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的三个字贯穿了15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15:55 时代人物周报 | ||||||||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行列里,江泽民三个字贯穿了15年。前13年,江泽民证明了他是一个卓越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者。在随后的两年里,他留任军委主席,保证了平稳过渡。现在,他辞职身退。邓小平开创的领导人权力交接体制顺利延续 -本报记者 李楠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9月19日,透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传出来的掌声似乎是前所未有的热烈而绵长。 这些掌声是给江泽民的。时间定格在2004年9月19日下午5点45分。在党内,现在仅有普通党员身份的江泽民,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陪同下,例行接见了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 从领导岗位完全退下的江泽民春风满面。此前,他刚刚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两年前,他卸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江泽民显得精神饱满,脸上挂着微笑。当胡锦涛请他做重要讲话的时候,他说:"今天来同大家见面,我感觉到非常高兴。"他在"非常"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并坚定地点了一下头。 接下来,他只讲了三句话:"第一,衷心感谢中央委员会接受我的辞呈。第二,衷心感谢这么多年来同志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第三,希望大家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努力工作,继续前进。我坚信,我们党的事业必定会不断地取得更大的胜利!" 这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向新一代领导班子交班的历史性一刻。这一刻前后的中国,没有出现任何的动荡,正走在平稳发展的路上。这一刻来得有些突然,但在情理之中。 这一刻,78岁的江泽民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惊人相似,却是向前一大步 台湾的《联合报》说:"江泽民的一小步是中共政治文化一大步。" 83岁的中国共产党在它发展壮大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没有找到最高领导层权力交接的恰当方式:不仅没有明确的制度,而且通常并不顺利。 中共第一代主要领导人都病逝在工作岗位上。83岁的毛泽东在逝世时仍然是党的主席,他的离去让那时的中国人感到绝望,他们相信,这个国家需要一个强人指明前进的方向。 邓小平在成为事实上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之后,就意识并提出了这个问题。他最早提出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是在1980年,在那一年8月1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领导制度中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他要求对领导、组织制度进行坚决彻底的改革。 为了让一批老干部顺利地从领导岗位上过渡下来,邓小平开创性地创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上决定不再设立这一过渡性机构。他本人也在中共十三大以后不再担任政治局常委,只保留军委主席的职务。 邓小平希望尽早解决接班人问题,但这个过程并不顺利。直到1989年,85岁的邓小平才把权力转交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 1989年11月9日,辞去军委主席职务的邓小平向出席十三届五中全会的全体人员告别,他身着灰色夹克走到大家面前,言简意赅:"一句话,感谢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全会接受了我退休的请求,衷心地感谢全会,衷心感谢同志们。"说罢飘然离去。 人们发现,邓小平和江泽民的辞呈,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信件的开头,他们写道:"中央政治局:我向中央请求辞去现在担任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权利传承显得更有计划性。胡锦涛在1992年便成为政治局常委,此后先后担任国家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在2002年下半年的中共十六大和2003年上半年的全国人大会上,他又分别接过了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担子。这一切,和外界所谓的分析与猜测几乎分毫不差。 在十六大上,江泽民退出了政治局,但保留了军委主席的职务。这一点他也很像邓小平。但他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样似乎是中国人的传统的工作。 新一届领导班子主持全面工作的两年,经历了严重如2003年春天SARS危机等诸多的考验,树立起亲民、务实的形象。 江泽民应当为此感到欣慰。也因此,在9月19日的会见中,他对未来显得信心十足。他看到的局面让他比15年邓小平告别时更有理由乐观。 十六大以后,人们就注意到一个新提法:党的最高领导人不再称为"核心",而是代之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现在,这个提法仍然没有改变。与此同时,政治局常委由7人扩大至9人,中央军委委员从4人充实为7人。这些都表明,中共不但完成了权力交接的制度化,而且进一步淡化了个人色彩,更加强调集体领导的体制。 这种局面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过去10多年来逐步形成的。海外的中国观察者们至今仍以冷战的思维来看待中国政治,希冀中共高层出现内耗。香港的《成报》对此评论道:"外界对这些深层次的变化往往没有察觉,甚至视而不见,才会出现各种不着边际的猜测。今次江泽民主动引退,给外界观察中国的方法上了宝贵的一课。" 缔造盛世中国 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前,江泽民在党内并不是最被看好的,甚至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党的总书记之后,很多外国人还把江泽民看作是"一个过渡性人物"。 那时的江泽民自己也觉得这次上升来得太过突然,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当选军委主席之后,他在讲话中这样说道:"这次全会决定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我感谢同志们的信任。我在四中全会说过,选举我当中央总书记,没有思想准备。这次决定我当中央军委主席,也没有思想准备。我没有做过军事工作,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深感责任重大、力不从心。党把这副重担交给我,我一定努力学习军事,尽快熟悉军队情况,认真地、积极地履行职责。" 但是,在接下来的13年里,江泽民不但证明了他是一个合格的党的总书记,而且证明了他是一个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中共十六大以党的公报的形式高度评价了"过去的13年",即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这段时间成为第三代领导集体标准的时间跨度。 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等等,是十六大报告对江泽民领衔中国的13年做出的概括性总结。如果说这些概括略显空泛的话,但支持这一信心的高速的经济发展却是硬指标:13年来中,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3%的速度增长,让陷入疲软的全球艳羡不已。当时的计委主任曾培炎更是将这13年称为"盛世"。 