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南开精神世纪传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00:36 城市快报

  南开品格

  南开精神世纪传承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严氏家馆兴办;1904年,私立中学堂建立,当年底易名为私立敬业中学堂。1905年,改称私立第一中学堂;1907年,迁入南开洼校舍,秋,更名为私立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南开中学堂。1912年春,改名为私立南开学校;1913年,创办高等班失败;1916年,恢复高等班失败。1919年,创办大学成功;1936年,在重庆创建南渝中学;1937年,日寇毁校,南迁春城,再续弦歌……历史文本总是充满跳跃性,那年代数字之间的具体日月中发生的具体事情很难完全在时空坐标中理清和描定。但是,有一样东西是笃定的,那就是面对从孕育到诞生、发展、壮大跨越了一个世纪的南开事业,所有人的心里都充满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希望,无论是客观冷峻的分析考察还是私语化的个体探寻。这是为什么?“南开”二字,不如“汇文”雅致;亦不比“耀华”响亮,但就是这个诞生于天津南开洼的学校,带着一丝土气,挟裹着一股开洼“潮气”的南开学校,惨淡经营,耕耘至今,却誉满中外,硕果累累。这又是为什么?其中的原因复杂而又简单———“南开”,这个看似平常的词汇却蕴含着穿透时空的精神力量。那么,这种精神力量究竟是什么?究竟是怎样一种元素构成了南开的精神特质,进而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一段世纪传奇?

  有人说:“南开真像是一头老黄牛呀!”牛,在中国象征着什么,不需再费笔墨。南开百年的风雨飘摇,弦歌不辍,有成功,有失败,有欢欣,有挫折……但就是没有沮丧,南开始终筚路蓝缕,在育人兴国的田地中默默耕耘戮力苦干。

  “不抱怨别人,靠自己去干!”张伯苓说得多好啊,这短短的言语不正是南开精神特质的浓缩汇集吗?靠自己去干,南开由中学而大学;靠自己去干,南开经毁掠而重建;靠自己去干,南开逆拮据而蓄资;靠自己去干,南开逢新纪而腾骧。南开的历程就是在坎坷中愈益奋进的过程,就是在委屈灾难里克服困扰的过程,就是在挑战压力中毫无怨言躬耕苦干的过程。总有一种精神让人荡气回肠,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愈益奋进,南开在默默躬耕踏实苦干中孕育和积聚的精神力量更让人激动挂怀。没有怨言,踏实苦干,南开的精神特质意蕴无穷,它在本源上其实是质朴务实与激情热忱的典范结合。

  南开诞生于民族忧患的时代大背景下,它的创办人目睹时艰,锥心于民族之不兴、国家之不昌,始终将忧患意识悬于脑际,他们追求民族国家的昌盛富强同时又受制于落后拮据的私立民办教育条件,此最直接的反映,便是南开兴学之务实质朴和爱国创新之激情热忱。

  务实质朴是南开的风格,是南开历经磨难踏平坎坷办事情干事业做工作的具体方式,辛辛苦苦筹措每一笔资金,兢兢业业育好每一个人才;激情热忱是南开的性情,是南开制定战略开拓前进的整体心态,始终坚持民主爱国的传统,敢想敢干日新月异,满腔热血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过分的质朴务实会显得暮气横秋缺乏锋芒;过分的激情热忱则会显得稚气浮泛盲目聒噪而自乱发展前行的步伐,而百年南开执两用中、不瘟不火,正是将质朴务实与激情热忱完美结合的典范!世纪风雨,一路走来,南开有声有色步履稳健越“难”越“开”,靠的就是这种敢想敢干激情闪耀能“顶天”、勤恳节俭务实筹谋能“立地”的风格,顶天立地就是百年南开的精神特色!

  很多人认同南开质朴务实的风格,却不一定苟同南开激情热忱的性情,实则差矣。南开精神中激情热忱的表现屡见不鲜。校长张伯苓从北洋战舰上走下来誓要在苇地坑土里创办新大学培养新人才,这不是激情热忱是什么?1917年,天津大水,南开中学一片汪洋却借房舍、搭席棚坚持上课,这不是激情热忱是什么?1926年,天津战乱,南开大学在枪炮轰鸣中坚持全校举行大考,这不是激情热忱是什么?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平津教育界流传着“清华严谨、北大自由、南开活泼”的俗语,没有激情热忱又怎会有“南开活泼”的美誉?

  所以,南开是质朴的,南开是务实的,南开是刚毅坚卓的,但南开也是创新的、民主的、日新月异的、激情迸射的、满腔热忱的,正是这些元素的合力成就了南开这份“思想者的产业”。

  百年传奇话精神,世纪南开待传承。对一个系列学校百年历程的回眸与纪念方式,绝不仅仅是华灯流彩的庆典,更有对它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发掘,对它精神特色的传承与弘扬。先辈的心血,前哲的风范,结晶为南开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意蕴绵长的南开精神凝练在百年时空之中,这烛照着几代南开人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还要继续传扬,无远弗届。让我们期待,走过一个百年的南开,再度谱写又一个世纪的传奇!文/李向阳

