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杂志:家族企业的三代之痒与基业长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10:35 《人物》杂志 | |||||||||
这个时代顶礼膜拜财智,于是善于创造和积累财富的人们当仁不让地成为社会追捧和学习的楷模。 作为一手开创商业天地的“财富一世”,出于维护他们的产业和发展自己的事业考虑,在与年龄和衰老做抗争的同时,不得不苦心孤诣寻找新的继承人,亲生后代自然成为不二人选。
“财富二世”在天生获得经济、学习保障的同时,还具有接替“财富一世”的道统权威,有的幸运者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也许就已定下“储君之位”。 家族企业生命力的来源 学者巴曙松和屠新曙认为,判断家族式企业是否合理和有效率,要基于特定的经济环境判断其是否是低成本的。从中国特定的经济环境来看,在经济体制环境剧烈变革、信用环境有待建立的条件下,适宜于创业的家族企业是有效率的。 家族企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剧烈变革、游戏规则不断变更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个市场规则迅速调整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不得不经常性地突破已有的政策限制,或者采取各种花样的变通做法。这种政策博弈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企业家必须严格控制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忠诚度,防止出现内部人告状引致政府管制关注的情况,这样的体制性环境决定了以家族忠诚为纽带的企业家族化经营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选择。 其次,职业经理人阶层和信用环境的缺乏,导致民营企业家不敢贸然选择外部经理人员进入。目前,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在选择经理人员时的一个基本准则通常是,所选择的经理人员首先必须是可信的,如果不可信,那么经营管理能力越强,可能对于企业所有者造成的损害也就越大。清晰、稳定的法制环境,透明的职业经理人评价体系,都是促使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但是,目前这些方面的环境并不具备,企业的所有者在这种状况下只能转而选择家族之内的可信人员参与经营。“超级解霸”的发明人梁肇新创业之初的“反家族情结”,就让他在合作者手上吃尽了苦头,直到后来任用妻子王周宇,才使企业走上正轨。 第三,家族往往是家族式企业融资来源的最初渠道。中国当前的金融体制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家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通常是利用家族式的网络。创业时期企业的经营风险无疑偏大,而家族资金的介入实际上承担了类似高科技发展中的创业风险投资资金的作用。根据调查,我国私营企业的开办资金最主要来自于本人原来的劳动或经营积累,占56.3%,亲友借款占16.3%。 这一点在李书福、南存辉等江浙一带家族企业中体现得非常突出,这些人身后往往站着一大批“隐身富豪”,使得他们的企业从来就不缺乏资金的支持。 第四,在一个迅速变动的环境中,家族企业的运作成本相对较低。家族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前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从最初创业的意义上说,家族化经营的协调成本也相对较低。再加上有家族观念的约束,信任度一开始就能达到一定水平,所以过程中的监督成本也较低。由于决策者与管理者均为家族中人,信息的传递极为快捷,遇到问题时可及时处理,无须先请示汇报。由于是利益的共同体,基本不存在内耗,从而能提高效率。在企业资金困难时,家族人员还可以不计报酬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在资金上的压力。比如蓝招衍、蓝招宝兄弟创办的珍禽公司,如果没有哥哥招衍早期在精神、物质、技术各方面的支持,招宝恐怕早就支持不住了。 家族企业的“三代之痒” 据调查显示,全世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正应了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从世界范围看,家族企业中30%能够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淘汰率相当高。几乎所有的家族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如何长远发展的问题。 不可否认,传统家族企业中的问题很多。在不少家族企业中,裙带关系相当严重,领导者任人惟亲。在这里,往往是家族逻辑超越了利益至上的商业原则。为了照顾家族成员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全局利益,这样就使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和非家族雇员处在不公正的地位,打击了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加深了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之间的对立情绪。同时,这类领导者往往独裁倾向和专制作风严重,实行家长式的管理,一人独大,反而使惟命是从的人得到重用,从而又引出薪酬不公正的问题。比如爱多VCD的胡志标和陈天南,两人同为创业者,但作为一把手的胡志标重用太太林莹,不听取异议,最终导致企业散伙。 家族企业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组织机构混乱,权力界限、工作职能划分不清,工作内容互相交叉。在这些企业里,往往是董事长管总经理该管的事,总经理又管董事长该管的事。一方面造成了工作的混乱,另一方面又使企业的决策体系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家族企业封闭保守,在加强对企业相关信息控制的同时,又不注意及时收集外部信息,企业难以及时应对外部瞬息万变的环境。据报道,温州某村曾有8个小锅炉厂,几聚几散,大家都搞不大,甚至还相互拆台,原因就是家族内盘根错节的派系矛盾。大家都低头忙于对付别人的厂,自己的组织管理、学习提高全然丢在了脑后。 再有,由于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份制不健全,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加之企业股东之间有血缘亲缘关系的“先天不足”,难以实行资本间的联合。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首先要求企业要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连自己的企业都管理不好,别人怎么敢让你介入他的公司事务?在这方面,国内的家族企业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控股多家上市公司,鲁冠球的万向集团进入美国资本市场,收购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就是因为这两家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 家族企业社会化 尽管有上述问题,但家族企业作为一种创业方式的作用依然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这在前面已经有所论及。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以及家族式企业的不断扩张,家族式企业必然要相应突破自身的界限,以家族资本去有效融合社会的财务资本和外部的人力资本,这就涉及到家族企业在新的环境下的社会化问题。 在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家族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样引人注目。研究表明,如果能够较好地解决财富接班的问题,由家族控制的公司的经营业绩要胜过非家族控制的竞争对手。而且,家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据家族公司研究所的调查,家族控制企业对美国新增岗位的贡献率达78%,占美国雇员人数的60%,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在中国,这些比例更高。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