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冷杉大面积死亡背后的旅游与林业之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02:37 新京报 | ||||||||
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秦岭冷杉。两个月前的一次统计表明,保护区内281株冷杉已有233株因虫害而枯死,现仅存活48株。本报记者秦文摄 核心提示 2004年入秋以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石人山内,有着“活化石”之称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秦岭冷杉因虫害出现大面积死亡。 林业部门的调研结果把冷杉死因归为旅游开发过度引起。旅游部门则直指林业主管部门防患不力、贻误战机。 因石人山旅游开发而起,河南省林业厅与鲁山县矛盾重重,并引发省林业厅对鲁山县长达5年的经济制裁。对冷杉的救治工作现在已开始,虽然
秦岭冷杉 秦岭冷杉属松科,常绿乔木,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高可达30余米。主要分布在陕西的陇南、鄂西及河南的西部地区。群落零星分布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巅峰和岭脊。它的树姿挺拔,树冠塔形,枝叶繁茂,常年翠绿,观赏价值不次于雪松。 12月13日,豫西石人山上人迹寥寥。魏国仁轻轻地敲击一株20多米高冷杉树的树干,声音发闷,用小刀在树上划痕,没有树脂流出,树皮上布满了密密的虫孔。“这棵树已经死了。”魏国仁说。 石人山位于河南省鲁山、南昭、嵩县三县交界。在位于鲁山县境内石人山海拔1850米处,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此处是河南省惟一保存完整的冷杉自然群落”。 石碑的周围,生长着一些看上去仍挺拔的秦岭冷杉,魏国仁圈点了一下,告诉记者一共14棵,不过也全都死了。 资料记载,秦岭冷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常绿乔木,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距今已有二亿九千万年的历史,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作为石人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负责人,魏国仁一直与这座山上的冷杉相伴。两个月前的一次统计表明,保护区内281株冷杉已有233株因虫害而枯死,现仅存活48株。 “来年春天统一打虫子,或许还有救。”魏国仁说。但专家的观点却显悲观。“根据我们的实地考察,初步判断,目前存活的秦岭冷杉大多已经染上虫害。救治能不能成功很难讲。”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系主任叶永忠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危害最大的一次生态灾难。 旅游开发危害冷杉的说法 今年9月3日,河南省林业厅有关领导在检查省内几个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在石人山发现了冷杉的大面积死亡。 此后,受省林业厅委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永忠和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高级工程师黄维正等13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在9月6日、7日两天专程到石人山就秦岭冷杉大面积死亡进行调查。 专家们注意到,所有死去的冷杉上,都布满了一种像针眼一样大小的虫子,这些虫子有乳白色和酱色两种,成虫可以飞动。叶永忠说,这些虫子的种类和名称还没最后确定。现在统称为蠹虫。 叶永忠说,石人山上所见的秦岭冷杉死树,树龄约在80至100年之间,少有超过150年的老树,树皮上布满小虫孔,死亡时期均在2年之内。 “我当时在一棵活着的冷杉上,用斧子劈下一块巴掌大的树皮,树皮下栖居着足有七八十条的白色小蠹虫。” 半月之后,一份《关于秦岭冷杉枯死现象初步调查报告》送交河南省林业厅。 这份报告认为,冷杉枯死的直接原因是树体生虫,深层次原因是冷杉长势衰弱。而导致冷杉长势衰弱的因素,虽然有全球变暖的影响,但从局部小环境来看,人为因素特别是旅游过度开发才是冷杉死亡的根本原因。“ 《报告》中有这样的例子来说明冷杉衰弱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旅游践踏使冷杉林下灌木和草本层减少,太阳直射在短期内使林中温度骤然升高,造成冷杉的长势减弱;旅游活动赶走了虫害的天敌,整个考察中未发现一只鸟。 专家组进入石人山调查时正值石人山旅游旺季。叶永忠说,在海拔2150米的石人山最高峰玉皇顶,他看到了一间间紧密相连的大小餐馆和用于住宿的小木屋。这些房子在冷杉身上牵拉绳索,搭架,甚至将冷杉圈入房中。这份报告得到了河南省林业厅的认同。 林业部门是否防患不力 平顶山市旅游局局长蒋黎一直没有认可上述这份调查报告。12月6日,平顶山市旅游局在向河南省旅游局汇报的文件中称,林业主管部门防患不力、贻误战机才是石人山秦岭冷杉死亡的根本原因。 平顶山市旅游局书记谢炜透露,2000年林业工人已经发现石人山秦岭冷杉出现病虫害,可是河南省林业厅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树生虫是正常现象,但一直得不到有效救治就是非正常现象。”石人山风景名胜区副处长陈富元说,2000年鲁山县出现了持续146天的罕见干旱,之后不久,就有护林工人报告说在冷杉和华山松身上发现了虫子。当时,谁也说不清是什么虫子,咨询了林科院的专家,采用了输液、熏蒸等除虫方法,但效果不大。 “根据我们这两年打药的经验,这种虫子的潜伏期很长,估计有两三年树才会发病,发病后去治,就来不及了。”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一位护林工人告诉记者,他曾剥开一棵死冷杉树的树皮,发现蠹虫将树皮和树身已经完全分离,蠹虫就密密麻麻的寄居在树皮和树身之间,吸食树皮的营养,切断营养输送。 谢炜认为,正是省林业部门在石人山冷杉已出现病虫害的情况下,仍不闻不问,致使害虫蔓延,更多的病树成为蠹虫的宿主并使其大肆繁殖。 旅游部门同时认为,旅游活动并不足以构成对冷杉的危害。在平顶山旅游局向河南省旅游局汇报的上述文件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省山水型景区较少的情况下,石人山曾出现过人员拥堵现象。从2000年起,石人山游客数量逐年减少,最多时不到30万人次。按照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容量测算和分析办法,石人山旅游区的旅游容量远远小于环境容量。 中科院植物所的李渤生研究员和自然之友的杨斧教授也对蠹虫因旅游开发过度而大量繁殖危害冷杉的说法表示了质疑。 李渤生一直致力于冷杉物种的研究,他说冷杉有一定的调理机能,旅游的危害应该不会致命。“冷杉大面积死亡肯定是生存环境的不适应引起的,在造成其不适应的原因中,气候肯定是最主要的,尤其是旱灾。所以2000年那场旱灾应该是很大的诱因。” 杨斧认为,就像蝗灾有周期性一样,遇到旱灾、涝灾时容易出现,蠹虫也有大小年,遇到适合的自然条件就有成灾的可能性。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