从1989年到2002年,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主要体现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十六大在既有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接下来的20年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世界的角度内看,中国更是抵挡住了风浪。上世纪90年代初,从戈尔巴乔夫被赶出克里姆林宫到齐奥塞斯库横尸街头,社会主义在全球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稳稳地扛住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并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丰富。13年中的最后几年,中国则经历了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中美南海撞机等重大事件,但很快从困难中走出来。2002年一年内,中美两国元首就会晤了4次。除了地球另一端的第一强国,中国还跟近邻搞好关系,有评论说2002的东盟国家"和中国绑在了一架战车上"。 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对"台独"势力的成功遏制、加入WTO、2008年申奥成功、积极参与世界格局的重建等事件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位在欧洲留学的博士说:"越是在国外走的地方多,越不觉得自卑了。" 普通民众也得益于外交的成果,入世打破了垄断,汽车等商品的价格大幅下跌,使得更多人能够享用以前的奢侈品;在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的恐怖的阴影之下时,中国的不树敌政策让普通中国人拥有了"无恐怖的自由"。 江泽民是中国稳定的国际局势的主要开创者。在担任领导核心的13年中,他出访超过30个国家。他展现给世界的不仅是一个温和坚定的中国领导人形象,而且是多才多艺的:他用英语主持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用英语同美国总统交谈,他和俄罗斯总统用俄语交谈,与日本首相说日语,访问拉美他用西班牙语发表演讲,他邀请美国总统的夫人共舞,在莫扎特用过的钢琴上弹奏《洪湖水浪打浪》,在公开场合演唱意大利名曲《我的太阳》。"毛泽东是伟大的统一者,邓小平是伟大的改革者,江泽民则是确定中国在世界事务中作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主要大国的应有地位的人。"伦敦经济学院一位国际问题专家这样评价江泽民。 新理论应对重要关口 十六届四中全会被称作是"重要关口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着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就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做出了决议。 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首度超过1000美元。有研究表明,人均GDP水平在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期间内,各种社会利益集团迅速形成,社会结构重新整合,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将成为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系统地总结和提出执政理论,这是中共在取得政权55年来的第一次。 这次跨越是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央做出的,江泽民时代的中共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扎实的探索。"三个代表"的提出和深化是这一探索的大成。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共产党要"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5月,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又对这一论断做了进一步强调。此后,"三个代表"理论不断被充实和完善,直至十六大被写入党章,2003年被写入宪法。"三个代表"理论在提出后,敏锐的观察者们就指出,这代表中共的指导思想的一次根本性转变,开始从一个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更有人大胆地预计,"三个代表"指引下的中共将变成一个全民党,它将在承认党内各种利益的前提下开放党内竞争。 胡锦涛任党的总书记以来,先后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这些执政理念和"三个代表"一脉相承。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更将执政理念细化为四个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依法执政的法制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 军事:夙夜在心 在13年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江泽民在"送一程"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他在前13年加强军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抓紧军队建设,他说这样做"就是要把军队建设的一些大事定下来,为交班打下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9月19日,江泽民的辞呈获得批准,但16日,新华社还在播发他签署的命令,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 1989年还直言自己缺乏军事经验的江泽民,一年后即对军队提出"五项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两年后,以江泽民为首的中央军委提出,军事战略方针要实施两个转变:从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此后,裁军50万、禁止军队经商、成立总装备部等一系列重大调整先后出台。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年来他关注军队建设的核心是"是否能打得赢,不变质"。 江泽民先后多次培养和提拔了一批新型的将领。2000年6月21日,江泽民向16位大军区正职以上军官授予上将军衔。2004年6月20日,江泽民主持下的中央军委又为15名高级军官警官晋升上将军衔警衔。 在退下军委主席岗位后参加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江泽民这样总结他作为军委主席15年来的工作:"15年来,对小平同志的重托,我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对军委主席这份责任,我是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来对待的,从不敢懈怠。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对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夙夜在心。" 香港和澳门虽然顺利回归,但在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任期内,仍然没有解决台湾问题。也因此,在最后一次出席军委会议时,江泽民再次强调:"我们要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决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一项重大政治原则。军队必须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做得越好,就越有可能争取到和平统一的前景。" 按照江泽民辞呈的说法,可以想见,最迟在明年春季的全国"两会"上,他将卸任身上的最后一个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委主席。对于中国而言,前面的道路不但很长,而且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