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臀”被扎强验车 七千车夫不拉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21:15 城市快报 | ||||||||
记者 沈 沂/城市快报 1936年7月21日,英租界的清晨,和往常一样的清晨,只是街道好像少了点什么。上班的人们开始三三两两走出家门,“洋车!洋车!”居然没有那一声声熟悉的“来了,您哪”的回应。再多走两步,高声喊:“胶皮!胶皮!”怪了,要说这“拉胶皮的”耳朵比谁都尖,平常连第二声都不用,便麻利地到位,今儿是怎么了?
1936年7月21日,英租界的清晨,和往常不一样的清晨。英租界所有的人力车都“蒸发”了…… “听父亲讲,1936年天津英租界爆发了一场人力车夫大罢市,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让英租界人们的出行乱了套。”65岁的王琦珍家住北京,但她已过世的父亲王久也当时却是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的公务员,“听父亲讲,这次大罢工是源于英工部局突然要求验车。” 弹簧扎“洋臀” 英人要验人力车 1936年7月,人力车夫们刚刚纳完当月捐,就接到英工部局的通知,从8月份开始调整纳捐办法,凡纳捐的人力车必须先经过“验车”这个环节。这突如其来的规矩让所有的车夫和车商都蒙了,根据《益世报》的说法,英工部局对于验车一事,“并未发表理由”,但民间却出现了另一种说法。 “据父亲回忆,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王琦珍讲述说,一天,有一个英商怡和洋行的洋人搭乘人力车,没走多远车垫里的弹簧条突然断了,冒尖的弹簧无可避免地扎了洋人屁股一下。“尊臀”被扎,洋人勃然大怒,气急败坏地辱骂车夫。 这还没完,他直接到英国工部局面见局长,要求检查纳“英国捐”的7000多辆人力车的弹簧垫子是否坚固,以免伤害洋人屁股。 于是乎,这位局长便立即下令传唤全体人力车夫,8月伊始便开始大规模登记验车。验车损生意 车商集会要抗议 1936年7月11日,天津下起了蒙蒙细雨。上午9点,天津市政府的门前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胶皮车业公会代表李凤梧、洪玉潭、李春华、鲁文魁率领车商百余人,携带呈文,希望市政府能出面代为交涉。 据资料记载,英租界内的车商当时共有500余户纳捐之车,共计7000余辆,每辆每月向英工部局纳捐1元,人力车夫谋生艰难,而验车一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益世报》载,英工部局曾经于1928年,实行过拉验纳捐办法,对于受验车辆,待遇极恶,凡是车身破旧的,统统罚款1元。先不论这1元钱对于人力车夫来说有多么重要,单就验车等候时间来说,就让他们备受煎熬。验1辆车需要1个小时,车夫无法揽客人,这1个小时的流失简直就是眼睁睁看着钱掉进下水道。 后来,经过交涉,验车取消。而此时旧事重提,“其损害之巨,实不啻致车商于死命”,车商车夫难以忍受,同业之间数次集会商量对策,最后,决定如果没有适当的解决办法,就退捐罢市。 协商无回信 七千车夫一致罢市 所谓“退捐罢市”,就是将英租界的捐牌从人力车上摘除,再也不从英租界内行车。而这种做法使得英租界地域不能通行,路线隔断,车商车夫物质损失甚大,一旦实行,必须怀有“牺牲”的决心。 所以,在“退捐罢市”之前,胶皮车业公会也试图寻找“适当的解决办法”,他们在英租界当局开始推行规定拉验办法时,曾经函请变通,但对方却说,拉验办法对车商无妨害,工部局每日可验车900辆,每辆最多1小时验讫,车夫于租价上之损失,平均不过2分钱,实不关痛痒。 既然不验车是不可能的,公会方面便又向工部局发函,系表示“局方验车本意,乃在取缔旧车,建议可由巡捕随时注意,遇有车身敝旧者,可记下捐牌号数,通知公会,当负责使之修理整洁”。但公会没想到的是,这封信函犹如石沉大海,多日未获圆满答复,7000余人力车不得不走出了“退捐罢市”这一步。 摘除英捐牌 坚决不去英租界 1936年7月20日,500余家车商的7000余辆人力车将所有通行英租界捐牌摘除,统一交给胶皮车业公会退捐委员会收存。公会料想当日摘除捐牌后,英租界将极鲜见人力车通行,转日必然完全断绝,居民出门无所代步,当有“行路难”之苦。 果然,时至21日,从早晨六七时起,只见有人力车由英租界去中国地放空车,却不见有任何车夫拉一个座。“到了8点左右,外国领事馆和驻军机关,以及各洋行、码头的华洋职工出门上班时,大声喊叫‘胶皮’,而不见有‘胶皮’到来;又喊‘洋车’,也不见‘洋车’答应。”