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探索出边远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新路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08:19 南阳外宣办 |
近年来,西峡县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和县域经济阶段性变化,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特色经济理念统揽工作全局,发挥资源、交通、区位三大比较优势,倾力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4.2亿元,增长1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76万元,增长15.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4亿元,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10元,增长8.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26元,增长 5%;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县市第42位。一、树立特色经济理念,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体系 县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和经济区域,其资源状况、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及地理区位等均存在着一定差异。要想从激烈的县域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善于从差异中发现和创造区域优势,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打造具备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这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基于此,西峡县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审视西峡,选择和培育了三大特色产业体系。一是依据气候、资源、加工等比较优势,筛选培育了以“菌、果、药”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农业体系。目前,以香菇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年产量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10,西峡的双龙香菇市场年交易额10亿元。以猕猴桃为主导的林果产业,人工栽培面积8万亩,总产量达3万多吨。中药材产业,山茱萸达到20万亩,产量1600吨;人工栽培天麻500万穴,是全国最大的天麻基地。2003年,“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达60%以上。二是依据工业基础较好、原材料充足的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中药制药、炼钢辅助材料、汽车配件铸造、农副产品加工四大特色工业体系。以宛药公司为主的中药制药业,年产中成药2500吨,年产值达到8亿元,主导产品六味地黄丸的市场占有率达80%;以西保公司、龙成集团为主的炼钢辅助材料业,企业达到59家,年产保护材料12万吨,产值10 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达95%;以西泵公司、排气管公司为主的汽车配件铸造业,企业达到14家,产值5亿元,汽车水泵、排气管市场占有率达到30%和50%;以哪吒食品饮料公司、神菇集团公司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达到600多家,建有保鲜库65座,库容5200多吨,年产值1亿多元。2003年,四大工业产值在全县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42%。三是依据独特的地质地貌和良好的生态优势,精心打造以“山、水、龙、园”为代表的特色旅游业体系。以恐龙和生态两大品牌为主线,先后成功地开发了老界岭生态旅游区、龙潭沟瀑布群、鹳河漂流、石门湖、五道幢、云华蝙蝠洞、荷花洞、寺山国家森林公园、哪吒故里等精品景点,启动了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全县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老界岭森林风景区、恐龙蛋化石景区为龙头的旅游景群,跨入了全省14个旅游开发重点县。2003年,旅游门票收入达29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2000多万元。西峡被南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南阳市文明景区建设先进县市”。 二、加速民营化进程,探索特色县域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特色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县域经济的民营化进程,进一步增强特色经济的活力。一是降低门槛。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聘请专家研讨和外出考察,把全县上下的注意力和兴奋点统一到发展民营经济上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给予民营经济以国民待遇:凡是国家非禁止的领域,一律向民营经济放开;凡是国有企业享受的待遇,一律让民营经济享受;所有对国有企业的优惠,一律对民营经济优惠;所有审批、收费、税收等事项,一律对民营经济从简、从低。创造了民营经济低门槛准入、低成本启动的舆论氛围和政策平台。止2003年底,全县特色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6亿元,对GDP的贡献达到42.4%。二是公退民进。引导特色产业主体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公退民进步伐。与1999年相比,全县国有企业由20家下降到2家,国有资产由2.3亿元下降到不足400万元。目前,工业领域由过去的国有经济主导变为民营经济主导,企业活力大增。如宛药公司经过3次改制,2002年国有股508万元全部从企业退出,2003年集团完成产值8.5亿元,较改制前增长5.9倍。西峡汽车水泵厂国有股退出改制后,2003年企业完成产值1.7亿元,较改制前增加3.7倍。三是培优扶强。集中培育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依靠市场手段,使各类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优势企业集聚,壮大企业规模。2003年,全县限额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达到39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由1998年的1家增加到3家,税利占全县限额企业利税总额的89.5%。四是园区集聚。针对西峡山区面积大、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道路里程长、办企业成本比较高的实际,县委、政府把搭建平台、聚集企业作为主要手段,启动建设了占地5平方公里的民营生态工业园,引导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布局,规模发展。2003年,园区吸纳项目37个,投资总额达4.8亿元,投资6000多万元的龙成炼钢连铸结晶器铜板、铜管和投资4500万元的宛药汽车配件铸造等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新增产值1.5亿元。今年,已审批入园项目24个,投资1.5亿元。民营生态工业园区已经成为特色工业新的聚集区。 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为特色县域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西峡县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短缺问题的突破口,实现了内资与外资的有效嫁接。围绕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以项目为载体,引资与引智并重,推进特色产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一是围绕特色农业抓招商,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吸引县内外资金投向“菌、果、药”为重点的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运销业。双龙香菇市场有600多家国内外客商投资经营,年吸引县外资金3亿多元;丁河等冷库群的形成,80%都是由福建等地客商投资兴建。