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新加坡在两岸之间回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15:22 青年参考

  随着两岸情势的发展,新加坡很难再扮演一个特别的角色,它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选边站”的问题。然而,无所作 为不是李氏作风,尤其在地缘政治危机日益迫近之时。

  徐宗懋/文

  新加坡与两岸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其中掺入了深刻的历史、文化、血缘的情结,也
手机聚焦中国军团战况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有种种现实政治的顾虑。

  60-70年代中期:亲台时期

  1965年新加坡独立时正是国际冷战的高峰:美国正式参与越战;中国大陆即将展开文化大革命,推动输出革命的 政策,以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东南亚共产党组织受到鼓舞,无不扩大其地下活动。因此,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处于对 立与猜忌的状态,关系不睦。新加坡作为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与中国发展关系时更有意识形态与种族的双重顾虑。

  另一方面,新加坡独立之初亟需建立足够的国防武力,需要高级军事人才,甚至是有作战经验的种子教官,而新加坡 乃是一座小岛,无法提供武装部队行军以及野炮实弹训练的场所,美英等国顾虑到马来西亚与印尼的反应,无法提供这方面的 协助。

  此时,同是华人社会而且具有相当军事作战经验与实力、并且较无意识形态顾虑的台湾,对新加坡伸出了援手。新加 坡不仅招聘了一批国民党的海空军人才进入其国防体系,同时也借用了台湾的军事基地作为野战部队训练演习之处,称为“星 光计划”。

  由于这种特殊的历史境遇,新加坡与台湾虽无正式邦交,实质关系却远超过邦交关系。李光耀与蒋经国私交甚笃,两 人经常一起走访台湾乡下,促膝而谈。那段时期,李光耀几乎年年去台湾,行程常是半公开的。而受到李的影响,新加坡政府 官员也是三天两头跑台湾。

  至于新加坡与中国大陆,则始终保持距离。1971年中国大陆加入联合国,隔年与日本建交;再加上美国受困于越 南战场,试图摆脱僵局,中苏交恶提供了新的战略调整的空间,因此随后数年,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纷纷与中国大 陆建立正式邦交。然而新加坡并未跟进,原因是东南亚最具政治影响力的印尼与中国大陆仍未弃前嫌,新加坡为了避免在种族 上被指为中国人在东南亚的“第五纵队”,明确指出:新加坡只会在印尼之后与中国建交。

  70年代后:与中国大陆渐行渐近

  1975年,李光耀走访中国,拜会了毛泽东主席,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一年,越共和红色高棉革命成 功,对东南亚国家造成极大的震撼,不过3年后越南入侵高棉,中越交恶等事件却又创造了新情势。

  1979年,邓小平访问东南亚,成为中国大陆与新加坡关系的里程碑。当时邓小平是为“惩罚”越南创造必要的地 缘政治条件,李光耀则当面告诉邓小平,中国大陆仍持续对东南亚国家地下共产党组织进行广播,是双方关系的障碍,邓小平 回国后即下令停止该项广播。中国的惩越战争虽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代价,但确实大大地拉近了与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新 加坡进一步开放了与中国大陆贸易与人员的往来。不过双方态度均极其谨慎,李光耀始终记得过去扬言要打倒他的华校生如何 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以及文革时《人民日报》如何点名指他为“帝国主义的走狗”。

  尽管如此,80年代末期以后,新加坡与两岸的关系出现了新的消长。

  1990年新加坡继印尼之后与中国大陆建交,而据守泰南的马共也宣布放下武器,走出森林,这些年轻时参与抗日 战争,战后又隐入丛林打游击的神秘共产战士,40年后重现世人面前时已是发鬓斑白的老人了,引发了新、马各界阵阵的惊 叹声。

  邓小平对新加坡的建设成绩发出了公开的赞语,同时李光耀也做出回报,自1994年起决定派遣专业人才在苏州建 设现代化的工业城,不过苏州地方政府后来却以自己开发的“新区”为重点,造成了李光耀极度的不悦。当时他曾在接受记者 访问时说了一句名言:“在新加坡,签署合同代表谈判的结束;在中国,签署合同代表谈判的开始。”尽管李光耀誓言要把苏 州工业区当成“中新关系的样板”的计划遭挫,但新加坡仍积极寻找各种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与方式。

  90年代至今:应对两岸事务更难

  相对于新加坡与中国大陆关系日益密切,与台湾的关系反而碰到诸多阻力。

  首先,李光耀与李登辉因对历史问题与两岸现实的看法不同,出现了摩擦。

  1988年,李登辉根据宪法程序接任“总统”职务时,李光耀立刻邀请他访问新加坡,并亲自到樟宜机场迎接,这 也是李登辉激活“务实外交”之始。随后李光耀奔波两岸,协助两岸和解。1993年,李光耀在新加坡促成了“汪辜会谈” 。

