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人物专题 > 正文

身患绝症后的陈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0日18:15 扬子晚报

  我对医院没有意见

  1969年10月出于战备考虑,中央政治局决定将在北京的中央领导人朱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一批老同志和已被“打倒”的刘少奇、邓小平等,疏散到外地。

  原指定陈毅去开封,徐向前去石家庄。可是徐帅提出石家庄医疗条件比开封好,而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他本人的身体比陈毅好些,主动提出要求与陈毅替换,而且石家庄离北京近些,陈毅身体一旦有些不好,可以迅速到北京。

  患难见真情。陈毅为徐帅的真情所感动。临行前,他准备给徐帅打个电话表示感谢。可是,电话接通后,徐帅已离开了北京。

  一晃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到了1970年7月,陈毅感到腹部隐痛,并伴有腹泻。铁路大厂里的医生给他开了一些止痛之类的药,服后不见效。张茜看到一天比一天消瘦的陈毅,痛在心里。她和陈毅商量,本想向中央军委报告,要求回京治病,可是因为陈毅要上庐山参加中央九届二中全会而拖了下来。

  1970年10月20日,陈毅才从石家庄回到北京。

  张茜见丈夫身体消瘦太厉害,腹痛又不断加剧,就在陈毅到北京后的当天晚上,她连夜给周恩来写了封信,请示让她送陈毅到解放军总医院治病。周恩来接信后即复表示同意。

  按陈毅的交代,杜秘书立即打电话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王良恩联系,请他尽快安排陈毅住进医院检查治疗。

  王很快回电话答复:医院暂没有空床,难以安排立即住院,需要等几天才能确定。

  杜秘书将王良恩的答复向陈毅作了汇报。陈毅颇为不解地说:“真怪,医院怎么会没有空床位?你再同他联系,就说是已经由总理批准的,我回来住院的,请他尽快想办法安排。”

  杜秘书再次跟王良恩联系,王的答复依旧,仍然说要等几天。无奈,只好等待。直到10月26日,陈毅才住进医院。后来才知道,医院南楼6病室有5套空病房,因为从庐山败下阵的林彪集团干部黄永胜正在这里住院躲风头。听说陈毅要来住院,他脸一沉,恶狠狠地说:“他来吧,我就走!”医院没有办法,只得等这位黄总长出院后,才敢收陈毅住院。

  陈毅住在医院南楼6病室。可是没住几天,又搬到了5病室。因为陈毅住进的第三天,李作鹏,这位林彪“四大金刚”中的又一员干将,也住进了6病室。邱会作、吴法宪经常来这里与李作鹏商议“大事”,陈毅在这里住院难免给他们带来不便。所以,医院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让陈毅搬到了5病室。

  住院难,陈毅当然明白其中的奥妙,有人在故意刁难,医院有医院的难处。张茜为丈夫的病体担心,不免在陈毅面前流露出对医院不满的情绪。陈毅态度严肃地说:“春兰,请你不要干预医疗方面的问题,也不准向医院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应该服从医院方面的安排。”顿了顿,陈毅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接着说:“我对医院没有意见,前些日子为什么不让住院,不要再去打听了。”

  话筒里传来总理严厉的声音

  住院后,陈毅对医生介绍说,近来腹痛已加剧,伴有头晕,血压高,体重骤减等症状,要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然而,“上级”有关首长对医院方面的指示说,陈老总这次住院,主要是治疗高血压一般查体,血压降得差不多就可以出院。此外,邱会作等不断向医护人员施加压力,反复强调:要和陈毅从思想上划清界限,这是阶级立场问题。这正是林彪、邱会作等一贯倡导的“医疗为政治服务”。

  一次,邱会作的一员爱将来到陈毅的病房,对医生、护士们“敲警钟”:你们病房里住的都是“二月逆流”的黑干将,他们经常在一起谈,你们多去查查房,他们说些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告诉我。

  然而,医护人员并没有“吃”这一套。在他们眼里,陈毅仍是刚直不阿、为民请命的大元帅。他们尽量避开这些“爱将”的耳目,尽好一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天职。

  陈毅在住院期间,按常规进行体检,也做了钡灌肠之类的检查。有位主任提出要进行有关专家集体会诊,但被邱会作控制的“头头”们否定。结果,没有查出什么病症。

  住院56天,医生最后奉命对张茜说,陈老总身体检查不出什么问题,可以出院。12月22日,陈毅离开了医院。

  回到家里,陈毅丝毫感觉不到病情的好转。仍然是腹部隐痛,腹胀内急,大便次数多而量少。

  张茜有些着急,她同陈毅的秘书、警卫员等商量说:看来陈老总的病还没有找到原因,这样拖下去只会坏事,现在真不知该怎么办!

