与宽容程度。

  朱进中与他的“关爱之家”

  朱进中是某艾滋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同时也是一位艾滋感染者,在外界一些关注艾滋问题人士的帮助下,朱进中在他所在村成立了专门收养艾滋孤儿的“关爱之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关爱之家”目前已划上一个句号,但它赢得的广泛社会好评无疑是艾滋孤儿抚养方式的一种可贵尝试

  落幕的“关爱之家”

  从县城坐车走半小时左右,就到了朱进中所在的岗王乡。通往村里的是条土路,每有车经过,便有一股呛人的尘土扑面而来。就在小车的颠簸中,司机指着远远的一幢二层楼房:“到了!”

  朱进中的家在村里算是条件稍好的。2月11日中午,太阳暖暖地照在这个院子里,两只小狗在角落里亲昵地玩耍、打滚,寂静的中午,只剩下一台老式双缸洗衣机“嗡嗡”转动的声音。

  不知道52个孩子都在时,这里曾是怎样的喧闹。1月29日,朱进中所在的柘城县新开了一所专门收养艾滋孤儿的“阳光家园”,按照政府要求,朱进中“关爱之家”里的孩子都要转进“阳光家园”,院子里一下子冷清下来。

  朱进中的爱人把一件又一件沾满了泥巴的衣服扔进洗衣机,这些孩子们原来穿的衣服都是大家捐的。转到“阳光家园”后,孩子们都换上统一的校服,她也不清楚这些衣服是否还需要。问她孩子一下子都走了是否习惯,沉默寡言的她勉强笑了一下。在场的一位老乡说,当天宣布关闭“关爱之家”时,有的孩子当场嚎啕大哭。

  朱进中有些落寞地在站在二层的一间房子里,看着一撂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和贴满整面墙的奖状。孩子转到“阳光家园”后,这几天他在清理剩下的东西。在此之前,他陆续收到捐款33万元,现在剩下4万元左右的现金,这笔钱怎么处理,帮着管理账务的几位村民说,就看上面的领导怎么决定了。

  2月12日9点,记者第二次来到村里采访时,遇到了一大早便来到家里的潘老汉。67岁的潘老汉告诉记者,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因为卖血得了艾滋病,三儿子在广州打工一去不回,“三个闺女有两个也感染了”。可怜的潘老汉因为腿摔断了,输了二儿子的血,结果也感染了艾滋病,家中的一堆孙子孙女成了他最挂念的。孙女原本也被送到这里的“关爱之家”,“送到这儿来俺放心啊!”后来县里要求转到“阳光家园”,潘老汉不同意孙子离开本村,由他直接领回了家,老汉的理由是如果想看孙子还得坐车到几里地之外,“俺还哪有那个钱?”原来“关爱之家”里的52个孩子,除了40多个已去“阳光家园”外,剩下八九个孩子坚决不肯去的,每天中午仍然跑到朱进中家里吃饭。

  朱进中说,县里在找他交涉让其停办“关爱之家”时告知,一是朱进中本身是个感染者,“不适合”做这件事;第二,“关爱之家”没有在民政部门注册,“不合法”。

  去年年底,经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报道之后,“关爱之家”逐渐为外界所熟悉,并吸引了许多捐款捐物,但从根本上说,仍是个没有“名份”的组织。朱进中说他去年夏天曾找到民政部门注册,但对方“不给办”。虽然“关爱之家”已经停办,但在记者前去采访的两天之内,发现仍有要求朱进中收养自己孩子的村民不停地找上门来。2月12日上午,在村里卖菜为生的一位妇女来到朱进中家,恳请朱进中收下自己的孩子。“俺爱人得这个病死了,俺身上也带菌(艾滋病病毒),还有仨孩子,交不起学费,想找进中收下俺的孩子。”中年妇女一脸焦急之外,还有些不解,“能不能帮打听一下,进中这个地方到底违法没有?”

  朱进中家院外,用新砖刚刚砌起的整齐的围墙比较引人注意。朱进中说,春节前一家公司刚刚为朱进中捐赠了10万元人民币,按原来的设想,朱进中希望盖一座新房子,“建成一个给艾滋病人的综合性福利院”。除了继续收养艾滋孤儿之外,一些因艾滋病失去儿女而无人照料的老人也可以接到这里来得到照顾。

  52个孤儿一个爹

  朱进中出生于1967年,但他面上的皱纹和神情,使得他看上去要远远超过他的实际年龄。比较起来,他算不上是善于言辞的人,但与周围乡亲相比,他的普通话和表达能力已算最易被外界所理解和接纳的了。

  提起朱进中,村里几位老者仍很习惯地用“平民出身”一词来介绍他。朱进中的经济条件在村里并不算好。朱进中是家里长子,90年代初,“那时刚刚与父母分家,两个孩子又小”,和当时众多受“血浆经济”蛊惑而盼望摆脱贫困的农民一样,朱进中也数次跑到县城去卖血。

  从1997年开始,朱进中所在村的村民开始不断得“怪病”死亡。经济条件稍好的几家到防疫站检查,村里人第一次得知“艾滋病”这个名称。2000年8月,朱进中在郑州也检查出是艾滋病感染者。在随后住院期间,朱进中认识了很多病友,在这些病友帮助下,朱进中从一些国际组织和福特基金会那里拿了很多宣传艾滋病资料回来,发到村里作宣传,后来他被吸收为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员。与此同时,初中毕业、相对教育程度稍高的朱进中也不断地将感染艾滋病的村民介绍给北京一些作艾滋病药物实验的大医院,让村民处境稍有些改善,因而也慢慢在村民中有了一定威信。