  不过,1994年“千岛湖事件”(台湾游客在大陆遇害)令两岸关系急转直下,李登辉此时又发表了接受日本作家 司马辽太郎的访问,其中流露出的媚日态度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轻蔑,令两李的关系出现变化。两人透过媒体访谈交锋,李光耀 指李登辉受日本殖民主义的影响,李登辉则批评李光耀实行“专制统治”,双方关系濒于破裂。

  接着,李登辉访问美国,中国大陆开始进行一连串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两岸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此时李光耀担心东 亚的和平稳定,一方面批评台独的危险,另一方面也苦口婆心地劝说大陆对两岸的统一保持高度的耐心。

  1997年香港回归在即之际,西方媒体对香港的前途进行了铺天盖地的负面宣传,李光耀则以单枪匹马的方式,密 集地接受西方媒体的访问,表达对香港前途的绝对信心。这些动作使得大陆政府对他深具好感,也多少容忍了新加坡与台湾的 密切关系。

  李光耀一度寄希望台湾新一代领导人上台之后,两岸关系可以修正与改善。不料2000年陈水扁当选总统之后,台 独势力上台,两岸关系更为凶险。为此,李登辉“执政”最后几年中已不再来台的李光耀,又亲自跑了一趟台湾,劝告陈水扁 不要轻举妄动。另一方面,由于台独势力在台湾抬头,中国大陆强硬回应,各国被迫在大陆和台湾之间“选边站”,过去新加 坡在两岸同时维持密切关系的政策出现困难。

  2000年后,新加坡即积极寻觅“星光计划”的替代方案,尽管中国大陆有意提供海南岛为训练基地,新加坡基于 东南亚的地缘政治仍有诸多顾忌。不过,新加坡近年倒是向中国大陆张开双手,以较其他国家更优惠的方式接纳中国大陆的移 民,加强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另外一个公开的秘密则是,新加坡华人的生育率较马来人为低,长期下去会造成各种 族人口比例的变化,从而出现新的政治演化。10多年前,新加坡原拟由台湾和香港吸引华人移民,但成效有限,近年则是从 大陆吸纳移民,并希望他们的下一代能融入新加坡社会,产生新的政治认同,成为保卫新加坡的新生力量。

  无论如何,现今台独在台湾当权,新加坡确实要调整过去在两岸之间的角色,目前的情况已不是任何个人娴熟的外交 手腕所能应付,稍早李显龙访台所引发的问题即证实了此一情势。

  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认同

  最后,李光耀与中国的历史关系多少反映了新加坡华人菁英的特殊心理。

  基于过去意识形态对立与个人恩怨,他对共产党常有一些十分坦率的话。譬如1988年,他在国庆演说中说:“中 国在国民党最后阶段也是一团糟,后来共产党来了……廉洁、献身、热情的工作者侯永昌(作者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资深 干部)告诉我,他姊姊时人在梅县,共产党进城让她印象深刻,(做)修房子、助割啦这些事。现在40年后,腐败是严重的 大问题。今天的报上你看到,当他们出国的时候,尽看偷窥色情电影,尽量找乐子……这给我们什么教训?保持廉洁、保持诚 实,这是绝对的资产!”“我自己在想,这个世界何等奇怪。那些毛主席的学生们为我的生命里带来许多不幸与痛苦,50~ 60年代他们被逐出新加坡,而现在却寄圣诞卡和贺年卡给我,称赞新加坡。当年他们骂我是英帝国主义的走狗,为什么?因 为他们看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既然这么说,那就必然如此!”

  另一方面,李光耀对中华文化却又有发自内心的推崇。1991年他在华商大会演说中说:“那些制作《河殇》电视 影集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分析问题时做得太过火,认为中国要发展,就要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观念。东南亚的华人,主要是来 自广东和福建两省贫苦农工大众的后裔,而不是文人学士或达官贵人的后裔,并没有听说状元、进士或秀才移民到南洋。然而 ,这些农工的后裔却成功了,成为专业人士、学者、企业家、经理和工程师。儒家价值观使他们家庭团结,尽力抚养下一代, 使他们接受良好教育,充满干劲,并且在压力下工作表现出色。”这些话的背后反映的真实是新加坡在求存之路上的摸索以及 应对两岸微妙关系中的文化认同背景。

  (《凤凰周刊》专供本报)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