  大家一边劝着张茜,一边帮着想办法。最后,决定送陈毅到301医院去看门诊。可是,连续看了几次门诊,也查不出什么结果。大家又送陈毅到中南海门诊部去检查,同样也拿不出准确的结论。医生们大多认为是肠胃病。

  张茜和秘书们建议,要求请医院会诊。经陈毅同意后,又与医院方面联系,确定于1971年1月16日上午去医院会诊。到医院后,经外科医生检查,摸到他腹部右侧有一个很大的硬块,按上去痛区很明显,诊断为急性盲肠炎,需立即开刀。医院领导研究后,决定一面做手术准备,一面打报告请示中央。

  周恩来得知后,随即指示:既然诊断是阑尾炎急性发作,可以考虑用保守治疗,年近古稀的人,最好不要动手术,挨上一刀。经医生们研究,坚持认为必须动手术。于是,再次请示周总理。总理听过医生们的建议,批准了动手术的意见,并派自己的保健医生卞志强的陈毅动手术的时候,赶到医院。

  晚上6点15分,手术开始了。刚过几分钟,手术室里突然慌乱起来。身穿消毒衣裤的医生、护士进进出出都带着小跑,有的抱进大包小包的消毒器材,有的捧着瓶装的血浆,手术室门被不停撞开又关闭,发出空嗵空嗵的令人不安的响声。很快,有人出来报告了手术情况。

  原来,陈毅送进手术室,本以为割盲肠,只是一个小手术。但腹部打开后,医生们大吃一惊:陈毅的阑尾并未发生病变,真正的原因是靠近肝曲处的结肠癌瘤。

  此时,癌瘤已经像一个箍,紧紧卡住了那截肠子,排泄物到了这地方过不去形成了一个鼓鼓的“大便包”。最狭窄处连个小手指都不能穿过。手术中还发现,陈毅的结肠癌已经有局部淋巴转移,并侵及附近肝胆,由于病发部位较高,只得将开阑尾手术的切口,向上延长为丁字形,尽目力所及,把已经转移的部分癌瘤切除干净。

  由于手术室根本没有做结肠手术的准备,只预备了切除阑尾的简单器材。只好临时改变方案,临时找医生、配血浆、取药品,手术只好做做停停。原定半小时的手术,最后一直做了整整5个多小时。

  卞志强拨通了周恩来办公室电话。话筒里传出了总理惊异、严厉的问话:“怎么回事?会诊确诊是盲肠炎嘛,怎么变成了癌?!你立即去告诉医院领导,组织全部力量进行全力抢救,需要哪个医院的医生,立即去请,就说是我的意见!”

  手术后,陈毅经过了几个波折。一是发烧。外部刀口发现局部感染,医生只好在刀口插入两个管子,向外引流;二是并发心脏病。医生诊断是心肌梗塞。

  手术后一个月内,病情险恶,令人十分担忧。可此时,70多岁的陈毅却毫不在意。他在医务人员面前从未表现过有何不适,也不使用任何的镇静、止痛药物。自己强打着精神,尽量地早一天下地活动。

  陈毅住院56天,未查出什么问题,在手术前却被诊断为盲肠炎,这显然是明显的误诊;手术过程中发现结肠癌,又仓促改变手术方案等,都耽误了治疗。

  后来医院感到陈毅的治疗检查重视不够,主动写了检查,但这个“检查”被送到邱会作手中让他审查过目。邱看过之后,冷冷一笑说:“陈老总手术发现癌是好事,你们医院有什么错误?!陈老总要长瘤子,你能让他不长?!”说完,就提笔在“检查”上批道:“暂不要写报告,以后需要写时,再研究。”

  事后,邱仍不放心,他怕检查让周恩来知道后不好,便专程派他的老婆跑到医院,对个别同志说,“你们写的检查不能上报,这不是自讨苦吃吗?这不是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你们医院的问题,还涉及到总后的问题嘞!”

