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呼和浩特送别好书记牛玉儒专题 > 正文

呼和浩特民众冒雨为好书记牛玉儒送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07:54 新华网
呼和浩特民众冒雨为好书记牛玉儒送行(组图)
在牛玉儒同志骨灰安放的日子里,很多呼和浩特市的普通群众都自发的冒雨走上街头为他送行
呼和浩特民众冒雨为好书记牛玉儒送行(组图)
10月30日,残疾老人孙震世在家中看电视。这台电视机是2003年春节前夕牛玉儒慰问贫困户时由民政部门统一发放的。 张曦 摄
呼和浩特民众冒雨为好书记牛玉儒送行(组图)
牛玉儒的二哥二嫂谈起弟弟的去世一脸悲伤。陈知春 摄

  新华网11月25日电(记者陈知春) 厚厚的一叠照片记录着一位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一位人民的儿子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的身影:有他生前在与台商洽谈招商引资项目谈笑风生,有他视察呼市赛罕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他
在贫困户家中慰问嘘寒问暖,也有他在城市建设工地中奔忙汗流浃背,还有他临终前一个月在呼市九届六次全会上发言振奋人心……

  一张张旧照片让我们看到牛玉儒同志平日里生动鲜活的形象。如今阴阳两隔,玉儒能否知道,在他去世后的日子里,人民是怎样地怀念他……

  一位残疾老人含泪告诉记者:“牛玉儒是好人”

  挽联、花圈、黑纱。在牛玉儒骨灰安放的日子,天下起了雨,好像在哭泣。灵车走过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这里有他在呼和浩特担任市委书记400多个日日夜夜为城市改造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沿途是上千名自发来为他送行的呼和浩特市民,胸戴白花,手持横幅“沉痛悼念我们的好书记牛玉儒同志!”。在牛玉儒的追悼会上,仅能容纳500人的悼念大厅却挤满了800多人。门外更多的是几千名冒雨前来悼念的普通群众,他们伫立在雨中默默无语,他们眼含泪水在心中祝福他们的好书记一路走好。

  前往吊唁大厅吊唁的人群中拄着拐杖的肢残老人尤其引人注目,他手扶双拐,摘掉帽子,用一条腿勉强站立,仍然艰难地在牛玉儒的遗像前三鞠躬。

  这位残疾老人叫孙震世,当他回忆起与牛书记的一面之缘时,混浊的双眼泪光闪烁。

  2003年春节,身材高大的牛玉儒踏雪走进了孙震世老人的家门,他先问老人“老人家,您家过年有肉有菜吗?”孙大爷家里一向很少来客人,听到这样的问话,他毫不犹豫说出了实情“没有”,牛玉儒掀开了孙大爷家的米柜和抽屉,里面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他对随行的区领导说:“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贫困生活,可是我们要让他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接着他对老人说:“老大爷,我叫牛玉儒,是呼和浩特的市委书记……”听到这个名字老人眼前一亮,马上接过话头;“我知道,我知道,我从半导体里听说过您……”一听老人说半导体,牛玉儒反应极快,“老大爷,你家里没有电视机吧?”他当即指示随同的民政部门领导立即摸清全市所有看不上电视的贫困户,要求民政部门拿出专项资金统一购买电视机,一定要在除夕夜让全市所有的贫困户看上春节联欢晚会。

  这个春节,全市近500户贫困户与孙震世家一样吃着饺子、看着电视度过了一个和美团圆的节日。

  当孙震世回忆起牛书记在春节前走进家门,向他询问生活上的困难的情形时,他又重新摘下帽子,郑重地面对前方鞠了三个躬,“牛书记,好人呐!”

