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何以导致政府下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12:19 瞭望东方周刊 | |||||||||
文/胡仕胜 经济改革的受益者只有城市中产阶级的一小部分,80%左右的广大民众的就业与福受到了严重忽视,尤其是数量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并未得到改革实惠,有的甚至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5月13日,随着计票工作的结束,历经23天的印度人民院第14届选举落下帷幕。选前被专家、学者及各类民调认定最无悬念的瓦杰帕伊连任被终止,使得本次大选成为印度独立以来最富戏剧性的选举。 印度政坛的变天尽管有印度选民惯有的“反当权者心态”的因数,可是纵览整个大选进程,可以确定,经济改革因素才是导致印度人民党败北的主因。一直以经济改革为目标、并以此作为政府“光辉业绩”的瓦杰帕伊政权,居然会栽在这个刀口上,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经济奇迹未能转化为政治优势 印度人民党及其执政同盟认为,瓦杰帕伊政府发起的“第二波经改浪潮”,大大改观了印度的宏观经济面貌,是他们赢取大选的制胜法宝。 印度宏观经济形势近年来呈现出的喜人景象,的确强化了这个印象。例如印度GDP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6%以上,2003-2004财年实现了8.1%的增速;外汇储备1040亿美元,是改革之初的10倍;通胀率维持在4%-4.5%之间;资本市场相当活跃,印股市成为华尔街新宠,2003年印股市的外资投资额达到创纪录的70亿美元,并由此推动卢比兑美元汇率2003年升值5%。 所以,执政联盟信心十足将这种“经济利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竞选优势,“经改业绩”成为一张最好的牌。大选期间,“印度大放光彩”的竞选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乡村四野。印度人民党上上下下均对此次大选寄予厚望,一些领袖们甚至奢言他们此次有望突破300议席大关,从而实现单独组阁的宿愿。 然而,大选结果令人民党甚为沮丧,整个执政联盟仅获189席,其在人民院总席位中的比重由上届的55%锐减至本届的37%。同样,一些在地方上大刀阔斧地推进“人民党版”经改方针的其他党派也纷纷坠马。 农村问题成为致命伤 瓦杰帕伊经济改革的最大失误是,农村发展遭到严重忽视。在人民党主政期间,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投资逐年下降,所占GDP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14.5%减至目前的不足6%,某些年份甚至少于5%。 过去5年里,农村发展开支年均减少约3000亿卢比(约合60亿美元)。结果,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的农村就业计划、农业特区计划、乡村工业、农村基本建设(如灌溉与洪涝控制、能源与交通运输、农产品市场),均得不到有效落实。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农业增速明显减缓。 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压之下,人民党政府2001年4月取消了所有的贸易数额限制,将农民推向国际市场,使他们直面国际农产品市场日益萎缩的惨痛冲击。1995-2001年,国际市场上的谷类、棉花、糖和黄麻等价格下降40%-50%,一些食用油价格的降幅更是高达85%;与此同时,一些生产资料却因改革开放而价格上扬,但政府的农村补贴根本就到不了位。 农民腰包日见消瘦,70%的农村家庭没有任何存款,甚至导致农村人均粮食消耗量的大幅减少。从1997至今,人均年消费粮食(包括直接摄入与间接摄入)从174公斤减少到151公斤,为二战以来之最低。世界粮农组织的一份关于2003年世界粮食安全状况的报告也提出1/5的印度人仍遭受着长期饥饿的折磨。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农村信贷网络的瘫痪,政府银行又拒绝向农民放贷,许多农户不得不向私人放贷者举债(利息高达5%),不少农民因债台高垒而失去土地、被迫卖肾甚至自杀。其中,农民自杀现象在印度信息业最为发达的安德拉邦尤为严重。在2002年的警察记录档案中,该邦有三个行政区出现了多达2580名农民因负债过重而自杀;甚至在印度最为富庶的农业大邦旁遮普邦每年也有3000多名农民因绝望自杀。