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公务员该拿多少钱 关注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16:10 中国《新闻周刊》

  


  涨薪:公务员该拿多少钱? 

  北京悄然推行的“3581”工程,力图使公务员光明正大地拿到自己该拿的薪水。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但这并不能解决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公务员究竟该拿多少钱?由谁来决定公务员应拿多少钱?

    北京公务员的“3581”

    事关5万多名公务员收入的“3581”工程,在实施之初,即引起较大争议

    2003年12月,全国的公务员们盼来了好消

    息:因为SARS而被暂缓的加薪计划终于落实,平均每人将加薪50元。不过,北京市人事局却说,北京并没有加薪计划。

    但不事声张地,北京在暗渡陈仓——2004年7月,大多数北京公务员发现,新的工资单比上月多出了数百至上千元。一位公务员自行在网上公布的该单位的情况是:副科级涨了950元,正科级涨1100元,副局级涨1250元,正局级涨1450元。

    但按北京市政府内部的表述,这次不叫“加薪”,而叫“规范”,依据是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清理整顿机关津贴、补贴、奖金,规范公务员收入的通知》。

    它还有一个别名,叫“阳光工资”。但迄今为止,这笔多出来的薪水还没得到官方的公开证实和解释。 8月24日,北京市人事局官员回复中国《新闻周刊》:“该项改革不对外宣传。”

    而在北京市公务员圈子里,它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3581”工程。

    “3581”中的此消彼长

    硕士毕业,工龄两年,现为科员——北京市某区地税局的许先生和北京市科协的刘先生履历几乎相同,但在2004年7月以前,由于身处不同部门,却收入迥异。

    加上各种补贴奖金(不含过节费和年终双薪),刘拿到手的月收入为2200元,年收入不到2.8万元;而对于许来说,虽然工资单上只有1700~1800元(工资1300多元,下户检查费700多元,扣除住房公积金400多元),但加上季度奖6000元(每个季度1500元)和年终奖1万多,实际现金收入能达到4万多元。

    虽然国家对各级公务员的基本工资有统一规定,但实际上,不同部门间公务员收入迥异,特别是实权部门与清水衙门间甚至可达三至五倍,这早已是十余年来的潜规则。

    但从7月份起,许和刘第一次拿到了差不多的薪水,约2700元至2900元。

    对于许先生来说,虽然工资单上的数字上升了,但季度奖和年终奖全被取消了——这意味着年收入将减少万元以上。

    而对刘先生来说,这是近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加薪。

    未获官方证实的数据显示,在这次调整中,70%的公务员工资提高了,20%的下降了,还有10%的基本保持不变。

    改革完成后,刘和许,以及北京市的5万多名公务员,收入将被拉平,统一到“3581”之下。

    较早前,“3581”传说指科、处、局、部级干部月薪分别为3000元、5000元、8000元以及1万。但记者向权威人士求证的说法是, “3581”出台之初的考虑是指年薪,也就是科、处、局、部的年薪达到3万、5万、8万和10万。

    北京市科协这样的“清水衙门”是主要的受益者,而包括公安、法院、税务、工商在内的“实权部门”却属于那不走运的10%。

    “这次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行业垄断、政策权力带来的不合理收入,做到公务员工资透明化。”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一位研究人员对本刊说。

    而其采用的手段和目标可以概括为:一、将公务员变“暗”为“明”,公开化;二、变“繁”为“简”,将工资项目简化;三、消除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

    小金库的命运如何

    在刘先生新的工资单上,最主要的是“基本工资”、“职务补贴”、“工作补贴”和“绩效奖金”四大块,而此前的“目标管理奖”、“通讯费”、“洗理费”、“书报费”、“加班费”、“无伙补助”等,均被取消。

    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补助、奖金、津贴,曾经存在于每个公务员的收入中,而其名目和数额的多少,决定着不同部门公务员实际收入的高低。它可以进入工资单,也可以以现金、代金券或实物福利等方式,直接进入公务员的腰包。

    这部分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各级财政乃至各个部门自行规定的“津补贴”,如许先生的1万多元年终奖,就来自区财政;还有一个是单位自己的“小金库”。“财力充足的地方和部门,自然发得更多。”北京市政府的林先生说。

    小金库的来源,可以是单位创收、行政审批收费、执法罚没收入等,也可能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所得。一般情况下,“小金库”的账目只有单位的主要领导以及财务部门清楚,并且大多不上缴财政。

