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央一号文件重视解决“三农”专题 > 正文

“一号文件”下达 县乡村民感受各有不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6日11:52 新华网


“一号文件”下达 县乡村民感受各有不同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一号文件”下达 县乡村民感受各有不同




“一号文件”下达 县乡村民感受各有不同


  新华网安徽频道 作者:记者孔祥迎 储叶来 编辑/制作:马祥平

  农历正月底二月初,正是七九八九时节。柳条吐绿,春风轻拂。伴随着日渐强劲的春风,中央“一号文件”下达了。记者即赴安徽凤阳、长丰、蒙城等县,下田间地头,坐农家炕头,与农村干部、群众一起学习一号文件,探讨如何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所到之处,人声鼎沸,情绪高昂,大家关注“三农”的情感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渴望犹如涓流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汇集的春潮,在村庄里,在田野上滚滚流淌。

  三位县领导:高含金量需要高落实率

  记者一赶到凤阳,年轻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如培即递上一份材料,上列去年凤阳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系列数字,条分缕析,数据详尽,成绩斐然。

  记者又到长丰、蒙城县一些乡村实地访问。近年,安徽各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多予":积极帮助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实施退耕还林;大力扶持养殖业;努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发放粮食补贴、支农贷款;实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等等。"少取":取消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附加等等。"放活":让农民享有高度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县乡不搞行政命令;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等。

  李如培说:"就凤阳的情况看,该给农民的已经尽量给予了;少取的部分也只剩下农业税了;农村放活的部分似乎在形式上也已经放尽了。接下来的,我们应重点考虑还能给予农民什么?还有没有从农民身上少取的空间?还能不能从农村经营机制上有所突破?"长丰县县委书记张晓麟也表达类似观点:"下一步的农村工作要有新作为,关键是在多予上下功夫,在放活上做文章。"蒙城县代县长胡朝荣表示:"中央六字方针的核心是前两个字'多予',尽管我们过去给予农民许多,但还远远不够。"他认为,"多予"不单纯是给钱给物,包括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培训、调整结构指导、提供信息服务等等,有条件还要为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总之,中央的六字方针是个大题目,有做不完的文章。

  村民戴本江:政府还会给咱钱吗?

  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记者来到长丰县罗塘乡鲁周村,寂静的村子突然犬吠一片。

  在村民戴本江家门口,聋哑的戴妻激动地用手比划着,89岁的戴母特意从劳作的耕地里赶回。走进戴家低矮的土屋,一阵猛烈的牛粪味扑鼻而来。记者注意到,30平米左右的土屋里住了7口人!门口的一片空地上牛粪的痕迹依稀可见,显然,小屋内还拴着耕牛。询问得知,戴本江和聋哑之妻由于双方身体原因,接连生有四个孩子,日子一直过得清苦。

  见到我们,戴本江有说不完的话。当然,中心话题离不开"钱"字。他刚从市场拉回五袋尿素。"价格又涨了!85块钱一袋!去年才70块呢。"记者问:"钱款付清了吗?"戴本江淡淡地答到:"哪有现钱,全是赊的,秋后卖粮再还,每袋多付2块钱利息嘛。""搞不到贷款吗?""像我这样子恐怕贷不到。"

  记者又问:"知道种粮食政府给补贴的事么?去年你家拿到了吗?"忠厚的戴本江一脸疑惑:"没听讲过给粮食补贴,政府还会给咱钱吗?"简单的一句反问,使我们感到尴尬。记者带着戴本江的疑惑问鲁周村村长仇保新,他解释说:按照村民自愿,这笔补贴从该交的农业税里扣除了。

  粮食直补从农业税里抵扣,看起来似乎没有一点错。但让我们再认真品位戴本江的那句反问,不由感慨:首先,过去我们给予农民的可能太少,群众发出"政府还给咱钱吗"的疑问;其次,尽管我们暂时给予群众的还不多,但我们务必要把这有限的给予及时送到农民手中,这时候的给予已经不是数量上的概念了,可其中包涵的意义非同一般,里面有党和政府的温情,有群众对政府落实政策的信任!也许抵扣确实省了许多事情,也算不上是什么大错,但党和政府的政策往往就是这样被"抵扣"掉的呀!

