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认为中国正进入历史上第四个盛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16:36 《环球》杂志 | ||||||||
正在过去的2004年的秋天,一定会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刻下一道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印记。如果说秋天象征着成熟,这个非同寻常的秋季则标志着中国政治文明进一步走向成熟。 没有礼花,更没有阅兵,人民共和国以不同以往的特殊方式庆祝和检阅自己55年的历程。简约和平实并没有淡化这个特殊时刻的政治涵义。相反,特殊的背景为这个国庆的季节蒙上一层特殊的政治色彩。
今年是作为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式代议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50周年,是作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55周年。显然,节前对两大制度的纪念超越了传统“小庆”和“大庆”的一般意义。从领导人纪念讲话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蕴涵其中的深层意图。这是在一个恰当的历史时刻,对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一次全面而有特殊意义的总结。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经过近年的思考和酝酿,对如何在人大和政协这两大制度平台上发展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问题,已然形成更为明确的思路。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人大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政协是实现政治民主、确保科学决策、整合多元诉求的有效载体。把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重视和发挥政协作用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加以认识,并付诸提高领导水平和增强执政能力的具体实践,这体现了执政党的深思熟虑。 更直接反映执政党深谋远虑的,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这份被海外舆论称为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历史性文献中,执政党的隐忧与共和国的盛世形成强烈的反差。有舆论认为,由于新中国55年特别是近26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正进入继西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清“康雍乾盛世”之后的“第四个盛世”。但是,因缔造辉煌而理应自豪的执政党,似乎并不认同这样的乐观,反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世界、国家和执政党本身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的台阶,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敏感的关键阶段,既有利益多元、阶层分化的社会问题,也有改革面临深层矛盾的经济难题。四中全会前公布了一个官方研究机构的报告,这份很快被称为“盛世危言”的报告警告,2010年前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可能出现重大危机。党中央的“决定”更以明确无误的语气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不容置疑的坦率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种清醒和自觉的话语本身,就标志着执政党的成熟,而这正是推动中国政治文明的关键。 可以说,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原则框架内,执政党以改革、创新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启动了中国新一轮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第一次如此完整表述的执政理念,必然导致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从而也是国家的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实际,中国共产党是把加强自身建设当作了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执政党并不是天然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是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以及科学健全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来实现和体现自己的代表性。这既需要强化“一切为了人民”的意愿,也需要扩展“一切依靠人民”的制度。从胡锦涛到温家宝,领导人国庆前后的讲话,都引用了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句名言。胡锦涛还转述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人民民主是跳出历史兴亡周期律的根本途径的“延安对”,阐释“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的道理。邓小平曾说,共产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个秋天,人们当会进一步感受和认知中共作为执政党的本质,对人民民主制度的前景也有理由更加充满信心。 另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件,是中共实现军委领导班子的交接。这意味着十六大后中共领导集体新老交替的最终完成。权力交接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反映了中国政治的深刻变化,也必将对未来制度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当今世界不仅争于力,也争于制。经济增长和经济转轨的巨大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大国。无疑,建设政治文明大国也是我们的目标。可以确信,沿着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道路走下去,实现这一目标不会久远。(木人)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