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报: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1日14:59 世界新闻报 | |||||||||
高祖贵 今年是中美建交25周年。在2月温家宝总理成功访美之后,美国副总统切尼于4月13日至15日访华,续写着中美高层交往和战略对话的篇章。此后,国务院副总理吴仪19日离京赴美,同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和贸易代表佐立克共同主持第1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也将于年内访美,再掀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发展的小高潮。这些频繁的高层交往
中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亮点” 回顾中美两国关系25年的发展历程,既经历了朝鲜战场上的“热战”,也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冷战,还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良好的战略合作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大起大落。在“9·11事件”之后,中美在反恐、防扩散、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打击跨国犯罪和预防疾病等方面的共同利益明显上升,合作也显著增多。两国日益紧密的经贸、文化、人员往来也为双边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促进阿富汗重建、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推动印巴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等重要方面,两国之间的建设性合作均已成为备受国际社会赞誉的“亮点”。此番切尼访华,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各层级对话与交往的意愿,表示将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反恐等问题上继续加强合作,同时更加坦率地交换了各自在台湾问题上的看法。种种因素综合起来,为中美关系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美国对华仍有防范 特别担心能源问题 然而,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只能让人感到谨慎乐观。在中美良好关系的表面之下依旧涌动着美国对华感到担心、紧张和加强防范的暗潮。这一面几乎与两国关系的积极面同步发展,如影随形,不容忽视。 2004年2月,有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共同参与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不仅继续审查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履行情况,而且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评估中国成为地区性大国和技术大国对美国的影响。他们不仅关注中国在东北亚发挥建设性作用可能对美国造成的消极影响,同时对中国在东南亚、南亚、中亚甚至中东地区扩展影响感到担心。正如该委员会主席所说,美国国会在深入思考美国在亚洲的利益以及如何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外交等问题时,中国经济的崛起是需要加以评估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美国舆论界也纷纷发表类似的主张和评论。美国传统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特卡奇克指出,当美国忙于反恐、占领伊拉克、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时,中国却在耐心而有计划地积聚在亚洲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美国不能再轻视中国,而必须把它当作自己在该地区的潜在劲敌重新加以认真对待。 在所有的问题中,美国特别担心中国进口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可能会对国际能源市场带来冲击。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曾在2003年12月评估中国能源需求和战略对全球尤其是对美国能源市场、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主任勒夫特甚至预言中美两国将因争夺石油而发生冲突。2004年4月,中国石油进口大大超出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期而快速增长。国际舆论特别是美国媒体和战略专家纷纷围绕中俄日石油关系、中国石油需求剧增是否会导致与周边国家的争端、美国是否会对中国实行“石油遏制”、中国能源需求的出路等问题发表看法。 中美应进行建设性合作 关系受到三个变数影响 大国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通常都有正反两个甚至更多的侧面。因此,美国对中国的上述种种担心符合大国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在美国加紧重塑世界和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的这种担心和防范就更具必然性。现在的问题是:在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社会中,应该如何客观地认识和处理属于“合理冲撞”范畴的竞争?在中国提出并实践“和平崛起”理念的情况下,国际社会的其他成员尤其是美国也需要改变观念和调整政策。 2002年10月,布什政府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写道:“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我们促进建立一个稳定、和平与繁荣的亚太地区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欢迎一个强大、和平与繁荣的中国崛起。中国的民主发展对于这种未来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寻求与一个正处于变革中的中国建立一种建设性关系”。这种着眼于建设和发展双边关系的积极态度值得肯定,更值得中美双方共同为此做出努力。但是,美国这种态度将如何发展,显然还面临许多变数。 进一步看,虽然当前美方对我方需求较大,中美关系发展也算良好,但是美国在中国关切的重大利益问题上依然没有做出合作者所应该给予的适度回应。切尼此番访华,在许多重要问题上除了重申原有立场外并无新意。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切尼虽然没有提及《与台湾关系法》,并将“一个中国”的“政策”说成是“原则”,但这并不足以说明美国对台政策有何明显变化。正如美国在台协会前主席卜睿哲所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由“一个中国”、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军售、里根的六点建议等要素构成,在不同形势下有不同的组合。这就意味着当美国展示其中某一种组合时,并不表示它放弃或忘记了其他要素的存在。此前,美国不仅在台湾政局混乱的敏感时期继续向台出售价值15亿美元的早期预警雷达等先进武器,而且还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再次提出反华人权提案。这种现实既不符合中美关系基本格局,更是两国关系不对称的表现。 再进一步看,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良好关系既是两国共同利益增多的结果,更是两国要解决各自当务之急的需要。美国的当务之急是反恐、防扩散和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而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与国家和平崛起。双方在应对各自的当务之急时,都比较迫切地需要对方的合作与帮助。这就为当前中美进行建设性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契机。美国的对华政策正是出于它的当务之急,才由“防范加遏制”转变为“建设性合作”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当务之急发生变化,美国的对华政策就可能随之改变。 更进一步看,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美国制定对外战略的基础已经发生根本改变。也就是说,美国对外战略的基础仍然是相对稳定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和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等,而非反恐、防扩散等这些对外战略任务。从“9·11”后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的发展态势看,它进驻南亚、中亚,重返东南亚,以及发动伊拉克战争和强化中东主导地位,都显示出强烈的地缘战略意味。而这种部署无论是美国出于反恐的切实需要,还是出于对华遏制的深远考虑,或者兼而有之,客观上都将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空间产生制约。2002年,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库珀钱在其著作中预言美国时代必将终结和多极化格局难以避免,并呼吁美国要尽早为此做好战略准备。2003年6月,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抨击多极化理论是“邪恶理论”,认为多极化不利于国际稳定。如果把所有这些零散的信息联系起来,似乎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即美国现在的对外战略部署既是在维护它既有的霸权,也是在为未来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做准备。 随着美国沿中亚—中东—南亚—东南亚—东亚—东北亚这一条线的地缘战略布局展开,中国也在和平崛起过程中进一步自然伸展自己的“身体”,两国关系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将有重大发展。双方关系在接触与合作急剧增多的同时,摩擦也将迅速增加。如何更好地处理双边关系,将是中美两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