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旱区--人在圪梁梁上水在沟(1)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18:09 安吉生态文化节组委会 | ||||||||
走在吕梁山里,面对遍地的山峁沟梁,面对那少有树木的丘丘壑壑,你会产生一种悲凉的感慨。那一条一条沟壑,就这样纵横着、交织着、网络着。把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把大道小路弄得起伏上下。大地沧桑,黄河擦着她的肌肤奔腾而过,带走了泥沙,也带走了水
吕梁山缺水。老百姓家住黄土高坡,取水到沟底,垂直距离平平常常也要超过一百米。一眼望下去,羊肠小道像燃起的一柱香烟飘荡的烟绳,细细地一缕,在壁立陡峭的土崖上缠来绕去,担一担水来回一趟至少得一个小时。担水的汉子婆姨们,走在兔子都难立脚的小路上,气都不得换,因为中间别说是歇脚,就连一个换肩的地方都没有。时常有驮水的牲口从坡上摔到沟底,庄户人心疼那牲口,也心疼那两只木桶。 缺水和贫穷的地方并不缺乏歌声,谁不会唱那“二小妹妹”:“哥在圪梁梁上妹妹你在沟,会不上哥哥你招一招手……”但论起吃水的艰难,有的地方已给它改了词儿:“人在圪梁梁上水在沟,赶上毛驴驴下河去拉水。” 缺水这一现实,直接影响到山区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饮食结构,大部分地区以蒸食为主,蒸莜面、蒸土豆、蒸黄糕、馏馍花,一锅水蒸煮了庄稼人的日和月。蒸食的传统,不仅仅是节水的选择,而且是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蒸馏剩水可以洗锅涮碗,洗罢的泔水澄清之后,或者重新作蒸馍水,或者洗脸;洗毕脸的水还不能倒掉,攒在一个盆子里,再喂猪、牛、羊…… 这是个村子叫岳家山。见了村委主任,问怎的吃水,他说,祖辈人都是到沟底里担水,来回五、六里。遇到大旱天,沟里的水少了,几个村子纷争,甚至挥动老拳。最后沟里也没水了,也不打架了,可就要到20里外的白家山去拉水,是买人家的水。水能买起吗?村穷人穷啊,……旱井在山区,是古老的、传统的。如今解决吃水,仍然是打旱井。打旱井可是个见功夫的活儿。有的人可能一学就会,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学不会,打下的井三天就开始渗漏了。旱井制作的主要材料是红胶泥,和红胶泥之前,先用细柳条将红胶土来回抽打十多遍,把颗粒打碎,过罗,胶泥才能充分和合。这之后,就是在纺锤形的旱井壁上凿出一个个小窟隆,然后将胶泥钉塞进去,以与面壁上抹的胶泥紧密结合。再以后,就是往抹好的泥壁上抹胶泥。每抹一次,须将面壁一寸一寸地捶打结实,如是者三。就这质量还不能保证,打十个井,成六、七个就很不错了…… 我在吕梁山的中段采访时,几天来下了一场接一场的小雨,把暑天的溽热为之一扫。穿行在山川沟梁间,我看见那一道道梁、一道道沟上分明已有了连绵的绿色。尽管它还不是大片大片的森林,不是无边无际的林海,但毫无疑问,那是吕梁山的希望之所在。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浙江安吉生态文化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