  陈毅逝世后,还有一种传言说,医生在手术时故意留下部分肿瘤不切除干净。这种说法是不公正的。医生们动手术时,发现是结肠癌后,尽最大可能清除了癌变部分。但因临时改变手术方案,以致未能清除干净,这是可能的。

  陈毅手术后,因心脏病发作,采取特护,禁止探视。大约过了一周,刀口基本愈合,心脏病好转,才允许进病房探望。

  有一天下午,秘书杜易到病房去探视,这是他第一次到医院去看陈毅。躺在病床上的陈毅虽然术后身体很虚弱,但精神还好。他撩开自己的衣服,让杜秘书看刀口,颇为乐观地对他说:“你看,刀口已经结疤了。是肠梗阻,不要紧,动了手术就会好的。”

  “肠梗阻”这个名词是医生给他讲的。因为在手术之后,医生们为了避免给病人精神上造成突然打击,没有告诉他是癌症。但是,治疗癌症又需要患者积极配合,不能总是瞒着。为此,医护人员还动了一番脑筋。他们采取了迂回的办法,使病人逐渐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树立癌症可以治疗的信心。办法是,护士到他的病房值班时,拿着有关治疗癌症的杂志去,装作自己阅读。临走时,故意把杂志“遗忘”在病房,让病人自己去翻阅。

  过了一段时间,为了使病人能配合治疗,医生同陈毅讲明了病情。陈毅说:“你们不告诉我,我也能猜到几分,不要紧,是癌症就把它切除,再长出来再切除,没有什么了不起!”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伤口愈合较好。陈毅的精神状态甚好。秘书们每次去病房探望时,他总是要问问有什么消息,还要求每天送《参考消息》给他翻阅。

  被耽误治疗何止81天

  陈毅一生乐观豁达、平易近人,他的老战友、老同事等都爱称他为“陈老总”。

  大约在陈毅手术两个月后的一个夜晚,周恩来工作一整夜后准备休息。他闭上干涩的双眼,不多会儿又睁开了。突然,周恩来眼睛一亮,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北京市区普通住户的电话。“你是吴桓兴院长吗?我是周恩来,陈老总得了结肠癌,已经做了手术,我想让陈老总转到你的医院治疗,你看行吗?”

  “可以。我们医院住院条件差,治疗条件还不错,可以采取门诊治疗,我亲自为陈老总做。”搁下电话,周恩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刻,他多么希望吴桓兴院长能在陈毅身上创造奇迹!

  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归国华侨吴桓兴,他早年出生于毛里求斯,曾在国外学医。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外的工作,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从英国回到上海,担任国内惟一的一所镭放射医院院长。上海解放后,吴桓兴坚持留在上海。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时,他们之间有过接触。后来,吴桓兴调到北京日坛医院,任当时北京惟一的治疗肿瘤的专科医院的院长。“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认为是有复杂海外关系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过批判,被喊过打倒,也被抄过家。吴桓兴同陈毅虽然接触不多,但知道陈毅为人开朗、乐观、豁达大度。因此,当他接到周恩来的电话时,当即答应接受这个任务,并提出了治疗办法。即仍住在目前的医院,另外抽时间到日坛医院做放射治疗。受周恩来委托为陈毅治疗,吴桓兴感到既荣幸又责任重大。他下定决心,要拿出最好的技术和最佳的方案,竭尽全力为陈毅好好治疗。

  为此,他查阅了陈毅在医院的全部病历,认真研究病历所记载的所有有价值的检查结果。可是,当他发现病历首页记录“两年体重下降20多公斤”,这是患癌症的重要症状,可是从病历中却找不到专家会诊的记录时,吴院长感到震惊,他愤愤地叹息:陈老总的病被耽误了!算一算,足足耽误了81天。

  吴院长计算“耽误81天”,只是按陈毅10月26日住进医院的那天算起,先住院56天做体检,后来回家25天。其实,陈毅的病被耽误治疗何止81天!