二是围绕矿产资源开发抓招商,壮大炼钢辅助材料产业。以石墨、镁橄榄石、金红石等优势矿产资源和西保等优势企业为依托,引进优势项目。通宇冶金保护材料公司引进洛阳科资耐火材料技术开发研究院的高新技术,合作建成了空心颗粒保护渣生产线;矿产品开发公司与中国百强企业集团合作投资1.4亿元开发金红石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西坪镇与加拿大某公司合作开发镁橄榄石项目,100万美元已全部到位。三是围绕汽车产业配套抓招商,壮大汽车配件铸造产业。西泵特种铸造有限公司与山东济南捷达铸造机械工程公司合作,投资6000万元,启动建设汽车排气管和水泵双百万只生产线,投达产后年产值可突破1亿元。龙成冶材集团与武汉长江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合作,引进高级人才30多名,开发出汽车卫星导航仪电子地图数据库新产品,已投放深圳、上海、北京等市场。四是围绕旅游资源开发抓招商,壮大旅游产业。先后吸引台湾民间资金400多万元,开发了哪吒故里景点,县外社会资金800多万元开发了寺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创新运行机制,确保特色县域经济的高效有序发展 西峡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机制,使特色县域经济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调控下快速推进。一是领导机制。强化对特色产业的领导,设立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坚持县、乡两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县四大家领导分包特色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套领导班子,一个工作机构,一套奖惩办法。同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把专家智力引入决策的全过程。依托中国林科院,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兴林示范基地县”,培育了一大批名优特林果新品种,提升了林果产业;依托中国医科院,被确定为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引进了名贵中药材品种,优化了中药材产业结构;依托中国农科院和河南农大,使食用菌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依托北京大学编制了《生态旅游规划》;邀请武汉科技大学编制了《西峡2002——2015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战略规划》,为县域特色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人才支持机制。重点抓好党政领导和企业家两支队伍建设,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上,坚持看实绩用干部和“特色工作无位次、干部使用无位置”的用人导向,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考察、识别和任用干部,把广大干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加强素质建设,重点提高各级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并根据干部的能力确定其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经济主战场建功立业。近年来,西峡提拔的干部中,90%来自经济建设第一线。全县共有386名机关干部到企业从业,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就达53名。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上,坚持做到对企业家队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家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筹建西峡县企业家创业家园为载体,形成全社会尊重、支持、学习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同时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和保护企业家的干事创业激情。目前,在西峡已形成了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以孙耀志、朱书成、李书成、程武超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如企业家孙耀志领办的宛药集团,已发展成为经营制药、汽车配件、妇女卫生用品、药用包装四大产业,操控十四家公司,年产销8亿元,利税超亿元的现代企业集团;企业家朱书成创办的龙成集团已成为囊括炼钢保护材料、旅游、汽车配件、钢铁等领域的大型集团公司。三是目标奖惩机制。强化特色产业在目标管理中的地位,按照“强化单项、弱化综合”的原则,突出猕猴桃、中药材、食用菌、旅游开发、民营经济、城镇建设等单项目标,严格兑现奖惩。坚持每年对特色农产品“十佳”县内营销员、“十佳”外籍营销员和百名优秀营销员进行集中表彰奖励,培育壮大了一批专业市场、贮藏保鲜冷库和农产品购销队伍,带动了特色农业发展。制订出台了对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奖励的意见,对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重奖。仅2003年对全县发展特色工业的奖励金额就达533万元。强化对目标运行过程的监控,对特色产业,尤其是确定的重点工作,一阶段一督查,一阶段一通报,确保工作落实。四是市场运作机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配合”的思路,凡是社会能办的政府不办,群众能办的政府不办,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近年来,民营资本对城镇建设投资达2.2亿元,对旅游开发投资达2.5亿元。运用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市场经济的办法同农民打交道,不断优化县域农村经济结构。 五、优化发展环境,培植特色经济的竞争新优势 西峡县把环境作为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构建各种生产要素积聚的“经济磁场”,着力打造服务高地、环境洼地。在软环境上,西峡县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行政服务。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注册资本、企业登记设立条件、企业使用名称、投资人出资方式等限制,让创业者低门槛进入。最大限度降低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政策服务。对特色产业在土地利用、资金筹措、技术改造、人才培养、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待,取消了在经营范围、投资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三是法制服务。 组织对企业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查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破坏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信访稳定工作,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四是金融服务。引导金融部门对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产品提前介入、主动授信、积极服务;同时从企业信用抓起,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形成了银企互信互动的良好局面。积极组织举办银企洽谈会,为企业和金融部门牵线搭桥,协调各级金融机构,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硬环境上,立足于整合区域中心优势和相对地缘优势,力促硬环境上档次。投资3.5亿元,拓宽改造了县境内的G312、G311、S331和西淅公路,新建了一批旅游公路、县乡干线公路。投资1.6亿元,高标准配套建设了时代广场、鹳河大道等10多项市政重点工程,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了城区主干道路,县城绿化覆盖率由38%提高到43%。投资2000多万元,改善了县、乡通讯条件和电力设施。调整了城区布局,建设了商贸区、工业区、游乐区、住宅区等一批功能区,努力创造最佳人居环境、创业环境,使西峡的投资环境明显改善。2003年,西峡县被省政府评为“发展民营经济环境50优”县市。 相关专题:河南各地市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