王琦珍描述说,立时群情哗然,莫名其妙,居民们上街观看,议论纷纷。 偶尔发现一两辆空车,也是匆匆忙忙地跑向中国管界,虽然有手提指挥棒的英国巡捕,大喊:“打住!”但车夫却头也不回,大步流星地跑出租界。更有的乘客高声叫道:“多给钱!”甚至以高出平时数倍的车钱相诱,而车夫则侧首笑着说声“对不起”,加快步伐跑向中国管界去了。 租界想对策 “铁闷子”接送职员 王琦珍慨叹了一声说:“行路难呀,我父亲上班去,人力车夫只肯把他拉到英法租界的交界处,便一步也不肯往里走了。好在英工部局调集了一批大卡车停在英租界内的各重要路口,将持有英领事馆、英军司令部和英工部局工作证的人请上车送往工作地点。我父亲才算能正常上班。” 这一天,开滦矿务局、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等外国企业;汇丰、麦加利等外国银行也都各自出车接送华、洋职工。英工部局命令界内公共汽车及捷隆汽车行,加开长途汽车,往来奔驰在英法租界,甚至把押送犯人的“铁闷子”大汽车也派到指定路口接送该局的华人低级员工上班,然而这些人则认为坐囚车不吉利,宁可步行迟到,也不肯坐“倒霉”的囚车上班。 越界逮车夫 法租界抗议放人 如果真的是因为洋车扎了洋人屁股,导致了这次验车;那么此次验车罢市,却真的让洋人如坐针毡了。 罢市刚刚一天多的时间,英工部局便开始恐慌了,一些非常招数也出手了。 7月22日中午12点多,瑞记车行的贾连贵在法租界拉了一个客人,说是送到英租界边儿上就行。贾连贵挺高兴遇上了这么一位通情达理的客人,没想到,刚到英法租界交界地,车还没停稳当,呼啦蹿上来几个英工部局的便衣巡捕,就把他抓走了。就这样,先后有瑞记、益记等厂车夫贾连贵、刘庆益、吕锡章、张希印等十余人被诱捕。 这些便衣巡捕没折腾多长时间,就被法工部局知道了,他们大为不满,认为英工部局违法,越界捕人,当即派人与英总领事交涉。《大公报》报道,到了下午4时,被捕者全体被押往法工部局,由法工部局通知各车厂,前往领取洋车,保释车夫,未予惩罚。 “高薪”没人要 发表声明说软话 一计不成,再施二计。英工部局打探到,教堂后有一李姓人家中,零散寄存着几个车商的人力车,大约30辆。英工部局对几个车商下了通牒:立即雇佣车夫拉车,在英租界通行。甚至高“薪”利诱,答应由工部局给予车资每车1元,车夫每人四角。否则扣留所有车辆。车商们知道后,既没有趋于小利,也没有避于扣车之害,只是愤慨又添了几分,纷纷表示,宁可牺牲这30辆车,也不能让英工部局破坏罢市的局面。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英工部局通过媒体发出声明:“英国工部局因社会一般人士对于该局所拟检验公用人力车辆之方针及目的,所得消息,显与事实大不相符。” 所以英工部局便在《大公报》上刊出4条声明。(一)检验人力车的目的,只为注意观察该车辆状态,是否清洁、卫生、安全、适用而已。对于车夫,并没有要求缴纳罚金,或其他处罚之意;(二)每年检验,绝不超过二次;(三)每辆车循列停留待验的时间,只需一二分钟,任何车辆停留时间,绝没有超过一小时的,车夫如果因为拉验车辆所致之时间损失,由工部局酌情补偿; 最后一条中,英工部局还不忘表白说,这一次要求检验车辆,完全是为了车辆安全着想,是非常合理的。 六协议双方满意 人力车再现租界 就在市民等待看这场风波如何收场的时候,25日的报纸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本市人力车夫,反对英租界工部局实行洋车拉验办法,致起重大之罢业风潮。经商会方面调解,市当局乃于昨日与英工部局商定六项办法,昨日下午三点时,英租界洋车,已完全恢复。至此一场风潮圆满解决。”这样大的风波怎么这么快就解决了呢? 原来,24日上午9点,市府第三科长潘玉清,社会局第二科主任韩祖培及公安局第四科长沈迪家,在社会局召集胶皮车业公会代表李凤梧等人谈话,并垂询各车商态度。到了10点便商量妥当。潘玉清等人前往英工部局,交换意见,英工部局也认为满意,表示接受。潘玉清等人返回市政府后,下午1点,遂通知各车商,双方所达成的6条协议。 (-)不论车长距英工部局远近,如洋车赴工部局拉验,由工部局给车夫饭资1角。 (二)洋车拉验,每年只限两次。 (三)拉验洋车,对车夫不准有留难情事。 (四)英租界车牌号码一律取消,日后出租洋车数目,不加限制。 (五)此次因罢业风潮,致被捕之洋车夫,由胶皮车业公会,出具证明,准予释放。 (六)上述条件,双方同意,车夫应即时恢复通车。 1936年7月24日下午3点,英租界的人力车,终于又出现了。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