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京报-核心报道专题 > 正文

国家拟立法整顿文物流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02:03 新京报
国家拟立法整顿文物流通(图)

  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常来此淘换古玩的“古玩虫”习惯自带小折叠椅长时间挑选。图/小蔡《新京报》制图/程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去年岁末,全国文物局局长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透露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全国共发生36起馆藏文物、寺庙文物以及田野石刻被盗案件,其中,只有7起案件被侦破,破案率仅为20%.在这36起文物被盗案件中,共丢失各级文物223件。案件发生率比去年上涨了近8成。

  一边是盗窃的猖狂,一边是走私和倒卖的猖狂,2004年12月29日,中国文物学会名誉
会长谢辰生用“失控”二字来概括这一年的中国文物保护局面。

  “中国文物的流失,已经形成国际化”一条龙“经营。从盗掘到走私,直至出现在国外交易市场,常常几天之内就可以完成。“谢辰生说。

  中国文物“作战地图”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能成万元户”,这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的一句顺口溜。现在,这几个文物大省,群众性的盗墓挖坟以及贩卖文物之风屡禁不绝,在一些地方已经形成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盗挖古墓案有10万余起,被毁古墓20余万座。即便是一些体积庞大的地上文物也未能幸免,其中包括著名的龙门石窟唐代立佛、甘肃11层高的宋代石塔。

  2004年11月,军事博物馆曾举办了一场打击文物走私展。早期的恐龙蛋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汉代的陶俑、清代的龙袍,展览中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苦涩的“流浪”故事。

  来自海关的资料显示,近10多年,仅深圳海关就查扣走私文物近3万起。而这仅仅是在海关对于出境货物5%的抽查中发现的。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物在国际市场渐渐热起来后,英国一个著名的古董商人家里,就挂上了一张中国地图,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地点被标注出来,形同“作战地图”。这个故事被当成传说在文物收藏界中屡次被提起。

  直到1994年,当英国警方破获一起盗窃走私文物案,查扣7个集装箱6000件中国的文物时,代表中国政府前往英国索回这批走私文物的专家们才在那栋豪宅里亲眼看见了这幅地图。

  老付的买卖

  老付在行内算不上大玩家,但自己也收也卖。因为以前认识的缘故,老付很不情愿的跟记者讲起了自己的生意。

  老付曾是国营文物商店的一名职员,后来辞职下海,在旧货市场开了家铺面。表面上,他店里摆的是旧家具,但老付说他不指望这点生意赚钱。老付在河南、陕西、青海等地都有线,在当地淘到宝贝后,就会有人拿来给老付,老付付给他们的钱从几百到几万不等,老付说自己有亲戚在日本,他的货很多都是销日本。有时候,日本或者中国香港那边也会先订货,然后由老付去收,收齐后再统一出境。当然,老付这些货是从不摆上柜台的。

  老付有一次帮个美国人收民国的彩陶,人家要300件,让老付颇费了一番周折。尽管民国的文物是国家允许出境的,可是就是因为不限制,现在国内的民国彩陶出去的都差不多了,再找起来实在不容易。老付并不反对古玩市场是文物漂白主渠道的说法。

  很多不合法获取的文物,经过这个市场的交易,流向国外,取得合法身份。老付说这个圈子实际也不大,虽然谁掏钱都卖货,但开店的有几个没有自己固定的老主顾和老供货人,古玩市场就是个桥梁,连接起了大玩家和小买卖人。

  潘家园利弊

  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号称全国最大的旧货、收藏品、民间工艺品市场,也是亚洲最大的旧货市场。现有3000多个固定摊位,从业人员近万,摊主包括汉、回、满、侗、维、鲜、苗、蒙古、藏等民族。

  1990年,潘家园开张,作为北京率先全国设立的三个试点古玩市场之一,这里一度成为全国文物市场的风向标。谢辰生介绍,当时其他省市认为,全国各地的倒卖文物会因此集中到北京,其他省正规文物商店会收不到好东西,容易导致市场混乱。

  两年后,国家文物局没有就此试点发表任何看法,于是,其他省市也纷纷开设民间收藏文物市场。

  1994年左右,潘家园的摊位达到了上千个。“在潘家园旧货市场能脱手文物”的说法不胫而走,渐渐地,跳蚤市场也就演变成古旧物品市场了。1995年开始,潘家园街道办事处陆续投资350万元扩建市场,并正式定名为潘家园旧货市场。

  “这个命名明显是经过考虑的,古玩、文物太惹眼,工艺品又不说明问题,旧货的涵义就宽泛多了。”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流通处资深调研员任杰介绍,按照设市之初的规定,潘家园由工商部门审批建立,文物部门负责日常监管,只能出售1911年至1949年的旧货和文物。“但文物局哪有那么多专家整天守在市场上看着。”北京文物局一名官员说。

  玩古董的人都知道,虽然国家规定乾隆六十年前的文物不能出境,但潘家园的货主什么都敢卖,青铜器、陶俑、唐三彩……外国人常常一次买上百件、上千件,集装箱运出境。

  在任杰看来,民间藏品市场的出现,虽然暴露了老百姓手里的一些好东西,方便了博物馆和文物商店收购,但紧接着文物拍卖公司的出现,使得百姓自己的藏品可以直接通过拍卖公司拍出高价,博物馆也只能通过竞拍购回,失去了优先购买的权利。市场的形成,反而以正规的交易形态掩盖了非法的文物贩卖,成为文物倒卖、走私的主要渠道。“14年过去了,回头再来看这个市场的发展,对国家是没有好处的。”任杰说。