这种高自杀率即便在殖民时期的印度也颇为罕见。 受生活所迫,大批务农者加入到盲流队伍,一些村落竟有50%的村民流失。甚至一些拥有20亩地的农户也被迫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农民工的流入又加剧了城市的就业压力,一些城市(如孟买)甚至出现了暴力“排外”现象。 国大党正是利用印人党执政联盟这一致命弱点,抨击其经济政策是“反农民、反穷人和反民众的”,指斥瓦杰帕伊们只是忙于修建电话中心、技术园区、购物商场,生活在“绚烂的白日梦”中,忽视了占印度人口大多数农民等中下层人民的利益。此次选举中,执政联盟在占议会近300个席位的几个农业大邦仅赢得71席,足见这一问题是导致执政联盟败北的致命伤。 经改受益群体过于狭小 瓦杰帕伊推行的经济改革,重点是扶持以IT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造,大力推行经济私有化、自由化与市场化进程等,其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由此导致经济改革的受益者只有城市中产阶级的一小部分,80%左右的广大民众的就业与福受到了严重忽视,尤其是数量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并未得到改革实惠,有的甚至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实际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至多吸收了整个印度劳动大军中的2%,人们普遍把这种经济发展称之为“缺乏就业的经济增长”,人民党也因此被冠以“富人党”。该党遭到多数选民的唾弃自是情理中事。 以国大党执政的卡纳塔克邦为例。1990年中期之后,得益于IT、生物等高新产业的发展,该邦经济增长8%。然而,该邦就业人数却不增反降。仅1998年以来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就制造了至少30万失业工人。 泰卢固之乡党执政了10多年的安德拉邦也不例外,虽然该邦以信息产业闻名遐尔,但是执政党的富邦政策只是惠泽了人数有限的资产阶级和“知本阶级”,广大选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生活状况鲜有改善。 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印遭遇了10年来最为严重的旱情,至少造成4000人的死亡,而安德拉一邦就占了其中的3/4。国大党指责安邦政府只关注“首席执行官”的生活,而漠视广大底层人民的生死。 地区发展严重失衡 选民对瓦氏经改不满的原因还在于,印度经改十余年来,尤其是人民党执掌朝纲以来,印度南北与城乡分化日益加剧。南方发展明显快于北部,城市发展明显快于农村。 占印总人口25%的两个大邦——北方邦与比哈尔邦(均在北印)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印计划委员会统计,此二邦是印度人均收入增长最慢的,分别仅为1.24%和1.1%;而增长最快的古吉拉特邦则为7.6%。 印度南部月均工资在514-700美元之间,而广大北部地区则不到这个数字的1/6;同样,城市中产阶段年收入达2000-4000美元,而一名农民工辛苦一年也只能挣60美元左右,相差约60倍。印前总统纳拉亚南曾在共和日的演讲中对此严加抨击,“当我们社会的一半人恣意狂饮着碳酸饮料时,另一半却不得不喝着巴掌大的浑浊的泥水”。 富人与穷人间日益扩大的经济鸿沟正在制造着社会冲突。新德里一所大学的社会学和发展学教授警告说:“城市中产阶级的突然出现和穷人以及下层阶级的失败,已经在农村人口和城市穷人当中点燃了嫉恨之火。”前总统纳拉亚南对此也不无忧虑地指出,“看来,在社会王国里,某种相反的革命正在爆发……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正日益变得麻木与漠然……消费领域里新贵们毫无节制的饕餮行径正点燃社会低层的大火。”如今,正是这种“嫉恨之火”焚烧了印人党及其同盟继续执政的希望。 此次大选中,在拥有162个议席的北方邦、比哈尔邦及西孟加拉邦(也是印北一落后大邦),执政联盟仅赢取了19席。同样,这场大火也烧断了泰卢固之乡党、卡纳塔克邦国大党的执政之路,烧掉了多达4/5当权者、现任议员的政治宝座。“社会低层的大火”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本次选举结果将对印新政府的经济政策走向产生直接影响。虽然,印经改步伐不会停止,但改革重点、方向与步速将出现明显调整,至少低收入群体和农业将是新政府经济政策的关注重点之一,改革将更加“人性化”、平民化。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