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全国八成黄瓜出自我们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4日20:48 城市快报
“全国八成黄瓜出自我们所”(图)

天津“黄瓜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半个世纪的黄瓜迷

  1954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侯锋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满怀热情地来到天津当技术员。一次在天津郊区搞调查,看到整片的黄瓜地由于霜霉病、白粉病而绝收,望着地头农民那痛苦而又无奈的样子,侯锋的心如刀割一般,当时就下了决心,搞黄瓜抗病育种,为黄瓜增产,为农民增收,为市场增量,闯出一条路来。从此侯锋就与黄瓜结下了终生之缘。

  改革开放以后,黄瓜研究所成立了。到现在这个成立不到20年的研究所,其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产品后,覆盖率竟然占到全国黄瓜种植面积的80%,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我们所建于1985年,刚刚成立这个科研单位的时候,我就在这个所里工作。19年来累计生产黄瓜良种320万公斤,推广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农民提供了2100万亩地的生产用种,创经济效益180余亿元,为黄瓜所创收入2亿元。”接受记者采访时,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所长助理、高级农艺师高象昶这样介绍。天津培育的黄瓜品种还出口到孟加拉、泰国、印度等国家。

  畅销全国的新产品

  黄瓜研究所拥有数千亩稳定的黄瓜良种繁育基地,实施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良种转化推广模式,建成遍及全国强有力的推广销售网络和“黄瓜王”站,不断以新的科研成果主导全国黄瓜种子市场,实现黄瓜科技产业化。“199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我们所成立了‘黄瓜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2001年11月改制成立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瓜研究所,成为天津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提起该所的发展,从建所开始就在这里工作的高象昶如数家珍。

  历经四十多个春秋的拼搏,育成津研、津杂、津春三代黄瓜新品种16个,在30个省市大面积推广,覆盖了全国黄瓜栽培面积的80%以上。育成的品种抗病性和丰产性居国际领先水平。侯锋院士对黄瓜抗病遗传规律研究独有建树,黄瓜F1的丰产性有一定优势,早熟性有明显优势,而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的抗性则属于多基因控制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同。上述品种还被朝鲜、日本、美国等国家引种栽培。该所科研人员通过黄瓜单倍体技术使分子生物学与遗传育种有机结合,使黄瓜新品种的研发时间由过去的3-4年甚至6-8年,缩短到1-2年,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该项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180亿的经济效益

  “侯锋院士认识到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良种繁育基地对农业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性,从1980年的几亩地开始,到目前辐射四省市的118个村、建成上万亩的黄瓜制种基地。在长达20余年的艰苦创业历程中,跑遍基地每个村,讲遍制种每块地。从浸种、播种、定植、插架、扣纱网、授粉、浇水、施肥、采种、收种各个环节他都身体力行,每年均讲课20村次以上,听课的农民达5000人次之多。二十多年来,讲课达500多村次,6万多人次。侯锋说:“我恨不得把技术的每个细节都讲给每个农民才放心!”70多岁的老科学家,在农村一蹲就是四十多天,赢得了当地领导与群众由衷的敬意。老专家与农民心连心,他所致力的事业深得农民的理解和支持。

  在健全的新品种推广体系推动下,黄瓜研究所1985至2003年共繁育推广津研号、津杂号、津春号、津优号黄瓜良种303万公斤。为各地提供了1820万亩地的生产用种,累计创经济效益180亿元。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