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偷挖坝 小沟引大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14:16 城市快报

  记者 张 博/城市快报

  中国气象局近期发出通知,我国已经进入主汛期。虽然地处北方,汛情不似南方那样严重,但依河傍海的天津同样不可忽视。因为,历史上的天津曾经多次饱受洪灾之苦。

  1917年的七月底八月初,连日淫雨,海河及其支流水势暴涨,令津城百姓惶恐不安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天津及周边地区的河水水势令人堪忧,天津城正面临着洪水的威胁。不久后,西沽告急、津浦铁路告急、老城厢告急。这次持续三个月之久的洪水,让天津遭受了空前浩劫。

  农民为私掘堤坝刊波高浪涌成决口

  1917年8月2日晚上8点,天津西郊赵家庄和杨家庄交界处老河口的堤坝突然决口,河水冲开一个宽4米的口子,霎时间,河水灌入田内,田野上一片汪洋,长势良好的庄稼成了“淹死鬼”。淹没了庄稼后,大水没有减弱的态势,波涛汹涌的河水直奔赵家庄冲去。接到水警后,驻扎在赵家庄的巡警、村子里的村民和附近村庄的村民有组织地奔向决口处,千余人为了保卫家园,与洪水展开了搏斗。赵家庄渡口的渡船被征用过来,人们七手八脚地将渡船砸沉,又用装土的袋子和临时砍伐的树干填满了决口处,总算堵住了决口,赵家庄的村民避免了水淹之苦。

  平时好好的堤坝怎么突然决口了呢?细心的人们发现,决口处的田地属于赵家庄一位姓王的村民所有,于是,村民们就到王家质问,在村民的质问下,王姓村民交代了自己因贪小便宜险些酿成大祸的经过。原来,王姓村民有一块田靠近堤坝,为了灌溉田地,他偷偷地在堤坝上挖了一条很细的小沟,将河道里的水引入田中,然而他没有料到,河水暴涨后,波高浪涌,将那条小沟冲成一个4米宽的决口。

  津城水势涨不停

  大水过后是泽国

  海河水渐渐地漫过了堤坝,天津城内多处遭到水灾。1917年8月5日,水势依旧涨个不停,有的地方水面已经与堤坝齐平,有的地方,河水已经漫过地面,居民家中受灾的很多。水面已经远远超过了警戒线,如果水面继续上涨,天津城很快就会变成“泽国”。1917年8月5日这一天,从水上警察反馈回来的信息很不乐观,当日天津城区就有几处遭受水灾威胁。位于金汤桥北大渡口的合成号房间内流入了近10厘米深的水,该店店主被迫把家里的家具和货物转移到货栈外的高地上。在金汤桥南、大胡同以北一带,大水将道路阻断,一直到三条石地区,水深约35厘米,这一地区的德祥旅馆被大水围住,一些住在该旅馆的旅客站在旅馆门口望“洋”兴叹。而从营门到闸口一带的水深更是达到了1.5米,就连居住在高地上的住户也有不少迁出居住。

  大水漫过津浦线

  九座村庄成汪洋

  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从8月5日开始,水患的消息日益增多。在8月5日这天,津浦铁路杨柳青站附近的铁路线被洪水淹没,往来的列车全部停开。8月6日晚12时,南运河和子牙河河水突然暴涨,洪水肆虐,漫过津浦铁路,直奔坐落在这两条河中间的大觉庵、赵家庄、卞家庄、杨家庄等9个村子而来,3米左右的惊涛骇浪瞬间包围了村民的房屋,大水所过之处,但见一座座民居倒塌,村民们逃得快的,在村子周围的高地上露宿,一时间,儿啼女泣之声不绝于耳。

  同日,天津市区内,西沽浮桥南北地区一片汪洋,水势极为凶猛,长500米、宽15米、深3米的洪流从浮桥中间流过,200多人正在用木桩、麻袋等堆积堤坝,以保证家园不受洪水的侵袭。8月7日,天津水上警察局巡警中队5号巡船巡长陈善到距离大红桥15里的地方进行调查,发现这一带已经被洪水冲开了100米宽的决口,洪水已经冲进了村子里面,面对1米深的积水,村民手足无措,虽忙于用各种方式填堵决口,但未能奏效。直到8月19日,洪水才渐渐退去。当年的水灾报告中记载,市区内的水位下降3厘米,都会让人兴奋不已,可见水患的严重。

  九月大水突又至

  城厢租界两遭殃

  正当人们以为汛期已经过去的时候,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海河及其支流水面再次上涨,天津城重新面临水患的威胁。1917年9月21日,在三岔河口沿岸的积水已经能够没过膝盖,三条石侯家后一带的水深已经没踝,元隆号、瑞蚨祥、瑞昌恒等商家派人保护这一地段的堤坝,同时还共同出资购买5000条麻袋,用于防洪。

  9月22日,南运河河水暴涨,河北大街一带已成汪洋,商民纷纷逃难,而因8月份水灾背井离乡的灾民有些人逃到张家祠一带,又被迫迁至大王庙一带。侯家后一带的河水已经漫过堤坝,巡警在这一带把守,禁止行人通过这个地区,住在这一带的居民开始向外搬迁,直到深夜,搬家的声音仍不绝于耳。9月23日夜23时,南开一带已经被大水淹没,南市大街也有洪水涌来,至转天下午,荣业大街已经有多所民房倒塌,洪水滔天,水深从30厘米到1.5米不等,旧日租界里的居民已经开始用船装运物资,《大公报》馆前、四面钟附近水深已达1米左右,而且一望无际,旧法租界一带也受到水患影响。住在这些地区的居民已经开始挖掘壕沟、堆砌土坝以疏导阻拦洪水。