  村民孟繁英:我见到你们就憨了

  第二天离开长丰县,我们来到了蒙城县三义镇张庙村,悄悄走进路边王怀友家。王怀友没有听清楚我们的来意,出去把老伴孟繁英叫了回来。

  一进屋,孟繁英的眼神一愣,似乎带有畏惧。这时,忽听"腾"的一声,孟繁英手里拿的小锄头掉到了地上,她嗫嚅着:"你们是干部吧?我一见到你们人多就憨了。"我们顿时哑然,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急忙解释道:"老人家,我们是记者,来农村采访。"

  孟繁英的邻居告诉记者,2001年9月,孟的大儿子王秀珍尚欠70块钱税费,镇里多次派人上门催缴,并限令最后时间,王秀珍想不通,喝农药自杀了。大儿子去世后,媳妇改嫁,63岁的孟繁英老两口,被迫拉扯着儿子留下的两个孩子。

  心情稍稍放松的孟繁英开始和我们谈了起来:"我怕干部,特别人一多,以为又要出什么事。"短短的几句话,可见干群之间的隔阂。仅仅70块钱,再加上不正当的工作方法,导致了孟繁英的家庭悲剧。如果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去做群众工作,或者缓收这70块钱;如果干部的工作方法多一些人情味,多一点科学性,结局可能不一样,孟繁英也不会有见到干部人多就恐惧的后怕阴影。

  各地村民:不知道“一号”文件,只知道实惠

  一路上到不同的地方采访,我们都询问农民同一个话题:"知道中央最近出台什么农村政策了吗?"很多人摇头说不清楚。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说知道"浙江省取消农业税了"、"某某地方化肥涨价,政府出钱补贴给农民了"。

  "我们最需见到实惠。"长丰县农民戴本川一语破题。记者所采访的农民都谈到,关于"三农"问题,中央的确出台了不少政策,我们不只想在新闻中看到它,我们只关心它的落实情况,没有见到实惠的政策都远离了群众。记者注意到,各地农民都说十分爱看安徽电视台的新闻栏目"第一时间",这个节目大都叙说群众身边事,反映群众呼声,新闻时效快,"我们最爱看与百姓最近的东西。"戴本江说。

  中央政策靠各级党委政府层层落实,农民们盼望落实不应成空话。蒙城县农民孟繁英对记者说,大儿子去世后,镇政府许诺,抚养其两个孩子到18岁,上学学费全免。但现在这些话又不算数了,学校学费照要,老两口整日为孩子学费犯愁。一旁的村民说:"政府这点话都算不了数,其它的好政策能落实到位吗?"

  乡镇干部:"多予"实在不容易

  记者在沿淮采访中,与各地乡镇干部广泛座谈,干部对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各有各的苦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乡长向记者举了一例。这个乡有20多公里长的乡村公路需要维修,上级部门有规定,只要乡里拿配套资金,可以给予每公里700元的补贴。每公里补700元,20多公里有近2万元,这对当地群众来说,是个不小的实惠。但这位乡长犯愁了,到哪去搞相同的配套资金呢?群众拿不出,乡财政拿不起。乡长说:"我们只有做假帐,证明配套资金已到位。现在这些材料已伪造好,只等上级部门来检查了。"乡长苦笑着问记者:"我这是不是犯错误?"他感叹,为农民创实惠、多给予是好事,但现在为了帮农村改善基础设施,实施任何一项工程,都要配套资金,乡镇哪有钱配套呢,又不能向农民收,只得弄虚作假。可这都是上面逼的呀!

