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治理超载应把注意力放在源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08:4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轰轰烈烈的治理超载活动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连日来,不断有媒体报道,治超让许多运输企业和运输户无钱可赚,于是一些运输户不上路了,运力出现严重不足。运力不足又成为煤炭、化肥等价格上扬的因素之一。在个别地方,时令蔬菜运不出去,烂到了田间地头。所有这些,让一些人颇有怨言,有的种粮农民心里发慌,一些菜农苦不堪言……从运输企业到百姓,似乎形成了一条恶性循环链。
有关部门治超,一些百姓“埋单”,把卸下的“载”转嫁到公众身上,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大多数人不愿意看到的。笔者认为,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链,应把注意力放在源头。 依前所言,运输户无钱可赚是治超负面效应的起点。为什么无钱可赚?一位司机曾这样算了一笔账:“来回跑300公里,运费是每吨60多元钱,不超载允许装7吨,计400多元。而我们这一趟油钱就200多元,各种收费也是200元,不谈工资,不谈修理,什么都不谈,不但白干,还赔钱。谁愿意拿生命开玩笑,但不超载必然亏,超一点或超不够,还是亏。”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对运输户来讲,除了被乱罚款,还要负担养路费、保险费、运管费、货运附加费、准驾年检费、过桥过路费等几十种费用,涉及公路、交警、保险、工商、运管、稽征等多家部门,这些费用占了运输成本一半左右。正是这个原因,一位长期关注运输市场的全国政协委员曾痛心疾首地对媒体说:公路超载形成的“恶性循环”,症结在于收费过高。对超载顽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从解决居高不下的各种收费入手,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治本良策。 一头连着生产,一头接着消费,运输这一链条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人所共知。这次治超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超出了一些人的预期。之所以陷入“卸载困局”,和诸多方面的原因有关:如地方保护主义为地方经济充当超载保护伞;汽车生产厂家非法改装车辆,为超载提供条件;运输市场混乱,竞相压价;有的部门以罚代管,难以割舍治超的丰厚“计划外收入”,变相助长了超载之风等。因此,要治超,必须把重点放到路上,严防死守,抓企业,抓运输户,发现一个,严查一个,决不手软———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但却忽视了链条前端的收费问题,有避重就轻之嫌。 对“卸载困局”,政府部门有两个选择:要么从理顺、降低收费制度入手治超,把过高的收费降下来,让大多数运输企业有利可图,由政府为治超“埋单”;要么维持现状,任其恶性循环继续下去,由公众为治超“埋单”。 治超也是一场利益博弈。作为政府部门,在决策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应该把治超所可能引发的正反效果考虑周全,把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得完善些。 最近《羊城晚报》的一则报道令人欣慰:交通部正研究制定全国公路收费标准的调整方案,费率水平会有所降低,其它交通规费的调整也已列入议事日程。物价部门也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整顿道路运输收费,取消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减轻运输经营者的负担,确保货畅其流———而这,应该说正是公众所期待的。 相关专题:国家七部门联合治理车辆超限超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