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轻凌绿波解新诗 多情志摩轻轻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21:27 城市快报

  记者 黄 卫/城市快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据本市诗人、天津图书馆馆员王向峰介绍,1923年7月,回国不久的徐志摩,在天津文学团体绿波社的邀请下,来到南开大学暑期学校讲学。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近代英文文
学》十讲及一次讲演《未来派的诗》。这一次,在天津居住的时间约15天左右。但正是这15天,为天津刚刚兴起的新诗创作带来了缕缕清风。

  “一条小河上,两个肥兵官在桥上打了起来,彼此不相让,两边的兵只好在旁边呐喊,却不敢前近。忽然扑通一声,两个肥兵官全跌到水里去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咦!后面的那段诗好熟悉,不正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1897~1931)那首有名的《再别康桥》吗?至于前面的那几句,又是谁写的呢?也是徐志摩。1923年7月30日在南开大学暑期学校,他即兴创作了这首相当前卫的未来派新诗。

  春风摆柳 “绿波”请来徐志摩

  据本市诗人、天津图书馆馆员王向峰介绍,单单按照时间计算,成名后的徐志摩居住天津的时间加起来不会超过20天。1923年7月,回国不久的徐志摩,在天津文学团体绿波社的邀请下,来到南开大学暑期学校讲学。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近代英文文学》十讲及一次讲演《未来派的诗》。这一次,在天津居住的时间约15天左右。但正是这15天,为天津刚刚兴起的新诗创作带来了缕缕清风。

  “早在20世纪20年代,赵景深、焦菊隐等人在天津发起组织的绿波社,成为新文学青年的聚会根据地。该社成员大都热衷于新诗创作,因此对徐志摩的‘西洋体’诗颇感兴趣。1923年6月徐志摩在北京做了《诗人与诗》的讲演,后经滕沁华、朱大楠整理成文,发表在赵景深主编的天津《新民意报》副刊《朝霞》上。这时,绿波社里的年轻人对于徐志摩有了更深的认识,由此也激发了邀请徐志摩来天津讲课的念头。经过赵景深与焦菊隐等人的努力,徐志摩答应在暑假期间到南开讲学。”王向峰告诉记者。

  唯美诗风 文学青年挤爆课堂

  早在1916年,年轻的徐志摩曾就读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再赴英国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以后,徐志摩开始创作新诗,行文飘逸,语言优美,深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要领。1922年归国后,徐志摩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在国内引起关注。1923年,他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与各个社团、流派,各种报纸、杂志广为联系。王向峰介绍说,天津当时新崛起的一些年轻人,尽管诗歌作品不少,但局限于对外界了解不深,在作品上稍显欠缺,更希望与徐志摩进行交流。以文学评论见长的赵景深,当时曾评价这些年轻诗人的作品:“在艺术方面,我实在不能为其掩饰,确实是平常些。”

  徐志摩应邀到南开大学讲课,绿波社在津社员均参加了听讲。徐在津讲课半个多月,由赵景深、焦菊隐详细记录了《近代英文文学》十讲及一次讲演《未来的诗》讲稿。讲课期间绿波社社员曾经去徐的住处拜访求教。席间,谈诗论文,徐志摩鼓励他们要多研习外国文学和翻译外国文学名著,并要多多阅读莎士比亚等名家原著。徐志摩离津前夕,绿波社成员邀请他到该社茶话叙别,并摄影留念。由于徐志摩在津发表诗作及在南大讲课,培养了不少文学青年,一些文学青年对他均以“师”相称,以后过从甚笃,交谊甚厚。

  赵景深在《志摩师哀稿》一文中就谈及:“我对文学发生兴趣,是由于两位师长的鼓励,一位是洪北平,一位徐志摩。”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南开大学的讲堂场场爆满,融入诗歌境界中的青年,聆听了海外诗歌新风的声音。

  大师新锐 场场均有重头戏

  谈及当年的那次讲课,王向峰同样流露出一种羡慕的表情。“在当时的年代,能够聆听徐志摩的讲座,不亚于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徐志摩一生执拗痴迷地追求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爱、自由、美”。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

  “徐志摩曾在《自剖》一文中写道:个人最大的悲剧是设想一个虚无的境界来谬骗自己,骗不到底的时候,你就得忍受‘幻灭’的莫大痛苦。”虽然也常感幻灭的痛苦,但在美好的幻境里,诗人无疑可以找到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抗的精神世界,使得他那颗受损的灵魂得到抚慰。再者,对于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质和激情的诗人来说,他往往能在幻想的理想世界里找到灵感的泉源,使心灵想象的翅膀得以自由翱翔。

  徐志摩的这种感受何尝不是那时的一些年轻人的想法。因此,当徐志摩开始讲解《近代英文文学》时,年轻人的心立刻就被他紧紧地拉近。“在那十次讲课中,徐志摩以‘文学的兴趣’作为开场白,开门见山地否定了小说作为娱乐性的功能。”王向峰向记者介绍,“徐志摩向所有在场的听众讲解道:‘人的品格是以书为标准的,读书是一种艺术……我们读书应当对它有种批评或是见解。’”带着这种观点,徐志摩实际提出了一个新的出版标准———精品!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志摩的诗歌、散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读,优美的语句,精品意识正是他所追求。”接下来的九次讲课中,徐志摩系统讲解了文学的同化、外国文学大师及其经典作品……对于希望了解外国文学流派与发展历史的年轻人,徐志摩还开具了别具一格的书单。每场讲课结束后,恋恋不舍的年轻人总要聆听一首徐的新诗方能离去。