  一天傍晚,陈毅如约走进了吴院长的医院。

  车子停下后,陈毅稳步地向站在门口等候的吴桓兴院长用法语打招呼,“晚上好,吴院长!”接着,他又用字正腔圆的四川乡音说:“劳您大驾为我打夜工治病,我陈毅不胜感激啊!”

  吴院长被陈毅风趣平易的谈吐逗笑了。

  放射治疗每周6次,剂量大小、时间,均由吴院长根据陈毅的病情及对治疗的反应来控制。他工作得非常认真,每次都要把镭放射点对得完全正确、十分满意后才进行治疗。这种因人制定的治疗方法,吴院长称之为“小灶的小灶”。这正是他救活许多癌症病人的绝招。

  吴院长见陈毅心情很好,两人便先聊起了家常。

  “哎,我的外国朋友!”陈毅语气平和自然,“怎么不说话了?我问你个问题,你答应不答应给我讲老实话?”

  “首长问我,怎么不答应呢?!”吴院长不假思索地回答。可是,话一出口,他又有些后悔了,他怕陈毅要问病情,这到底该不该对他说实话?

  “哎,你不要叫我首长嘛!叫我陈毅、老陈,或者干脆叫陈老头儿,都行!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要回到中国工作?!”

  “唔!”吴桓兴一块石头落地。他立即回答:“陈老总,你是了解我们的,华侨是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传统的……”

  “是啊,华侨都是爱国的。”陈毅动情地重复了一遍。随即又抬起头问道:“那么,我再问你一句话,好吗?”吴桓兴点了点头。

  “你现在想不想离开?!”陈毅直率地问道。

  吴桓兴吐出了一句深藏心底的真实话:“挨骂的时候,就想走,真想走啊!”

  吴桓兴说道,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几年前,被抄家、被批斗的情景又一幕幕在他眼前浮现。他把陈毅看成是自己最真诚的朋友了。

  “吴院长,让你受委屈了,真对不起你啊!”陈毅握着吴桓兴发颤冰凉的双手,真诚地致以歉意说。

  吴桓兴急忙地摇头,让他受委屈的人并不是面前道歉的这个人呀!

  “不过,吴院长,你一定要有信心。”陈毅摇摇吴桓兴的手,语气变得激昂、坚定地说:“我们党的政策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不是要排挤知识分子,不是要排挤华侨的,不是的!”稍顷,他平静了一下,接着说:“老朋友,祖国缺少你这样的专家,太缺了!你能留下来,我应该代表像我这样需要你治病救命的病人给你三鞠躬!你相信我陈毅一句话,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任何人更改不了的!毁灭知识的人最终要受到历史的惩罚。总有一天,你能推广你的‘小灶的小灶’,让天下受癌症威胁的人,都能延年益寿,生活幸福!”

  吴桓兴饱含热泪,使劲地点了点头。他发现,躺在病床上的陈毅不是病人,而恰恰是世间最高明的医生!

  主席,今天陈毅同志来了

  在日坛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还要按原定治疗方案进行化学治疗。这样,双重的治疗痛苦都压在陈毅的身上。可是,就像在战争岁月和遭受逆境时那样,越是艰难困苦,他越是乐观顽强。

  从4月中下旬开始,陈毅的健康状况明显有好转。每天可以看看书,翻阅《参考资料》,他还主动参加医护人员的政治学习,经常给大学讲国际形势,详细解答同志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尽快恢复体力,他几乎每天要绕整个医院走三圈,每一圈足有3000多米。

  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天夜晚,天安门广场灯火通明,五彩缤纷。毛泽东正在城楼休息室里会见各国外宾。

  周恩来见陈毅来了,异常激动地招呼毛泽东:“主席,您看看,今天陈毅同志来了。”身穿军装的陈毅,笑容满面地快步走到毛泽东面前,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说:“主席,您好!”

  毛泽东兴奋地站起来,紧紧握住陈毅的手,仔细端详着陈毅的面色,关切地问道:“陈老总,怎么样啊?好了没有啊?!”