  水大爱大 天热情热

  谁道杯水车薪少

  十斤面粉见真情

  面对这场灾难,天津商民拼尽全力,希望能够战胜洪水带来的各种危害。各团体纷纷捐款捐物,在天津档案馆珍藏的卷帙浩繁的商会档案中,有一些档案就真实地记载了当年天津人的募捐情况。一份标号为“津商会二类2999号卷”的档案卷宗记载了当年天津绸缎洋布棉纱商委托商团施助面粉的情形。这份档案真切地反映了当年天津商人为了救助灾民所做出的各种努力,虽然他们感到那些面食是杯水车薪,但救助灾民的心情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

  天津西郊的赵家场是遭受洪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整个村庄以及周围的田地都被洪水漫过,当地所有的居民都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天津绸缎洋布棉纱商人组织起来,每天各个商号都施舍十斤面食,一连施舍了一个星期,当时各个商号约定过一个星期后,看大水的情况而定,如果水势已经退去,就停止施舍。但过了一个星期后,他们发现,水势丝毫没有消退的意思,于是各个商号就又一次集合在一起,讨论施舍的办法,看到灾民日渐增多,商号们共同决定再延续13天,虽然他们感到这些施舍是杯水车薪,但也能缓解燃眉之急,当他们看到第二次救助仍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商号们公议,再续办两个星期,这次续办赈济,由面食改为玉米和面条。于是,1917年8月29日,天津总商会发出公告,告知灾民,天津警察厅派出警力,协助这些兴办义举的商号们发放各种救灾食品。

  津埠水灾牵四方

  衣被食品接踵来

  天津遭受水灾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全国各地的注意。当时不仅天津商人想办法赈灾救济,北洋政府还成立了京师筹办天津水灾急赈会。10月2日,由该会购买的8.5万斤馒头运到天津火车站,同时,还送来了陆军部捐出的1万元赈灾款,汉口等地的天津商人还募集寒衣赈灾款项送往天津。

  而天津本地的社会团体筹备救灾的各种方法,从9月份统计的灾民数字看,大约有10万人遭受洪灾,其中中上等人家占一半左右,还有5万人处于流离失所的境地。天津水灾急赈会于1917年9月30日前,搭盖了300间窝棚,他们准备借官民空地搭盖1万间窝棚,让受水灾的灾民有个暂时居住的场所。同时,还准备接济每个灾民10元钱,老幼者增加一定的数额,让这些灾民能够自己谋生。在天津宜兴埠当地的农林学校内还开设了粥厂,由绅商孙仲英承担半年的开设费用。

  红十字会雇船只

  救得灾民两千人

  当得知天津发生水灾后,中国红十字会派专员到天津来救济灾民。从9月22日,红十字会的救济人员抵达天津开始,他们从早忙到晚,雇佣船只到受到水患的地区抢救被大水被围困的灾民。9月22日当天,红十字会救济人员雇佣大小船只5艘,来到刷子庙口,这里的灾民都集中在普乐茶楼二楼,许多灾民拥挤在狭小的空间,等待着救援。

  当红十字会的救援船只抵达后,灾民们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呼救声震动天地,救生船救出了被围困在这里的100多名灾民,把他们运送到龙亭女子传习所,这里成立了临时的救养院,每天发放馒头等食品。

  9月26日,他们又雇佣船只到西南门外和旧日、英、法各租界受灾地区救助灾民。在南市附近,得知有两位灾民不慎被电击毙后,又发给灾民两口棺材。在王顶堤、黑牛城等地,水深齐眉,灾民们困在屋内不能外出,已经断炊近一个星期的时间,红十字会闻讯后,按照人数发放了馒头等食品,使得这批灾民能够生存下来。

  慈善会发放棉衣

  防冒领盖上印记

  转眼间到了1917年冬天,饱受水灾之苦的灾民们仍然难回自己的家园,他们或露宿街头或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天寒地冻,灾民们最需要的就是过冬御寒的衣服了。当时天津的一些慈善团体发放了一些棉衣,最引人注意的是天津婴儿慈善会发放的寒衣。

  当年许多慈善机构发放寒衣时,有一些不法之徒假冒灾民,领取各种救济物资,当他们领到这些物资后,就到天津的当铺里,将物资变成钱,供他们挥霍。1917年12月底,天津婴儿慈善会从北京、汉口等地募集到1300套寒衣,其中的1000套交给商团发放到天津的四郊,剩下的300套准备留给城里的灾民。他们担心这些辛辛苦苦募集到的寒衣被那些不法之徒领走,在这批寒衣上盖上婴儿慈善会的印章,上面写着“婴儿慈善会募 天津商团查放 湖北施衣 不准当卖”的字样,同时,将这个印章的模型散发给天津的各个当铺,希望各个当铺见到带有这种字样的衣服千万不要收作抵押品。

  曹锟救灾上报纸

  引来一片反对声

  当时,直系军阀曹锟主政天津,当水灾发生后,曹锟通电各省,希望能够得到帮助,然而他本人却未出资。当曹锟将各省捐助的千元、百元电文送交报纸发表后,直隶地区灾民代表赵志澄等人无法压制心中的愤懑,直接致书曹锟,历数曹锟克扣军饷,发家敛财等诸多罪名,并质问他为什么不捐款?认为曹锟并非真正关心灾民,只是在沽名钓誉。文中也有诸多谩骂之词,从该文的笔法上看,不像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灾民所为。估计是某些参与救灾的绅商所为,但文中所提到各种问题,也确实能够反映当时的实际状况,那就是商人绅士和社会团体在拼命地救灾,而当时的天津地方当局在救灾方面是软弱无力的。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南高考舞弊案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