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底下的腐败”何时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09:42 新周报 | ||||||||
目前,中国大陆共有350万辆以上公务用车,公车的不合理消费已成为各级财政支出的沉重负担。据统计,1990 年代初期到中期,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远远超过同期GDP增速。到1990年代后期,公车开支几乎 是当年国防开支的两倍,年耗用达3000亿元,相当于全国每年的义务教育总经费。 《新周报》记者李忠杰
新闻事件回放 《现代快报》11月22日报道:11月2日晚10点,江苏涟水县郑梁梅中学高三学生肖轼晚自习后,被一辆黑色 帕萨特轿车从身后撞飞。撞死肖轼的车是涟水县委的“苏HN0011”号公车,而驾车者是涟水县委副书记侯继海,侯撞人 后并没有停车。涟水县委日前证实,侯当时“私驾公车”是要去淮安市给父亲祝寿。11月17日,侯继海被淮安市委正式免 职。 《法制日报》10月11日报道:浙江瑞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彭希超和瑞安市国土资源局长林宝禄,违反规定 ,夜间私自驾驶公车外出,结果人被捆绑、车遭抢劫。近日,瑞安市纪委给予彭、林两人党内警告处分,并令其按有关规定赔 偿公车被劫所造成的损失。 公车私用之现状 “在我国一些政府部门特别是县市级政府部门,公车私用的现象比较普遍”,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称,现在很多地方 ,从市县主要领导到各部委办局领导都配有专车,因为是专车专用,所以专车私用往往就无人来管,即便有的地方出台了管理 公车的制度和规定,但也无非只是一种形式。 他提到《重庆晚报》的一则报道:9月3日是中学新生开学报到日,许多重点中学门前堵车严重,有的堵了几公里。 送学生上学的小车一族中,更多的是公车,其中不乏警车、路政、工商、稽查等车辆。 王贵秀言辞犀利:公车接送小孩的报道,年年报道年年依旧,不但得不到遏制,反而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买公车的单 位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能支配公车的人根本没把媒体的报道当回事。它是在公众眼皮底下的一种活动,极易造成较大的负面影 响。 浙江省政协委员陈肇基前不久在一次政协会议上痛陈:浙江省现有公车不少于10万辆,按最低标准估算,每辆车每 年更新费用2万元,一年更新费用便达20亿元。此外,每年新增一万辆车又是20亿元。每辆车每年司机工资、福利、油耗 、修理、保险、养路、洞桥费以4.5万元计,又是45亿元。这三项合计85亿元,相当于全省年财政支出的2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接受《新周报》采访时认为,公车私用在目前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很难得到扼制。 他举了身边的例子:自己有好几位朋友都在外地任职,他们节假日或周末返回武汉市,无一不是乘坐专车,有的甚至逗留数日 也是家常便饭。 公车私用之原因 江苏涟水县委副书记侯继海“私驾公车”撞人事件后,县委表示“此事最深刻的教育是省纪委早就三令五申,领导干 部不得私自驾驶公车,这说明我们的公车使用制度还存在漏洞。” 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称“自己在困惑”:作为一种公开的腐败,“公车腐败”竟然多年治理无果。这其实是“官 本位”在作祟。“官本位”强调既然有权,就该无偿享受公共资源,而按职务和级别配备工作用车很“正常”。 当然,对公车私用发生的交通事故,或被抢、被盗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实际上还是由公家埋单。这使公车私用的风 险近乎为零,这也是公车私用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武汉市委党校教授刘朝军认为,配车的人在单位多是些“头头脑脑”,相对于约束权力的艰难,“公车腐败”是寄生 性的,而不是根本性的,它是没有良性约束的权力的附属物,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得从相关制度层面着手。否则光治标不治 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还会“卷土重来”的。 公车私用之危害 全国政协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些公车出行只三分之一用于公事,其余都是私事,访友、旅游、送子女上学……另一大 腐败,是在修车和油料费中拿回扣,成为财政开支的“无底洞”。有委员提案,全国350万辆公车,一年消费3000亿元 ,而去年公布的国防预算才1662亿元。公车私用损失的不仅是国家的钱,还有执政党的威信、形象和公信力。 乔新生教授有一份调查,公车使用基本上是“三三制”:公务用车三分之一,领导私事用车三分之一,驾驶员自己用 车三分之一;车辆费用,修理和用油上的漏洞最大。为了鼓励司机修车,一些修理厂简直成了商店,连冰箱都给,谁家有个驾 驶员,连亲戚家用油都不用买。别小看一辆公车,个别司机心狠起来,一年在一辆公车身上少则捞它几万元,多则甚至捞它十 几万元。 刘朝军教授认为,公车私用是导致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削尖了脑袋往上爬的一个原因:一是可以利用职务、职权谋私 ,二是看中了职务消费这一块,当了官,有大房子住,有专车坐。按规定,县级干部不能配专车,但实际上各个单位的“一把 手”基本上都有专车,一些条件好的单位,不仅主要领导有,一些科里也配车。 公车私用之治理 近来,全国一些地方陆续推出了许多做法,以防公车私用,堵住“车轮下的腐败”。 上海出台规定,机关干部周末不用公车;南京政府机关公车改革是“三化”:公车分配货币化、公车服务市场化、公 车管理规范化。今年5月开始,南京政府机关取消所有公车,给公务人员发放数额不等的交通补助;武汉市的东湖开发区和沌 口开发区全部取消了公车。 针对“公车改革货币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认为,发放“交通补贴”的标准,要综合考虑,尽可能科学、公正 。不能仅仅满足于改革带来的行政总成本的降低,还必须要细化配套措施,要确保促进工作标准和办事效率的提高。否则,如 果降低成本的代价是牺牲效率,那么改革就可能走向反面。 王贵秀教授认为,进行“公车使用货币化改革”会导致间接吃“大锅饭”。他认为国外对公务车管理的先进经验可资 借鉴:瑞典用电脑帮忙遏制公车私用,车载的“公务”、“私车”按钮,必须按下一个汽车才能启动;博茨瓦纳的公务车为“ 红底白字”以与民用车区分,使用另类的粉红色汽油,在休息日提供这种汽油的加油站都休息,公务车无法加油;芬兰的赫尔 辛基市政府,则干脆只有一人即市长享有使用固定公务车的权利。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寿龙教授建议“让职务消费信息公开”。他认为职务消费是指有职务的人员,在履行职 务时所发生的费用。根据这一定义,只要发生的费用与履行职务没有关系,就不属于职务消费。目前,很多地方“车改”取消 公车发放补贴,这样的改革可能并不具备推广价值。因为汽车消费目前还比较昂贵,往往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还不像电话和 手机那样是大众消费,所以以这种方式进行改革,不会像手机补贴那样来得成功。但通过种种努力,在总体上对公车消费进行 控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关专题:新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