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燕赵都市报:万张照片能留住老街老巷记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2日13:23 燕赵都市报

  作者:张培元

  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大规模建设,一些老街老巷正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一些有特色的民房也消失了。为给未来的武汉留下一份全面的历史“记忆”,武汉市今年启动了“城市记忆工程”,对那些即将拆除的老式建筑和老街老巷,抢救性地拍下了1.8万多张城市细节照片,为城市建设一份完整的“记忆档案”。(12月30日《楚天都市报》)

  很多古老的建筑,就是一本本凝固的历史,它们见证了尘世沧桑,由于历史文化、民俗传说的浸润而古色古香。然而越来越多的老街老巷老房子,随着城市拆迁逐渐销声匿迹了。用照片定格那些饱经沧桑的“城市面孔”,立此存照以慰后人,好像有了一套“记忆档案”,用钢筋水泥堆砌的高楼大厦就与老街老巷有了因果,搭上了历史血脉,接续了前辈奋斗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种想法,无疑太天真了。照片毕竟只是一种图画,替代不了实物,只能留下房屋拆迁前匆忙的一瞥,而难以表达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馨香、民风的淳朴。拆掉了全部的老街老巷,我们将来向孩子讲述历史时,惟一的实物资料是照片,割断了文物产生的具像的历史环境,抽象的教育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最让人担心的,是“城市记忆工程”会为违规拆迁者提供更有底气的借口:既然照片就能留住城市记忆,何必再费钱费力保护那些老街老巷?

  被损坏的城市记忆无法复原,毫无生命力的照片只能让人更加伤感。在许多欧洲城市里,百年老屋与摩天大楼相映成趣,很多人把祖祖辈辈留下的老古董摆在家中的显眼位置,把古老家族的荣誉感写在脸上。我们的城市为什么就容不得一条老街老巷、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老房子呢?

  当代规划设计与历史古迹的结合点是城市文化记忆的延续,这种联结应该扎根在每个城市管理者的头脑深处。但愿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科学规划和合理保护开发文物古迹上,使不同时代的建筑都能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绵延连贯的文化语境下。而仅靠一纸照片留住“城市记忆”,是对后人的极不负责。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