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2004:外贸企业遭遇“三重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10:09 外滩画报

  一路高歌有隐忧 今年增幅将降低

  外滩记者 李杨 陈贤锋/报道

  北京的张先生是一个珠宝商。作为一个有十年经验的行家,他最近心里不太踏实。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直接原因是:2004年的进口钻石价格暴涨,而市场的情况似乎不妙,元旦、春节、情人节本来是珠宝销售的黄金 季节,可是,各地反馈的销售情况大不如前。

  “珠宝、钻石都是奢侈品,它们是经济形势最敏感的‘指示剂’。”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他掰着指头表示了自己的 担忧:他的忧虑首先是对市场,“国内这一行都是赊销,一旦终端销售出问题,我们就赔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不小, “如果人民币一升值,加工出口的生意就很难做了”;出口退税也是个大问题,“2002年的出口退税是17%,2003 年降到13%,今年降到6%。我们的毛利本来就只有五六个点,退税一降就没利润了。而且退税迟迟不发,‘白条’拖下去 ,连资金周转都成问题。”张先生最后表示要再观望一下,实在不行就“另想办法”。

  张先生的情况不是特例。在去年一片大好的整体形势下,不少吃外贸饭的专业人士对2004年并不“看多”。“进 出口订单在往年1、2月是很多的。但今年企业春节前后没什么动静,市面很淡。”一位外贸公司老总感到担心,“今年增长 看来不会像去年那么高。”

  面对2004年,除了“木已成舟”的降低出口退税以外,国外反倾销、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都在考验 中国脆弱的外贸产业链。

  阻力之一

  贸易壁垒

  2003年,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国家越来越热衷于采取反倾销来阻拦中国出口。

  到2002年底,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立案已经超过500起,占全球案件总数的14%,排名世界第一;商务部产业 损害调查局官员此前表示:国外反倾销已经称为外贸发展的主要障碍。

  2003年11月25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部分电视机生产商向美国市场倾销其产品,四川长虹被认定的 倾销幅度为45.87%,TCL和康佳分别为31.35%和27.94%,厦华为31.35%。应对反倾销需要花费大 量精力。大批出口导向的中小企业一旦遭遇“反倾销”,往往意味着公司关门。

  2003年12月,美国对从中国出运的针织布、胸衣和袍服三种纺织品开始实施数量限制,秘鲁、欧盟随后跟进, 中国纺织品受限有“扩张趋势”。专家认为,美国的主要目的在“其他纺织产品”,而且从2004年到2008年,还将有 一系列中国纺织品遭遇出口壁垒。中国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只得想办法避开配额造成的出口困难,“借道”第三国“曲线赴美” 。但这样增加了周转环节,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阻力之二

  原料价格上涨

  周先生在湖南某进出口公司做机电产品出口,他最头痛的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最近原材料涨得特别厉害,生铁价格翻了一番。因为我们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法把原料涨价消化,从去年11月份 开始,有的机电产品涨了20%”。

  2002年以来,国内对原材料的需求达到了近十年来的高峰,进口基础性原材料价格涨势明显,其中棉花、铁矿砂 、氧化铝、原油、液化石油气等涨幅超过二成。大陆的铁矿石基本上都是进口,而进口生铁已经“涨翻天”了,据说中国的货 船到澳大利亚,不谈价钱直接往上面装。

  元富证券的分析师府春江认为原材料的影响比出口退税更普遍:“出口退税对于保税区里的企业没什么影响,而原材 料问题更明显。最近开采类的个股,涨势非常明显。现在化工类、铁矿石、期货市场铜的价格都在上涨。我国大都是低附加值 的产品,价格转嫁的能力比较弱,原材料涨价造成成本上升、出口困难。”

  “我十年前开始做农机出口,价格一直是降的;唯独2003年开始往上升。”周先生补充道,“今年年初以来涨价 速度提高,生意越来越难做,一些客户转向印度等国去寻找货源。”

  阻力之三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

  按照美国的算法,中国连续四年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逆差国,超过一千亿美元。美元贬值增强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 力,美国国内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增。

  2003年6月19日,“健全美元联盟”甚至提出通过“301条款”促使人民币升值。如有关301条款的纠纷 不能协商解决,美国总统有权实施报复性贸易制裁。

  “中国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只有八十美元左右,低于美国工人在最低收入情况下两天的工资。这造成美国制造业工作岗 位流失。”《华尔街日报》不依不饶。

  然而,汇率变动是一剂“猛药”,对外贸影响巨大。1980年代,美国就不断“敲打日本”迫使日元升值,使日元 兑比美元在十年内升值了四倍,使日本产品丧失了国际竞争力,经济陷入衰退。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价格弹性比较大, 对汇率变动更为敏感。一旦成本上升,订单马上会转移。

