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6日20:15 城市快报 | |
茶食店和稻香村 -斐然 解放前天津没有糕点店这个名称,一品斋、祥德斋等百年老店招牌上都是茶食店,老百姓都称它们为点心铺。这些点心铺常年备有粗细大小八件、槽子糕、长元糕、大小福喜 此外,这些点心铺应时按节的品种很多。从春季开始的玫瑰饼、藤萝饼、绿豆糕,夏天的冰雪糕、梅汤料三角火烧等,中秋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等,冬天则更是旺季。老天津人不分贫富,都要供奉祖先、拜仙佛,过年上供也少不了一碟糕点,亲友馈赠至少要提上两盒点心,所以销量很大,常年不衰。端午时节,粽子店内的顾客拥挤不动,中秋节前,点心铺更是日夜加工,扣月饼模子的乒乓之声响彻四邻,陈列柜台上的各色蜜饯、红果、海棠果、糖蘸、京糕让人馋涎欲滴。春节前后一个月买元宵的更是摩肩接踵。 国内大城市中传统糕点花色之多、销量之大,即使后来引进了南式、西式糕点,天津始终位居首位。 南方风味食品在天津出现比较晚。1903年,袁世凯调任北洋总督推行新政,开阔河北大经路,建立新车站,南方籍公教人员和员工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带。 面向这个消费主体,大胡同第一家福记稻香村开张。随着租借地的扩大,银行、洋行、海关、航运等南方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法租界梨栈内又开设了另一家大型明记稻香村。这种天津人称作南味坊的店铺逐渐遍布全市。 这些店铺的字号都富有诗意,北门外的紫阳观,日、法租界交界处秋山街的奇香居,其他一律命名稻香村,冠以福记、林记等以示区别。稻香村原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景点,不知哪位大学问家借来当做南味坊的名称。 南味坊的特点是前店后坊,自制熏鱼、卤味、白斩鸡、肉松、水晶豆包、素火腿、五香豆腐干等,不下二三十种。苏式糕点、广东月饼、山楂糕、粽子糖等随时供应;洋酒、罐头品类齐全。逢年过节更是大量推出金华火腿、南京板鸭。 茶食店都是打包,数量稍大则装盒。稻香村则独具特色,无论生熟食品,一律用竹篾编成的大孔眼圆锅盖、上下两个中间垫上草席或油席盛放食物。这种盛放食物的方式早已绝迹。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