  诗人凋落

  传说飘荡在天津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京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身在上海的徐志摩欲前去捧场,结果飞机失事。徐志摩的不幸遇难,在诗坛引起极大震动,惊起一片哀婉之声。

  据王向峰介绍,在徐志摩遇难后,天津的诗坛有这样一个传说:在飞机失事的前一周,徐志摩忽然到剧作家熊佛西家做客,没有事先约定的熊佛西感到十分不解,因为每次徐志摩来之前,都是事先约好。在熊佛西的家宴上,徐志摩赠送给熊佛西一本诗刊,并不无伤感地说:“可惜这里的作者多数已经凋落(去世)。”熊佛西性好调侃,刚想说:“志摩,后继者将属君乎。”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时过一周,就传来徐志摩飞机失事的消息,令熊佛西痛苦不已。正如徐志摩诗中那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迎娶陆小曼

  天津益友帮大忙

  自从南开讲课一别,徐志摩再没有长住天津的机会。偶尔从天津路过,也只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留给天津作为纪念的,却是在他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中那首《三月十二日大沽口外》:“今夜守在大沽口外:绝海里的俘虏,对着忧愁申诉……”但,没有长住天津的徐志摩真的与天津断了联系了吗?那倒不是。徐志摩在“暗中”与天津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理事崔国良告诉记者,南开话剧的倡导者张彭春与徐志摩有极好的私交。南开倡导话剧时,张彭春给在北京的徐志摩写信,请求他帮助搜集介绍诗歌话剧的书籍,徐志摩欣然应允,并自费给张彭春搜集相关图书。1929年11月19日,张彭春写信向徐志摩表示感谢,说“现收到‘诗歌’与‘戏剧’书籍118部,拟设立单独展柜在校陈列”。

  崔国良介绍说,南开中学毕业班(男校)在1929年还上演了徐志摩与陆小曼合编的剧本《卞昆岗》,这部三幕话剧虽然剧情一般,但南开学生表演起来绘声绘色,将一个爱情剧完整地呈现给即将离开的学校。

  多情的徐志摩在1925年陷入与陆小曼的爱情泥潭,尽管两人的结合遭到社会乃至家庭的反对,徐志摩还是做出了最后的选择。在准备二人的婚礼时,徐志摩却开始为难,自己的恩师———梁启超无论如何不肯担任证婚人。

  这时,徐志摩想到了好友张彭春。崔国良告诉记者,在张彭春与胡适两人的劝说下,梁启超终于点头同意了这一请求,但任公却说必须让他在婚礼上行训斥礼。在北京婚礼进行时,大庭广众之下梁任公“骂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如果没有天津好友的出面,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恐怕要减色不少。

  浪漫诗人 妙言精解“未来派”

  徐志摩的诗及在津的讲课活动,在早期天津文坛有着广泛的影响,对天津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一个浪漫主义风格与唯美主义风格的诗人,徐志摩应当更多向当时的年轻人讲述英国浪漫诗歌的内容,甚至包括雪莱、拜伦等人的精美作品。但恰恰相反,徐志摩向当时的这些年轻人讲述了并非为他擅长的诗歌流派———未来派。

  “未来派诗歌是1900年以后,由意大利人马拉尼蒂(Maranetti)创作的一种诗歌风格。他觉得许多人把意大利都当做图书馆或是博物院,专门考究古代的文明,蔑视现在他们的艺术,心中极为愤恨,于是主张破坏意大利旧有的一切文明,无论雕刻绘画建筑文学,一概不要,另外创造新的。一个作者只有20岁到40岁可以算作他著作的时期,此外的作品便须毁过重做。未来派诗人认为,‘现在’的一切都为物质所支配,眼里所见的是飞机、汽车、电影、无线电以及密密的电线和成排的烟囱,令人头晕目眩。未来派觉得外界现象变了,情绪也应当变,所以也就依着这样的特色来创作他们的诗。是由内感发出,使人沉醉,自己也沉醉;能把泥水般的经验化成酒,乃是诗的功用。千变万化,神妙莫测,极自然地写出,极不连贯,这便是未来派诗人的精神,他们觉得形容词是多余的,可以用快慢的符号来表明,并且无论牛唤羊声,乐谱,数学用字,斜字,倒字,都可以加到诗里去。他们又觉得一种颜色不够,于是用红绿各色来达意,字也可以自由制造。他们是极端的诚实,不用唯美的语句,铲除一切的不自然。未来派的人对于现实不满,不但不来超出世外,反将目光瞄向未来。未来派诗人讲求迅速,例如坐车总要坐特别快车;刺激,爱看官能感觉的东西;宣泄,听音乐爱听大锣大鼓;个性,实际上是倡导个性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但是,徐志摩本身不是这种未来派诗歌的代表,也对这种题材的诗歌没有过多的研究。为什么他却在南开的课堂上讲解这种诗歌呢?这又说明了徐志摩的一个长处,即使不是‘我’的喜好,但作为一种诗歌的流派,还是应当介绍给聆听的年轻人,让他们了解。”

  王向峰说,徐志摩在演讲中,较为系统地讲述了未来派诗歌的特点,并在演讲结束时,仿照未来派的风格,即兴做了几首“小诗”,上面那段“一条小河上……两个肥兵官全跌到水里去了”就是其中之一。“在我看来,这首未来派诗,还是有‘徐’诗的影子,好像不太成功。”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