  “主席呀,好了,好了!”陈毅朗声应答,声音还像过去一样浑厚、洪亮。

  许多老同志看到久违的陈老总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而且气色很好,都为之高兴。外交部的同志们,更是希望陈毅能早日恢复健康,回到外交部领导工作。

  第二天,陈毅决定回家看看。这是他手术后第一次回家。在家里院子里,陈毅和张茜拍了一张照片,为纪念陈毅的康复和回家,张茜对好焦距,请秘书拍摄,以院中松柏为背景。照片中的陈毅手拄拐棍,目视前方,神态慈祥坚毅。这是手术4个月后,留下的一张最好的照片。

  其实,早在半月之前,医院给陈毅拍的胸片显示,他的癌症可能已向肺部转移。这是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征兆。

  深夜两点,吴桓兴院长如约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侧厅。刚刚开完会的周恩来快步迎过来,握着吴院长的手用力晃了两下,高兴地说:“吴院长,你治疗的效果真不错啊!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昨天晚上,陈老总吃了烧鸭,嗬,吃得好香哟!”周恩来让吴桓兴坐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盯住吴院长,问道:“据我所知,得癌症的病人都不能进食的,吴院长,我甚至有这样的想法,会不会是医生弄错了?陈老总恐怕不是癌症!你说有这种可能吗?!”吴桓兴被周恩来这几句话打动了。但他的心在滴血。沉默了片刻,吴桓兴缓缓地开口说:“总理,陈老总的病历我都看过多少遍了,手术切片的病理报告我也看过,医生的最后诊断没有错,确实是肠癌。最近医院又给陈老总拍了片子,怀疑已经向肺转移!”

  “噢!是这样!”周恩来脸色骤变,一时无语。他双臂交错在胸前,不停地在大厅里踱过来踱过去,步履沉重而缓慢。

  对林彪集团公正判决终到来

  1971年9月20日,军委办公厅通知陈毅,21日上午到三座门会议室开会。

  当天,陈毅早早来到了三座门。他见许多老帅都到了,不知又要发生什么事。因为在会前,他什么都不知道。可是,这天黄永胜一改常态,变得特别客气和随和。他亲自在门口迎接老帅们,向老帅们表示欢迎。并说,今后要在老帅们领导下工作。陈毅看见这位被称为林彪死党的“四大金刚”之一的总参谋长,今天好像换了一个人,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会议由黄永胜传达文件,主要是关于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境内温都尔汗的“9·13”事件。听完传达,陈毅神情十分严肃。

  尔后,连续几天,陈毅抱病参加了中央召开的老同志座谈会。

  在人民大会堂会议厅里,王震第一个抢先发言,陈毅陡然插话打断了王震的发言,说:“王胡子,还是让我来讲,算我们两个人的!”

  陈毅拿出在医院里写的几行提纲,满腔义愤,慷慨激昂,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

  第二天,周恩来提出给发言人录音的建议,陈毅坚决赞成:“我希望把录音保存下来,作为一种档案,将来写军史、党史都可以参考……口说无凭,录音为证。”陈毅仿佛忘记了自己是个癌症患者,又作了3万字的发言,整整讲了一个上午。话刚讲毕,一股殷红的鲜血从鼻腔里涌了出来,经过这次竭尽生命全力的殊死搏斗,陈毅躺下了,从此再也没有下过床。

  到1971年底,陈毅身上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得很严重,头上、身上、皮下鼓起许多包来,病魔把他折磨得非常消瘦,体弱无力,已很难坐起来。

  12月24日清晨5点,大地还在黑夜中沉睡,陈毅睁开眼,虚弱地对女儿姗姗说:“我要吃面条。”当姗姗把面条端来喂他时,他吞咽非常困难、艰难,但仍坚持吃了几根。

  7点钟,医生进来查房。这时,陈毅费力地对医生说:“今天是12月26日,毛主席的生日,我早上吃了面条,我要争取年底下床走一走。”

  听了陈毅的话,医生、护士们的眼睛都潮湿了。

  站在一旁的姗姗这才恍然大悟,陈毅从10月底卧床,到今天有两个多月了,屋里又没有挂日历,又没有人提醒他,他又是怎么知道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呢?(其实那天是24日,陈毅记错了,只是当场谁也不忍心去更正……)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际,陈毅想的不是自己,也不是家人,而是毛泽东。

  罗元生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