  文物批量走私通道

  1997年,一只恐龙蛋在美国拍卖行卖出了100万美金的高价,此消息一经报道,中国各地盗挖恐龙蛋就猖獗一时,在河南一些地区,经常爆出恐龙蛋被盗挖的新闻。

  几年后的今天,一位文物专家说,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用十元人民币就买到了一只恐龙蛋。

  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流通处任杰认为,中国文物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一再降低,很多博物馆将中国文物摆在走廊上,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大批量的文物走私败坏了市场。

  2004年5月,安徽省公安厅侦破了一起特大盗掘古墓葬、走私、倒卖文物系列案,捣毁了6条文物走私通道。

  但几名国际文物贩子的供述令警方吃惊,在他们长达10余年的走私活动中,文物出境从未被查获过。

  案件审理中,文物贩子交待了惯用的几条走私文物出境的方式:一是自己携带出关。文物贩子用纸箱包装好从内地收购的文物,将其放在汽车后备厢中,然后大摇大摆地开车通关前往港澳地区。二是通过“文物带工”出关。由于文物走私贩卖猖獗,一些专门携带文物出关的“文物带工”也应运而生。

  三是通过菜农出关。文物贩子将文物交给经常往来内地和港澳地区的菜农,让其将文物放在菜农的背篓中,每次付给菜农100元-200元报酬,文物贩子尾随其后。

  据犯罪分子交代,这种方式走私文物出境的“成功率”非常高。

  行内的人都知道,因为昼短夜长,农村人夜间很少相互走动,冬天是盗掘和走私文物的主要时间,文物贩子常常用前三个季节来踩点,只用冬天一个季节来干活。由于长期在民间行走,很多文物贩子只要凭地形就可以初步断定哪些地区地下有文物。而春节期间又是各进出口岸最繁忙的时段,每天要从数亿元的出口货物以及潮水般进出境人流中查获走私文物,谈何容易。

  一位文物商人用“挂一漏万”来形容中国海关截获的走私文物。海关总署缉私局一名官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文物走私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个人随身携带少量文物,发展到通过集装箱夹藏,以及通过邮递快件渠道大批量多品种走私文物出境。走私者成分日趋复杂,走私流向主要是韩、日、美、英等国。

  这位官员称,近两年,各海关在重要航线配备了先进的监测仪器,增加了专业的检测人员。但这位官员同时承认,目前查获的走私文物几乎都没有经过任何伪装,对于一些经过伪装后出境的文物,查获率依然不高。

  中佳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康连生告诉记者,伪装过境是文物走私屡试不爽的方法,许多出土文物都以打上“出口艺术品”标签的集装箱成批出境,顺利通关。特别是一些发掘时间不长的文物,不为大众所熟悉,更容易逃过海关检查而流失到境外。

  文物拍卖与走私

  上世纪80年代末,有关方面对文物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强调要开发利用,“以文物养文物”,另一部分人坚持认为文物不是摇钱树,保护第一。现任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的谢辰生就是后一种观点的主要支持者。

  1990年,李瑞环接手主管文物文化工作,当年四月,李瑞环去西安检查工作,一些地方领导再次提到了要开发利用文物的观点,慎重起见,李瑞环连夜把谢辰生请去西安,就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利弊长谈了2个多小时。

  1992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李瑞环发表讲话,再次重申文物是一个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但相对的观点在地方实际操作中还是占据了上风,自民间文物流通市场放开后,文物拍卖再次暗流涌动,1992年,北京开始了文物拍卖试点工作。

  “这个口子一开,就封不住了,现在很难收。”谢辰生有些无奈,“现在,中国文物拍卖企业有160多家,过多过滥,假冒猖獗,也助长了文物盗窃和走私。”从事多年文物拍卖行业的康连生坦陈,拍卖市场确实提供了一个充裕的洗钱机会,很多拍卖公司充当了文物走私和文物新主人的中间人。

  据了解,每年的春拍和秋拍,各拍卖公司都积极去国际市场搜集宝贝,因为征集相对容易,也没有进出境的限制,各公司都主打海外流失文物牌,对外宣传50%以上的拍品征集自海外。“这一现象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走私的加剧。”康连生说。

  整顿已经开始

  2004年,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开始了一项复杂的工程。

  “我们将从法律法规方面,规范和细化整个的文物流通环节,在一些模糊的环节将有具体的认定标准。这将是国家文物局对文物市场的一次重要整顿。”负责此项工程的任杰说。

  2004年5月,国家文物局根据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对全国的文物拍卖公司进行资格审定,截至2004年底,全国取得文物拍卖许可证、有权进行文物拍卖的拍卖公司共有90余家,其中北京29家。

  任杰表示,这是第一次对文物拍卖公司进行资格认定,此前相当长的时间,所有的拍卖公司,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拍卖文物。

  民间文物流通市场是另一整顿重点。任杰说,国家文物局正在起草一部文物流通法规,在这部法规中,民间文物流通市场的批量经营将受到限制。国家文物局将考虑与海关总署联合,从进出境的数量方面进行限制。这个数字目前尚在调研中。另外,可以出境的文物的年代也将有所更改。

  据任杰讲,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通用的仍然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之前的文物不允许出境。现在看来,这个时间肯定要推后。长期以来,因为在数量上的不限制,清后期和民国的文物大量出境,几乎造成这个时期的文物断层。而一些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纪念品,比如毛泽东像章等,也会被视同文物,在出境方面予以限制。  本报记者秦文北京报道

  相关新闻
    全国文物保护法颁布 私人收藏文物可依法流通  2002-10-29

    在文物保护法修订过程中,民间收藏文物的流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今天通过的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可以依法流通...[全文]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