  到目前为止,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并未改变。最近中央拿外汇储备充实银行资本金,造成外汇储备量减少,对 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有暂缓的作用。但企业“未雨绸缪”,已经开始观望。“不确定性”对企业全力拓展海外市场造成了伤害。

  一些人开始担心“衰退”的迹象。2004年外贸的整体增速减低。最新七国会议以来,美元汇率继续下行,原材料 价格可能继续上涨,对成本推动是相当不利的。2003年形势好是因为国际市场平稳。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中国企业的 应对办法不多。

  府春江总结道:“今年经济的变数非常多。增幅很可能回调。”

  出口退税:前景难料的改革

  牵一发动全身 退税政策影响大

  外滩记者 李杨/报道

  降低出口退税“立竿见影”

  退税每年都不一样,利润薄的企业很难作长远打算。

  元富证券的分析师府春江有点“看不懂”。

  “去年的出口增速其实是往下的,但是在年末有一个抬头的趋势。顺差相当大,有一个月达到50亿。”据海关统计 数据显示,12月出口额高达480.6亿美元,增幅达50.7%,远高于其他月份。而根据经验,出口贸易不应如此暴涨 ;到了2004年1、2月,出口交易又 “波澜不兴”,订单好像一下子减少了。

  计算同比增长要剔除季节性的因素、突发事件。他认为去年1至10月份的同比增长可能更能反映全年情况。“年末 的超常增长应该跟国家下调出口退税的政策有关,大家都在抢订单。”

  2003年10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对现行出口退 税机制进行四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执行新退税表;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 出口退税的新机制;欠退税款中央财政从明年起采取全额贴息解决,“老账要还、新账不欠”。

  有消息称,在十月的广交会上,听到消息的海外中小采购商大多早早签单,希望避免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为了享 受更高的出口退税率,企业赶在年前出口;一、二月份的下降有观望的因素。”一位老外贸抱怨:“退税每年都不一样,利润 薄的企业很难作长远打算。”

  降税原因之一:

  缓解财政压力

  如果欠退税不还,影响出口企业;如果还的话,又会造成财政困难。

  针对中国降低出口退税率,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主动减少出口环节的财政补贴,今后的退税率将趋近于零。在中央财 经大学税务系副主任、财税专家刘桓教授看来,我国降低出口退税率有内外两方面的考虑。

  对内主要是考虑到财政状况。近几年经济增长很快,但财政支出增加幅度超过收入增长;2001、2002年连续 两年的财政赤字超过3000亿,其中欠退税到2003年底累计达到3500亿左右。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如果欠退税不 还,影响出口企业;如果还的话,又会造成财政困难。出口越多、退税越多,财政负担越重。

  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从生产环节缓解财政压力。从全局角度讲,可以改变“财政报忧、外贸报喜”的怪圈。

  降税原因之二:

  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对美贸易顺差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单边的高速增长确实难以持续。

  降低出口退税的另一个原因是暂时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这些年人民币采取“盯住”美元的做法,在美元贬值的同时等于人民币降价,导致美国指责人民币偏低。问题体现在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美国人算出的顺差是一千多亿美元,但是美国的这个数字在计算中国出口的时候包含了香港的出口, 可是算进口又把香港排除在外。里外里差400亿左右,我方承认的顺差也有600亿美元。

  美国“不喜欢”中国出口退税的根本原因是两国的税制不同。出口退税适应于增值税,理论上可以使出口国推到零、 由进口国一次加回去。这边退、那边加,两边扯平。否则产品出口等于纳了两道税。凡是实行增值税的国家,贸易往来都是如 此。

  但美国和欧盟不一样:没有流转税,无法还原税收负担,所以老是说中国产品低价倾销、忿忿不平。“其实不是中国 不公平,而是美国税制有问题。要求中国做改动,好比你有病让我吃药。”刘桓教授说。

  虽然如此,对美贸易顺差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单边的高速增长确实难以持续。

  去年下半年,管理层经过反复权衡,决定人民币汇率暂时不动,进出口方面有所调整。出口退税改革随后出台。

  降低出口退税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可能意味着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关系“会有大的调整”。

  根据专家的估算,2002年我国GDP将近10万亿,出口产品占GDP比重达26%;退税率每降一个百分点, 大约影响100亿美元的出口;降3.5%,就是近三千亿元人民币,等于出口下降10%。考虑到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相抵之下仍会影响5-8个百分点。

  考虑到出口企业占所有企业的40%,退税政策的改变将对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影响是:出口环节利润减少 ,产品转入内需。从2004年1月份开始,外贸出口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被认为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的必然反应。

  “内外贸一起做,企业才能长期生存。这几年内需只能保本,企业是靠出口、退税来养活的。现在出口降低,产品转 向内销,会加大供过于求的局面。”一位进出口公司的经理感到前景不乐观。

  新政策将改变产业格局。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沿海地区。过去退税主要在出口环节,生产环节照征不误,因此上游企 业得不到好处,下游企业、沿海地区得到了实惠。今后沿海地区寻求出口市场的积极性降低,连锁反应将逐步波及内地。