  “关爱之家”的诞生,不能不提到一位名叫杨洁的人。据朱进中介绍,杨洁是一位台湾画家,一直希望能为艾滋孤儿做些事情。2002年6月,朱进中到北京培训时,一位会友将他介绍给杨洁。2003年春节大年初三,杨洁飞到河南,走访了艾滋病疫情比较严重的上蔡县和朱进中所在的柘城县。杨洁被看到的实际情况所震动,她当即表示希望朱进中收养一些艾滋孤儿,由她来资助。

  去年2月底,“关爱之家”在杨洁第一批投入的8000元钱基础上建起来,朱进中用这笔钱做了床铺,买了生活用品等,第一期招收了20多个因艾滋病而父母双亡的孩子。朱进中起初把孤儿院办在了村委防疫所的一楼里,但“后来村民发生了误会,他们说这些孩子能在这儿吃饭,单亡(指父母有一方因艾滋病去世)家庭的孩子咋就不能在这儿吃?”晚上,心怀不满的一些村民朝房子扔石头,在外面办不下去了,迫不得已,朱进中只好把孤儿带回家。

  此后一段时间内,每一两个月左右,杨洁会寄两三千块钱给朱进中,有了杨洁的资助,朱进中收养的孤儿由20多而40多,到最终的52个孩子。“关爱之家”使这些原本生活都难以为继的孩子有了一个可以生存的地方,“至少不让他们到处流浪了”,朱进中记得一个男孩最多一顿吃了七碗米饭、一个馍。

  “我对他们没有太高的要求,有正常的吃、住,能吃饱饭,培养一技之长就可以,要求他们每个都能考上大学也不现实。”朱进中实实在在地说。52个孩子中最大的15岁,这些孤儿中有的已出现“问题少年”的苗头:“有的一天能抽上两包烟,有的沾上偷鸡摸狗的习惯,已经染上恶习了。”都在一个村里,孩子们喊他“大伯”、“叔叔”和“爸”的都有,“管这么多孩子,没耐心可不行,家里两三个孩子都闹得不行,更何况这么多孩子!”对收养艾滋孤儿者来说,钱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件,但“耐心”和“爱心”也同等重要。

  在朱进中一楼房间的二面墙上,13张大红纸工工整整地写着为这些孤儿捐款捐物的情况,从十几箱胶鞋、一包衣物到几万元现金,来自不同捐赠者的每一笔捐赠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在“关爱之家”的运作上,朱进中先是以每月200元钱的工资从大队请来一个会计帮着管账,“连买包洋火(火柴)都要记账”,说话的老者叫朱广济,曾在供销社作干部。他说,去年11月,因为种种原因大队会计离开,这几位曾在大队或乡里担任干部的老人便过来义务帮记账。几位老人特地将保存的几大本账簿拿出来给记者看,果然每项都写得清清楚楚。

  每个月杨洁也会派人来审查账目情况。在双庙乡采访时,记者恰巧碰到了这位来自广州的志愿者阿俊,他也是一位感染者。阿俊每个月都会从广州坐火车,辗转来到双庙,检查朱进中这里的账目。因为“关爱之家”要停办,阿俊特地又跑来一起核对最后的账务,“合作得很好,没什么问题”。阿俊说,因为朱进中夫妻两人都为“关爱之家”操劳,基金会原准备从这笔钱里给朱进中发点劳务费,但被朱进中婉言谢绝了。

  据阿俊介绍,杨女士本人以开花店的微薄收入来做艾滋病的慈善事业,孩子多了之后,陆陆续续投入了4万多元的杨女士一度无法再支撑“关爱之家”的开支,那一段时间也是朱进中最难过的时候,“家里的四五亩地种的小麦都吃得光光的”。朱进中开始四处化缘,11月份,再度赴京求助的朱进中得到了媒体的关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报道的第二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捐物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双庙乡,52个孩子的生活得以又继续一段时间。

  从“关爱之家”到“阳光家园”

  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公路边上,当地政府建了“阳光家园”。从设施上看,“阳光家园”的条件显然是“关爱之家”远不能及的:整齐的宿舍和教室,宽敞的校园。

  在“阳光家园”,记者见到了县艾滋病综合领导组办公室主任张仲印。一直保持着微笑的张仲印带记者参观校舍,他特地提醒记者注意一个细节:学生宿舍内安装了空调,而相邻保育员的屋内没有空调:“说明我们政府对孤儿们的细微关心。”他介绍说,“阳光家园”西边的四排房子是模仿小汤山医院的模式,用18天时间建成的。从财务室、医务室到图书室,一应俱全,张仲印说,县医院的一位医生每天驻校。图书室里的电视也是很高级的背投,看得出,政府颇费苦心地建立了“阳光家园”,就是为保证这些孤儿们的正常生活与教育条件。张仲印告诉记者,建这所学校,政府已经投入了180万元。

  “关爱之家”与“阳光家园”的不同之处在于,朱进中更像是一位大家长,负责解决孤儿的一日三餐和生活起居问题外,再替孩子们交学费,让孩子们在社会上的学校受教育。而“阳光家园”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衣、食、住、行到孩子们的教育,全部解决。张仲印说,“阳光家园”实际可容纳100位孤儿生活,现在已派来了8位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专门的老师上课,目前只有59位学生的“阳光家园”已有近20位工作人员。

  朱进中与其收养的52位孤儿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2003年12月11日,中央电视台捐赠了100万元人民币。捐赠协议上说,捐款“用于帮助朱进中抚养的52名艾滋孤儿的生活所需”,条文规定,52名孤儿“每人每月按150元人民币支付”,经费“随孤儿的抚养转移而转移”。“到了‘阳光’,监护人就是政府,‘阳光’就是家了。”张仲印说,“关爱之家”里的孩子转到这里后,已按每人每月150块钱的标准生活自动从这100万捐款里扣除。

   声明:《三联生活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三联生活周刊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艾滋孤儿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