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云南农大校长朱有勇:生物多样性确保粮食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13:32 瞭望东方周刊

  


  生物多样性确保粮食安全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文宇/云南报道

  今年世界粮食日前夕,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总部举行颁奖典礼,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朱有勇教授提出的“生物多样性预防和控制作物病虫害”理论和技术获得了“2004年国际稻
米年科学研究奖”一等奖。

  科技界人士认为,这项发现为科学控制水稻主要病害稻瘟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稻米生产提供了安全、环保、可持续增长的方法和技术。

  10月25日,朱有勇在“春城”昆明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

  《瞭望东方周刊》:生物多样性如何促进粮食安全呢?

  朱有勇:今年国际粮食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这是国际共识,即通过生物多样性获得多重粮食的保障供应。

  从粮食的遗传资源来看,仅种单一的现代品种,以前老品种具备的优质遗传基因就会丧失,而我们目前对老品种究竟有多少基因并没有完备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这些世代宝贵的基因源,一旦丧失将无法找回。维护生物多样性,保存遗传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之本。

  植物之间本身就有相克相生的作用,这种作用也来自于生物多样性。化肥农药的使用历史不到100年,但现在我们不用农药、化肥已经不会种庄稼了。在石油农业前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稻作史,千年的传统农业依然带来了五谷丰登,靠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现在大量依靠化肥农业是不可持续的,才几十年的时间,石油农业就造成了大面积环境污染、土壤板结等问题。

  传统农业得以绵延千年,并且土壤越种越肥,规律就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现代农业追求高效益,采用标准化生产,大量只种单一品种,但是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顾虑。

  《瞭望东方周刊》:转基因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工业化生产的方式,而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多样性,其中有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冲突,二者如何平衡?

  朱有勇:我觉得如果处理好微观与宏观的关系,二者并不对立,转基因技术对提高农作物品质和抗病虫害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但是从长远来看,最好的方法是在使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同时,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要恢复生态的平衡,宏观上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微观上可以利用转基因等生物科技改良品种。

  这种关系的处理应由政府考虑,必须从品种布局、安排、轮换上进行通盘考虑,布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立体呈现。

  《瞭望东方周刊》:新兴的农业科技中越来越多的存在着多重利益关系,国家如何平衡这些利益和农民获利间的冲突?

  朱有勇:利用生物多样性抗病虫害的研究来源于传统农业,目前致力于生态农业研究的项目多半是公益事业,不增加农民负担。

  传统生态农业技术,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研究者无法获利,所以没有新兴科技炒作的热度,也没有大型的商业公司出资支持科学家研究,这是一个生态农业的弊病。

  转基因是有利益驱动的,当科学家研究出一种转基因作物并获得专利,卖给大的商业公司如孟山都等跨国公司进行商业开发和推广后,双方都可获益。国家应该重视常规技术,走出传统农业就是落后的误区,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公益性研究中,而对于可以促动企业参与的项目不再重复投资。

  稻米寻根

  10月20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族的“十月年”为各地游客呈现了一份民族文化的饕餮盛宴。“十月年”是哈尼族的最大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全文]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