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因经费不足让下岗人员参与经济普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01:57 新京报 | ||||||||||
这是12月14日,离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12月31日还有17天。 罗昌西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日历。作为重庆市铜梁县统计局局长,她身兼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此前的11月,4万多名普查员对重庆全市85万个单位进行了清查摸底。 就在一周前,6位普查员向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告状,铜梁县一位普查员更放声大哭,直言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普查工作千头万绪,落实到基层普查员身上,才知道千难万难。”一位普查员对记者说。 但对于罗昌西而言,最大的问题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县里的普查经费只有50万,哪儿够用?撇开宣传、培训费不谈,就是买文件袋,也需要钱啊。” 记者数日来采访发现,与经费短缺直接相关,重庆经济普查人员的规模和素质令人担忧:以居(村)委会人员和下岗低保人员为主体的基层普查队伍,在短时间内承担高度专业性的经济普查任务,难免有心无力。 同时,为了化解普查所面对的阻力,部分普查机构被迫与工商税务部门协调展开工作,由此违背普查工作的初衷,数据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 有消息显示,山城重庆所面对的上述困局并不孤立,12月21日,新华社引述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的会议发言表示:基层普查机构经费落实得不好,是此次经济普查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一人清查三百家单位 “居委会从未搞过类似的普查工作,现在恰逢年关,上面布置下来的平安社区检查、文明小区建设等工作,哪项都需要人手。” 重庆市南岸区涂山镇兴隆湾居委会门口,挂着“治安巡逻队”、“老年活动室”等数块牌子。“每一块牌子代表一项工作。我们这里4个人,一共要负责20多项工作。”居委会工作人员杨伟说。 经济普查,是杨伟承担的一项新任务。 根据总的要求,此次经济普查涉及重庆第二、第三产业的19个行业门类、378个行业中类、875行业小类的经济活动。普查内容包括单位标志、从业人员、财务收入、资产状况以及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能力、原材料、能源消耗及科技开发的投入状况。 由于调查项目内容多,填报情况复杂,经济普查涉及的数字总量达100亿字符,涉及指标上千个,一般工业企业要填十几张调查表,不同的行业企业又需填报不同的调查表。 此前,重庆已在铜梁县、渝北区两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经济普查试点。在主城区、长寿区等工商业密集地带,部分普查员一人清查的单位户数多达三四百户。 作为兴隆湾居委会指定的经济普查员,杨伟用“泰山压顶”来形容自己的压力。此前,他和另两位同事一起负责辖区内300多家单位的普查工作,由于两同事都有其他的任务,清查工作实际上主要由他一人完成。 “居委会成立以来从未搞过类似的普查工作,现在恰逢年关,上面布置下来的平安社区检查、文明小区建设等工作,哪项都重要,哪项都需要人手。” 由于人手不足,杨伟曾采取下班后再搞普查的做法,但绝大多数单位此时已关门闭户。现在,他只好利用午饭时间去单位搞调查。而更多居(村)委会人员的另一项顾虑,是普查工作的最后冲刺与重庆12月正在进行的居委会(村)换届选举“撞车”。 “如何保证换届选举正常进行,又兼顾普查队伍数量质量的稳定,这是个问题。”巴川镇企业服务中心普查指导员张晓霞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许多居委会工作人员身兼普查员,一旦落选或调任其他地区,那只有靠责任心维持工作积极性了。 “足不入户”怎能见真章 巴川镇是铜梁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入户登记在实施中执行较好。但其经验甚至在本县其他地方也难以推广,原因正是经费不足。 普查人员到底够不够? 国家统计部门没有制定出人手与普查对象的数量配置,但至少在重庆,几乎每个基层普查单位都在喊缺人手,并由此带来减低普查标准的问题。 重庆市长寿区共有1.7万余个调查单位,目前仅有1400名普查员。鉴于人手不足,在登记阶段将向各单位财会部门发放登记表,填报后返回普查员,从而减轻工作量。 “真要家家入户登记,一天最多能普查两家。”重庆长寿区凤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刘洪英告诉记者,下一登记阶段只有10天时间,调查内容却涉及上千个敏感的具体经济指标,“碰钉子”的次数将会更多。 “如果普查员分别到企业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室登记核实,查看有关财会原始资料证件,最后还要老板签字确认———就现有人手和时间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刘洪英说。 但铜梁县巴川镇普查员张晓霞却认为,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根本无账可查,财务指标仅凭想象,如果仅发放登记表让其填报,真实性可能大打折扣。在今年8月进行的经济普查“试水”中,铜梁县总结了一种“套问”的普查经验。 “入户后,普查员可以从公司的装修华丽程度、工作人员数量等种种细节大致估算企业的从业人数、是否盈利等。” 张晓霞介绍,针对个体户入户调查难的情况,他们还制定了一套反推倒算法———到个体户云集的农贸市场,普查员一般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先套问摊主支出情况,比如摊位费、工商费、工资等———只要不涉及收入,其他情况都好套。然后根据企业现场从业人数、店堂装修情况、相对固定的盈利率大致估算其收入。但这两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普查员入户现场勘测的基础上。 据记者了解,巴川镇是铜梁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入户登记在实施中执行较好。但其经验甚至在铜梁县其他地方都难以推广,原因正是经费不足。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