  心怀大公力求最能

  南开校训意味深远

  一百年前,作为退役水兵军官的张伯苓老校长目睹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一个偶然的场景更引发了他伤口的阵痛。他回忆道:“我在北洋学校,亲见旅顺、大连为日本割去,青岛为德人夺去。当我到刘公岛的时候,我看到两个人,一个是英国兵,一个是中国兵。那个英国兵身体魁梧,穿戴得很庄严,面上露着看轻中国人的样儿。但是吾们中国兵则大不然。他穿的衣服还不是现在的灰军衣,乃是一件很破的衣服,胸前有一个‘勇’字,面色憔悴,两肩高耸。两个兵一比较,实有天地分别。”张伯苓说:“我当时觉得羞耻和痛心,所以我自受了这次极大的刺激,直到现在还在我的脑海里很清楚的。我当时立志要改革我们的中国人,但是我并非要练陆军、海军同外国相周旋。我认为改造国民的方法,就是办教育。”

  此时,教育救国的思想在张伯苓的心中已然确立。他认为:“我中华民族之大病,约有五端,首曰‘愚’。千年来国人深中八股之余毒,民性保守,不求进步。又教育不普及,人民多愚昧无知,缺乏科学知识,充满迷信观念。次曰‘弱’。重文轻武,鄙弃劳动,鸦片之毒流行,早婚之害未除,因之民族体魄衰弱,民族志气消沉。三曰‘贫’。科学不兴,灾荒迭见,生产力弱,生计艰难。加以政治腐败,贪污流行,民生经济,濒于破产。四曰‘散’。两千年来国人蛰伏于专制淫威之下,不善组织,不能团结。因此个人主义畸形发展,团体观念极为薄弱。整个中华民族有如一盘散沙,而不悟‘聚者为强,散者为弱’、‘分则易折,合则难摧’之理。五曰‘私’。此为中华民族之最大病根。国人自私心太重,公德心太弱,所见所谋,短小浅近。只顾眼前,忽视将来,知有个人,不知团体。其流弊所及,遂至民族思想缺乏,国家观念薄弱,良可慨也。右述五病,实为我民族衰弱招侮之主因。荃有见及此,深感国家缺乏积极奋发,振作有为之才。”

  如何对治国人这五大病症,这是张伯苓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的提出则充分显示出张伯苓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胡适语)的犀利眼光和深邃智慧。

  “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就是要让学生既要有“爱国爱群之公德”,又要有“服务社会之能力”,前者“公德”是对治国人“私”和“散”的良药,其重心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而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张伯苓在一次修身会上说:“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只有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后者“允能”是强调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对治“愚、弱、贫”。张伯苓说:“允能,就是要做到最能。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而“日新月异”,就是每个人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能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不但要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校训,是一所学校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实践证明,“公能”校训是具有南开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特色的。它作为南开的一种人文底蕴、学脉渊源,一种精神所向,一种凝聚力,不仅塑造了南开鲜明的办学特色,而且积淀成为贯穿于学校历史的、内在的、能赋予学校永久生命力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启迪陶冶了数以万计的南开人,培养出像周恩来、万家宝、陈省身这样的代代英才。文/肖石

  南开人论南开

  温家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人是要有精神的,学校也是要有精神的。我的母校已经走过了八十年的历程。她不仅为国家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各方面的人才,而且在办学中形成了一种精神———革命的、科学的、朝气蓬勃的精神。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新型的社会主义学校所应具有的精神。我愿这种精神在母校继续发扬光大。

  摘自《南开精神永放光芒》(1984年温家宝写给南开中学80周年校庆的书信)

  陈省身(数学家)

  一个人的一生中,中学大学是最美好的时期,年纪轻,思想正在改变。我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天津度过的,而且过得很愉快。一切都很顺利。有一个完美的家庭,有许多老师和朋友。天津人都很诚恳,常在街上走走,问个路都热情告诉你,乐意帮助。

  吴敬琏(经济学家)

  南开的教育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首先是因为张伯苓把自己的办学的目的明确规定为培养学子“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

  何炳棣(历史学家)

  南开中学是世界近代史上笃笃实实最爱国的学校。

  黄钰生(教育家)

  南开是不服气的支那人(Chinamen Chinks,外人藐视我们的称呼)为争这口气而办的。堂皇地说,是要“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实际地说,是建设的曙光之一;哲学地说,是抗命(Fate)主义的代表。

  ……

  南开大学的意义,是要用人格与学术去“争气”,去“淑世”,去实现中国的最高理想。南大不信中国人根本不行,中国事根本未有办法;不信在中国社会做事,必须要圆滑,要敷衍,要应酬,要在茶寮酒馆中定大笔的交易;不信中国的问题,不能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来分析,来解决;不信喊口号,贴标语,讲主义,可以制服军阀,打倒列强,而救中国;不信撰名词,倡主义,作无聊的浪漫小说,请外国学者来讲演,就是文化,就是学术———文化,学术,她们是多么难产的宁馨儿!南大更不信中国青年生性浮嚣,不守规矩,不肯念书,只会浪漫与颓唐。南大相信的只有两件事:人格、学问———用工夫修养来的人格,老老实实求来的学问。到南大来要读书,要做实验,要守规矩,要受考试。怕难的不必来,求安逸的不必来,好奉承的不必来,服了这口气的不必来。

  刘兆吉(心理学家)

  南开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允公允能,是南开教育的特色。

  学洋不崇洋,不照搬,去其糟粕,洋为中用。

  学古不泥古,不守旧,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南开精神,博大精深。南开人都在想,都在说,都在行,好像都很熟悉。其实谁也说不全,问题在于有大同,这是共识;也有小异,这就是不同的人,各有各自的体会了。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