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 说古论今道“评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12:54 城市快报 | |||||||||
- 倪钟之 天津的评书源于北京,无文字记载。据艺人口头传说,以康熙时的王鸿兴为始,其传人有“三臣五亮十八奎”之说。“三臣”中何良臣一支的第六代传人戴得顺于光绪初年来津,不久由天津转道沈阳。第七代传人英致长、王致久于辛亥革命前定居天津,在天津收徒传艺,开拓了天津的评书市场。另一支“十八奎”之一尚奎明的第四代传人张诚润也在辛亥
此期著名演员有英致长的弟子“云”字辈,如顾云亭、聂云贵、乔云斋、王云汉等;“云”字辈传“桐”字辈,如顾桐峻、边桐林、王桐轩、王桐聚等。其中顾桐峻的《大宋八义》于20世纪30年代在《新天津报》连载,曾创造该报最高发行量。1935年顾病故时,由该报负责办丧,可见其书对该报的影响。 王致久的传人张杰鑫、常杰淼、吴杰森、许杰泉等。自民国初年张杰鑫在天津编纂《三侠剑》、常杰淼编纂《雍正剑侠图》后,该支传人均演说此两书。至20世纪40年代又有常杰淼的弟子马轸华改编的《沽上英雄谱》(即《混混论》),其传人又多以此书为常演书目。 张诚润到天津传边豫棠、徐豫田、朱豫章等。“豫”字辈传“存”字辈,如姚存礼、顾存德、姜存瑞、索存寿等,皆为天津评书名家。此系传人本以《隋唐》、《包公案》为常演书目;而边豫棠、顾存德均兼演《水浒》,其他人也演《剑侠图》,姜存瑞自20世纪30年代兼演《三国演义》,至建国后又有“姜《三国》,顾《水浒》”之称。 陈士和早年在北京拜张智兰为师,张智兰系清末文人,无师承关系,1928年来津,在天津收徒传“健”字辈,如刘健英、闻健华、张健声、曹健峰等,“健”字辈又传“立”字辈,如刘立福、张立川、杨立恒、王立平等。此支自陈士和在天津一炮打响后,传人主要以天津为活动基地,很少到外地演出,使《聊斋》成为天津代表书目。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还有其他支派传人,如福坪安、周坪镇、孙伯珍、张岚溪、霍正荣、陈荣启等经常在天津演出,使天津成为北方评书的重镇。 建国后,天津评书界仍处于“四世同堂”的局面,其势不衰。1953年开始以改编新小说为主,如《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等。自1958年出现几部演员自编的书目,如邵增涛的《大闹铁路局》等,另外姜存瑞改编的《林海雪原》也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