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付共同威胁转为寻求共同利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6日02:08 东方早报 | |||||||||
东方早报记者刘弋 4月15日,美国副总统切尼来到复旦大学发表演讲,和复旦学子进行了近距离接触。而就在20年前的同一时期,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也曾在此发表演讲。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倪世雄教授有幸见证了这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昨
20年前: 中美关系初步发展 走进美国研究中心的招待室,墙上诸多历史照片中,头一张就是20年前里根在复旦大学演讲的照片。礼堂舞台中央的讲坛上布置着许多苍翠盆栽和鲜花,讲坛上方悬挂着镶嵌着篆文和英文交织而成的红色“复旦”图案。和里根的西装革履不同的是,讲台上的其他男士都穿着中山装,明显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倪世雄告诉记者,当时他身为复旦大学外事办副主任,全程参与了里根访问的接待准备工作。1984年4月30日下3时,里根一行来到复旦。在前往相辉堂正式发表演讲之前,里根首先来到3108教室。当时,外文系的陆谷荪老师正在给近200名学生讲解“关于莎士比亚的五个疑问”。里根于是在此短暂逗留,发表了一个有关年青人的简短演讲,并回答了学生提问。提问大都围绕着青年人、文化交流等展开。 “他的这次演讲鼓励年青人要有想象力、创造力。”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倪世雄说。他还形容说,里根总统极具个人魅力,演说非常生动,学生们反应热烈。 里根的中国之行,对当时的中美关系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那时,中美两国已建交4年,经贸关系刚刚起步,人员交流也才开始,中美关系整体上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20年后: 中美关系进入成熟期 2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如今,又一位美国重量级的人物来到了复旦。昨日的演讲讲台布置得非常现代,甚至有几分美国风格:讲台上,除了左右两边多幅中美国旗外,没有别的装饰物。倪教授说,美方对讲台的布置给出了很多意见。 与20年前相比,学生们的提问也有了诸多不同。复旦学子的提问,几乎囊括了当前全球以及中美关系中所有重大事项。 变化的不仅仅是人,还有事。这20年间,中国在变化,世界在变化,中美关系也在变化。倪教授在形容他对这20年间的中美关系的最大感触时说:“经历了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但是中美关系总的态势还是向前的。” 倪世雄说,20年前,中美发展主要以共同反对苏联这个单一领域为基础;而现在,中美两国则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双方的合作基础已经由应付共同威胁转变为寻求共同利益。而在“9·11”事件后,中美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历史上两国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 倪世雄对此次切尼访华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认为,此次访问是中美关系中一个重要事件,对于推动高层接触、双方战略对话,加强两国合作和理解都会起到很大作用。 相关专题:美国副总统切尼访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