  在亲人眼里,牛玉儒是个 “六亲不认”的人

  牛玉儒在包头市任市长和在呼和浩特市任市委书记期间,他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了几万人的下岗再就业和“4050”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可是他却几乎拒绝了所有兄妹、亲戚、同学和朋友帮忙找工作的请求。牛玉儒家兄妹6人,5个是普通百姓。二叔从小将他抚养成人,可二叔家的孩子大多在农村务农,唯一的姑姑是厕所清扫员,姑父和大侄儿至今在通辽市蹬三轮儿。牛玉儒的妹妹牛继红说,“多少年来,三哥为素不相识的老百姓办过无数实事儿、好事儿,可亲戚们却认为他是个‘六亲不认’的官儿。”

  1993年开始,二妹妹、三妹夫先后下了岗,大哥的退休金也发不下来,这是关系到几家人生活的大事,牛玉儒却在电话中就拒绝了妹妹们的请求,“这事儿我不能管,下岗是一个普遍问题,我想的是怎么让更多的人实现再就业,而不是咱家那几口,你们自己要多想想办法,给别人带个好头儿。”

  牛玉儒的妻子谢莉说,“玉儒这个人真是太傻了。”牛玉儒每天工作繁忙,回家晚,可是早上又起得特别早。经常妻子醒来时,他人早走得没影了。上班前、下班后、休息日到城市各个角落“微服私访”是他的惯例。对此,妻子常常疑惑不解,他这样当领导是不是有点傻啊?可他却对妻子说:“请你多体谅我一些,我现在必须得这么干,上有组织重托,下有对老百姓的承诺,我这个市委书记别无选择。等我将来退休了,一定好好在家陪着你,给你做饭,干家务活……”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牛玉儒是个敢作敢为,具有优秀领导与决策能力的能人

  2003年4月,正值“非典”肆虐,牛玉儒临危受命到呼和浩特任市委书记。突如其来的疫情煎熬着这位新上任的市委书记。他学习各地抗击非典先进经验,将“防”与“治”紧密结合,果断地提出建立占地500亩,拥有800张病床的“SARS救治中心”,为全市最终取得防控非典的决定性胜利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防控非典过程中,他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防控“非典”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最终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

  抗击非典的攻坚战结束了,住在办公室里40多天的牛玉儒终于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家门,这时的他整个人已经整整瘦掉了6斤。

  在牛玉儒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的带动下,呼市上上下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一大批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相继落地,乳业、电子信息、电力、生物制药、有色金属和冶金工业等支柱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初步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经过艰苦努力,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GDP增速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首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在牛玉儒去世前的今年上半年,这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40元,增长25.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788元,增长33.7%。

  有人说,牛书记的病是因为繁忙的工作给累出来的,牛书记是被“累死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激情和活力支撑着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完)

  相关新闻
    央视东方时空:牛玉儒在呼和浩特的500天 2004年11月25日

    2004年8月14日,年仅51岁的牛玉儒永远离开了日夜牵挂的事业和市民。人们为他的离去而悲痛,怀念他在呼和浩特市充满激情的500个日日夜夜。央视《东方时空》在《东方之子》中专题介绍牛玉儒,以下是节目实录 ...[全文]

    南方周末:一个市委书记最后的493天(附图) 2004年11月25日

    一个慎用而又善用权力的人,一个将百姓冷暖装在心上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今天我们要向读者讲述的,依然是一个有关官员和权力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结局———牛玉儒,这个有“拼命三郎”之称的51岁官员的去世———留给人们的不但是无尽的悲伤和怀念,更留下一份内涵丰富的精神遗产 ...[全文]

    父亲给玉儒的信: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好官 2004年11月25日

    80岁的老人牛树仁在信中告诉儿子:“玉儒,你在自治区工作,咱家的事不必多操心。现在有一些领导犯错误,到最后已经悔之晚矣。我从不担心你会犯什么错误,就担心你能不能永远地去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好官……”此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好官”成为牛玉儒做各级领导工作的行为准则 ...[全文]

    瞭望东方周刊:一位市委书记的政治遗产 2004年11月22日

    25岁当公社党委书记,32岁拥有副厅级职衔,48岁任省部级高官——牛玉儒最清楚,手中不断加重的权力该怎么用。牛玉儒在市委书记任上一共493天,16个月,平均每个月招商引资20项...[全文]

    牛玉儒同志生平简介 2004年11月24日

    牛玉儒同志1952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一个革命干部家庭。1970年5月在通辽县农村插队锻炼。1971年12月在哲里木盟盟委办公室工作。197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文]

 

  相关专题:呼和浩特送别好书记牛玉儒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