    小金库的存在,不仅使不同部门同一级别的公务员收入不平衡,更可能成为一些实权部门利用公共权力谋单位或个人之私的动力。

    北京市“阳光工程”的目标之一,即是清理单位“小金库”,并且将市、区级自行发放的津补贴合并为统一标准,归入“工作津贴”和“绩效奖金”之中。它甚至统一规定了原来高低不一的“过节费”:每次1000元,每年4000元。这样,将这部分原来处于桌面下的收入摆到桌面上,使公务员工资变“暗”为“明”。

    6月底, 北京市某区法院贴出一个公告,公布了所有职工的工资,上至院长下至科员。除此之外的其余收入,从此销声匿迹。

    在取消小金库之后,公务员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据北京市政府一位人士介绍,“大部分人提高了工资却并没有增加财政支出总量,甚至还略低于以往。”

    一个大致相若的说法来自北京市研究部门一位人士,他说,这次调整工资,人均财政增加支出约为40多元,人均工资并没有太大变化。不像此前其他地方的改革,公务员工资的提高幅度较大,财政增加很多支出。“因此这次工资改革只能被称为规范、调整。”

    国家人事部一位人士称,“规范”是一项系统工作,其前提是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各部门收入全部进入财政专户,由财政统一支出,因此,规范前各单位自行发放津补贴的资金来源,也大部分被收入财政。收支相抵,“规范”之后的财政支出并不会增加很多,甚至可能减少一些。

    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疑虑是,“阳光工程”是否能根绝“小金库”和灰色收入?一位新浪网友表示了他的担忧:如果只是工资“阳光”了,上涨了,没有一定的监督措施,那些实权部门不照样可以一边左手拿“阳光工资 ”一边右手收“黑暗工资”吗?

    为此,北京的方案特别明确规定“不准再自行发放任何津补贴、奖金和代金券(卡),凡违反规定按照‘小金库’论处,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财务负责人一律作免职处理,并停发该单位工作人员津补贴。”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一位研究人员透露,“规范津补贴”只是庞大工资改革其中的一个环节,针对这些问题还会出台不少配套政策。

    官场新取向?

    “小金库”的取消,使得各单位领导们不用再为单位创收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操心,可以把精力集中于业务上。

    但在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位法官看来,工资的统一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平。

    同属司法系统,由于法院有诉讼费等收入,其职工收入通常高于检察院。而在新政策实施之后,这种差距将被拉平。

    但这位法官说,据他的计算,法院和检察院的业务工作量就差别很大。检察院只有刑事案件,而法院的刑事案件只占到全部案件的10%左右。在人数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法院的工作量应该大得多。公安系统也有人认为,警察工作强度大且危险,收入也不应该与办公室的科员们一碗水端平。

    暂时没有看到北京市的方案是如何回应这样的呼声。在具体的操作中,似乎很难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去衡量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

    因此一直存在这样的非议:“3581”可能造就新的“大锅饭”。

    即使在单位内部,这种争议同样存在。在某区地税局的许先生就发现,过去自己与科长的工资差距最多400~500元,但现在扩大到了700~800元,而和处长的差距加大到一倍以上。

    北京市中级法院的一位人士说,以前科员的基础工资比处级低,但如果办理的案件多、质量好,他的收入可能与处长差不多,甚至更高。

    据他介绍,北京市某中院自1996年以来渐渐形成自己内部的奖金制度,其主要的标准是“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客观上有利于法院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而这些奖金的取消——虽然新制度中设立了绩效工资,但它仅与公务员级别挂钩,而与其个人业绩表现无关——可能导致大家回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时代。

    在另一方面,据了解,一个在法院工作了4年的科级公务员,其奖金几乎占到其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工作数量和质量的不同使得这个奖金差距很大。 “我们这些基层公务员自然很看重这部分的收入。” 北京市某区法院的王先生说。

    而“3581”取消自设的奖金之后,这些原本收入较高的部门科员级公务员的薪水下降得最多,处级干部的变化不大,局、部级的收入提高了。就整体而言,北京市发改委一位科员评价说,这次改革中,一般公务员、尤其是中下级公务员收入增幅很小,而不同层级公务员间的差别被拉大了。

    级别之间收入的拉大客观上凸现了“仕途”的重要性。“过去的奖金制度客观造成了一个结果,即很多人并不以继续晋升为惟一途径,觉得兢兢业业做一个普通公务员也可以。”北京市中院的那位人士说,“但是现在不行了,逼着大家‘千军万马’走仕途。”

    一些公务员评价说,由于职级、职责和风险不同,不同级别的公务员拉开收入差距是合理的。但它的前提是,公务员的升降和奖惩机制也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否则可能挫伤较多公务员的积极性。因此,薪酬制度改革应与人事制度配套,而后者是一个更为庞大的工程。-本刊记者/刘英丽 (本刊实习生潘丽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