  一些人担心:按照新的政策,出口退税由中央、地方共同负担,会造成地区间的矛盾、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改革后 地方要负担25%,某地外贸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尽量调本省企业的产品;要退也会先退本省企业的税。要是把钱付到外 面去,省里就不会很支持了。”另一方面,中央解决欠退税可以靠举债,而地方政府没有这个信用手段。在分析人士看来,这 可能意味着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关系“会有大的调整”。

  目前,过剩的危机可能大于过热的危机。据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大约84%的产品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的只有6-7 %。由于农村市场迟迟未能启动,内需不旺、出口又受抑制,市场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艰难时期。

  外贸企业出路何在?

  在外贸领域没有永远的优惠,也没有永远的歧视,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

  在湖南某外贸公司的周先生看来,2003年的增长“是个特例,和地方政府的鼓励有关。”“国家欠了企业三千多 个亿的退税,企业还拼命出口。资金从哪里来?今年会反映出问题,很多公司资金周转不动了。”面对退税“打白条”现象, 地方上企业可以拿着出口退税的凭单到银行贷款75%,减少一些影响。“但现在银行也不愿意了,这是一个三角债。”

  分析人士认为:外贸体制改革最终是让企业真正自负盈亏,退税集中在不隶属于地方的大外贸公司手上。地方政府如 果不调整,就无法避免大规模退税的负担问题。自营进出口的要求原来是注册资金500万,现在100万就可以。企业直接 和外商打交道,减少了外贸公司“吃政策饭”的生存空间。以广东中山为例,原来有近三十家外贸公司,现在最多十家。以后 也许只剩下一个集团公司。“政府应该支持企业的兼并,通过税收、信贷手段把过分下放的外贸进出口权重新收上来。地方如 果不能承受,可以‘甩包袱’。这也比恶性竞争、造成新一轮的财政问题要好。”

  “出口退税属于典型的‘相机抉择’。在外贸领域没有永远的优惠,也没有永远的歧视,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中国 的出口退税政策会不断变化,有升有降。”刘桓认为,“变动是经常的,但又有规律可循。企业要寻找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据悉: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3.5%,是税务局依据商务部提供的外贸数据制定的。原则是:保持国际竞争力。 什么产品在国际市场走俏、可以降低保护程度了,就先拿它开刀。入世后发现农业是个弱项,出口退税率反而上升了。

  刘桓最后透露:“中央政府下决心解决截止到2003年底为止的出口退税,但发债计划还没有列进去。”

  何谓“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措施。出口退税作为“中性政策”,在出口环节 将产品含税“清零”,再由进口环节一次性还原,避免出口产品被征两重税收,保证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与他国商品平等竞争 。在两个同样采用增值税的国家之间操作出口退税是国际惯例。目前有近百个缴纳增值税的国家在实行出口退税制度。

  中国政府自1986年起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并主要通过增值税和消费税两种方式相应收集。1986年,工 业品出口增值税达13%,而出口退税额达10%;1994年税制改革后,为增强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企业的 出口货物制订了“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彻底退税”的基本原则。1996年将工业品出口退税额调整至5%。1997 年开始,国家对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性企业实行“免、抵、退”的管理办法。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各国货币纷纷贬值,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大幅削弱。国家先后几次提高了部分 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出口平均退税率从1999年的6%,调整到现行的15%。其中,纺织、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 口退税率达到了17%,实现了出口的零税率。

  从1998年开始,在出口快速增长、出口退税率提高、出口结构优化和外贸体制改革深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出口 退税资金需求年均增长36.6%,而同期出口退税预算安排年均增长只有24.8%,出口欠退税规模因此逐年累积扩大。 到2003年末,累计应退未退税额达3000多亿元。出口退税处在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和促进出口增长之间的“两难选择” 之中。

  出口退税改革还涉及商业银行的利益。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开办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以来,各商业银行已 累计发放该贷款500多亿元。

  我国一直在调整出口退税政策。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出 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原则是:新旧分开,新的退税款不再拖欠,以前年度产生的退税欠款由中央财政在以后数年内逐步消化 ;共同分担,从2004年起,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自负担一部分出口退税;同时调整出口退税率,改革出口机制。

  本次出口退税率改革偏重结构性调整。从2004年1月开始,中国出口产品的平均退税率将降低三个百分点:除部 分产品外,现行适用17%退税率的产品退税率降为13%,现行适用15%退税率的产品,退税率降为13%,现行适用13 %退税率的产品,退税率降为11%。精矿、原油、原木、针叶木板材等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铝、磷、铜等产 品的退税率降为8%和5%;农产品则在现行退税率基础上维持或得以提高。

  由于出口退税不是所得税,而是成本税,调低出口退税率等于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只要退税率一下调,当年出口 马上就会有明显的下降。?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