  蒙城县三义镇是个传统农业镇,现欠外债3000万元,村级债务近千万元,党委副书记马兆祥说,镇里财力负担太重,从农民头上"少取",我们多想办法可以做到,但要反哺、补贴农民,实难做起。去年"非典"、洪灾期间,全镇干部、老师勒紧本就不宽松的裤腰带,先后四次捐款帮扶农民,"尽管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我们一直在尽力着。"马兆祥说。

  县里领导:"多予"是个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努力

  乡镇干部感叹"多予"农民不易,县里干部则认为,当前最要紧是要"予"全方位服务,以及各种安全感,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蒙城县代县长胡朝荣说,当前"多予"就是要给农民多方位的服务。比如,适应农民打工潮流,政府要积极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民技能。又要保证农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针对农民容易因病致贫问题,政府应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建立大病统筹制度;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治安有恶化趋势,政府应及时掌握这一动向,加强农村治安管理,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长丰县农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眼下农民还急需先进技术服务。长丰县盛产草莓,远近闻名,但由于保鲜技术不行,一般只能保鲜三四天,无法长途运输贩卖,只好辐射周边地区,草莓规模一直不能扩大,农民急政府也急,期待草莓保鲜技术早日开发。凤阳县农委同志对记者说,推广先进技术,政府应拿出一定补贴。比如推广优质良种,农民担当风险较大,加之价格又高,政府如果给予专门补贴,提高农民选用优质品种的积极性,就有利于促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长丰县委书记张晓麟谈到,农民有两大支出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这两大支出严重影响农民增收进程。一是治病支出,一场大病会搞垮一个家庭,这个问题正在逐步探讨和解决。二是孩子上大学致贫的怪现象,一个农家孩子考上大学,就必须向比较亲密的亲友借钱,借了猴年马月也还不上,上大学是好事,牵累亲友却是坏事。这样就形成一个怪圈:"升学率不断提高,农民不断贫困"。这个问题的根子在高等教育还没定位好,但这又不是县里能解决得了的。

  机制"放活":凤阳又有新创造

  "土地困住了我。"蒙城县三义镇农民王怀仁告诉记者,他老婆和两个女儿常年在无锡打工,只有自己和上学的小儿子留在家中。"其实我也很想外出做事,过一过城里人的生活,但家里的8亩耕地丢不下。"他无奈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接触的干部群众几乎一致认为,农村经营机制到了创新的时候。在谈到"放活"时,他们都认为现在的农村经营,在形式上已经是无所不活,关键要在内容(机制)上有所突破。凤阳县总铺镇镇长张从安说:"搞活农村经济,就必须搞活经营机制。比如放活土地流转制度、搞活农业资源(水、林业)产权制度等,同时也可大胆放开基层干部手脚,鼓励他们带头创业。"

  在离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赵庄的行政村,这里与当年"分田到户"的小岗村恰恰相反,把分出去的1万亩土地重又集中了起来。赵庄有个民营企业金星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起初提出租种农民土地的设想,由单一种粮转向经营农林多种经营。在完全自愿、平等、有偿的基础上,2002年,第一批农户与金星公司签定了租赁合同。其余村民在观望、等待后,又有两批农户签定了合同。至此,全村95%的农户将自己的土地交给金星公司经营,总面积达到1万亩。

  按照租赁期限不同,农户可以从公司那里得到数额不等的补贴。在租赁的前三年,补偿标准每年每亩以100元、130元、150元递增。从第四年开始,每亩200元,直到合同期满,一般都在12年左右,农业税由公司代缴。合同期内,公司投资造林,统一栽种,统一管理,风险自负。公司还负责在赵庄内修建塘、路、渠、桥等公共设施和农田基础设施。金星公司负责人赵世来同时创办有保温瓶厂,总资产1亿多元,去年利税1500万元。身为省人大代表的赵世来告诉记者,赵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后,绝大部分进入保温瓶厂做工,变成了产业工人。

  赵世来对赵庄的未来踌躇满志,他指着赵庄的未来布局图说:"到2007年,我们将统建500套庭院式新居,达到每户一套,我们的目标是城市化!"我们深信,曾经被称作凤阳"北大荒"的赵庄,正如村里刚种不久的万亩速生杨树,迎接着充满希望的春天。(完)来源:新华网“焦点网谈”

  相关专题:中央一号文件重视解决“三农”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一号文件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