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央视《中国经验》重庆篇:棒棒军的出路(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8日22:13 CCTV经济半小时
  介绍农民工外出

  姚代云,重庆市巴南区区委书记,在他的辖区内,有2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给他们找到婆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重庆市内的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姚代云盯上了千里之外的新疆。姚代云说:“新疆本身人口不多,面积很大,需要民工,我们这个地方人口比较多,有这方面的劳动力资源。”今年9月,姚代云去了一趟新疆的米泉市,对那里的劳务市场进
行了考察。姚代云表示:“最需要的还是技工,主要是搞暖气片的生产加工,它有煤烟煤灰,也是比较艰苦,当地的牧民农民,一般不怎么愿意做。”

  当地人不愿意干,我们的农民来干,姚代云看好了这个市场,经过和当地政府的协商,姚代云带回了米泉10家企业的劳务定单。姚代云告诉记者,“就跟他们劳动部门签这个协议,就是根据他的需要,我们有序地组织到他那个地方去,然后每年到了年终,新疆天气转冷下大雪的时候,我们又有序地把民工组织回来。”

  光靠政府去找,毕竟是杯水车薪,重庆市政府采用了一个市场运作的方法,每介绍一个农民到外面打工,政府给50块钱的奖励。

  政府倒贴钱给农民找工作,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江津市江南职业学校,每年年初都要南下北上,跑上海,江浙一带,去寻找劳务订单。该校刘校长告诉记者,“我们服装专业的学生和服装加工短训班的这些学员,在国内主要就是到浙江到上海,到福建,还有一部分到重庆,就这几个地方,我们就已经是供不应求了。”

  几年来,江南职业培训学校已先后和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78家企业签下了定单,并根据这些定单来定向培训学员。刘校长表示:“从2000年到现在,每年培训4000人到4500人。”

  记者算了一笔帐,如果按每输出一个学员政府补贴50元计算,输出4500人学校每年就可以有20多万元的收入,学校有收入,学员有出路,政府的百万劳动力大转移的工程也有了着落,看来这还真是个三全其美的办法。

  这个办法,有一个核心的思路,就是执政为民。政府急老百姓所急,想老百姓所想,而且是倒贴钱,给农民搞培训,找工作。我们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的农民工不仅受过培训,而且还有自己的品牌。农民工怎么还会有品牌呢?

  前面节目说到,为了完成百万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的工程,今年重庆市政府倒贴钱,为农民搞培训,找工作。画面上这些背着包裹,带着行李的农民正准备前往新疆,他们有1300人,由于人数众多,政府给他们包了一个专列,但他们并不是一支普通的农民工队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石龙技工”。石龙本来是重庆一个乡镇的名字,这里的农民工出来打工,都会一些技术活,后来当地劳动公司给他们注册了一个石龙技工的商标。别小看这个商标,在新疆,重庆农民工用这个名字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八一钢厂

  2000年,新疆的一家国有钢铁企业八一钢铁厂亏损了500万,濒临倒闭,当时来自重庆石龙的农民工们经人引见,要求承包这家工厂,刚开始,这家工厂对这些农民技工并不信任,他们立下军令状,交了20万元的押金,主动要求进行风险承包,300多名石龙技工开进了这家工厂,那么凭借石龙这块牌子,农民工让这家快破产的厂子扭亏为赢。

  那么,这些技工们为什么能凭借石龙技工这块牌子就能扭亏为盈呢?石龙镇镇委书记王成虎告诉记者,“我们把石龙技工这个品牌打造出来以后,就是由原来的简单劳动,把它变成社会非常需要的技术,还从过去的自发无序,到现在的有组织有计划,现在新疆地区的暖气片98%左右,都是我们石龙技工在生产。”

  有了品牌,石龙技工们凭它建立了自己的信誉,从2000年开始,石龙技工们一直承包这家企业,每年的产值达5—6千万,并将石龙技工的人数增加到2000多人,现在,他们用石龙技工的品牌在新疆,山西,黑龙江等地承包了10家企业,明年将增加3个承包企业。

  王成虎告诉记者,在新疆和山西等地,在在石龙技工这个品牌下,共聚合了2万多名石龙技工。他们在当地都有很高的信誉,拿的工资也比别人高。他们不仅包揽了这些地区95%的暖气片生产,还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如今,“石龙技工”这个品牌已经申请了国家工商局的商标注册。

  王鸿举:现在劳务也是一种商品,他有一个品牌,我们现在重庆的月嫂,就是帮助人生小孩儿的时候他照顾你,我们重庆的技工,叫石龙技工,车钳刨,现在不是有些地方开…很困难嘛,我们现在技术学校是专门有这样的一些培训。品牌,还有重庆师傅做菜,重庆烹调还是好手

  记者:这样一个品牌对于他们在城里找工作到底帮助有多大?一个品牌建立之后每一个人都会自觉的…

  王鸿举:是的,品牌就是信誉了,品牌也是一种信息,不是说现在沟通难嘛,他就认准这个品牌,找这个品牌,肯定为农民的就业提供方便,而且一般的说待遇也要高一些,工作也要稳定一些。

  记者:我们还听说很多故事,比如像有些包机,包专列为农民工服务?

  王鸿举:这个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但是它就是由政府出面组织,或者他们农民自己因为也这样的需求,就有新人的出来帮他们自己张罗。今年春节的时候,3月份,春节以后,3月份新疆摘棉花,地方政府得到信息,然后就组织这儿的农民愿意去的举手,报名,三千多人浩浩荡荡,组织专列开到新疆,新疆也是很高兴。在北京打工的,我们北京的建筑市场,重庆的农民工十万之多,他报酬比较高,追讨的工资到手了,心里高兴,没有过过瘾,租专机回来,农民工自己凑钱,这当然令人高兴,我们做出这么多努力进行农民工的转移,我们重庆自己得到了什么?这个呢,第一,就是在当前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高的情况之下,重庆每年农民工挣的钱就是180多个亿,这个对农村建设,农村发展这个作用就大了。第二,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农民的素质,出去见了世面了,学到很多东西了,必然会想很多。其中一些人,就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外出务工的人,现在已经衣锦还乡了。

  2004年,重庆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结果怎么样?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字,今年1—9月,重庆有序劳务输出15万人。全市实现劳务收入18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1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768元,增加109元,增长16.5%,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了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今年,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从棒棒军到经过培训的农民工,他们的命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节目一开始时见到的那个棒棒军冷新桥。

  冷新桥现状

  记者在一家企业见到了冷新桥,他正在车间里紧张地工作。今年年初,冷新桥扔掉棒棒,参加了技工培训班,4月,成为重庆威星橡胶有限公司的一名技工。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冷新桥便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他还带了十几名徒弟。每带一名徒弟,公司就给冷新桥50---70元的补贴,现在,冷新桥每月光带徒弟的收入就有450块元,加上本身的工资收入,冷新田每个月的收入就有将近2000元。

  当王鸿举说到衣锦还乡的时候,我们能体会到他作为市长的喜悦。2004年对重庆市百万农村劳动力大转移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他们找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农民也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按照重庆市的计划,到2007年,全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全部转移完毕。希望重庆2004年的经验,能够让农民都能找到出路。明天我们《2004中国经验》将聚焦中部农业大省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将讲述现代农业给河南农民带来的变化。

  公布一下我们栏目的互动短信留言号码,移动用户可以发短信到8003222,联通用户可以发短信到9850222。

  记者:曹莉、马洪涛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经济半小时》 首播时间:21:30

  重播时间次日:12:35

[上一页]  [1]  [2]  [3]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