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新闻会客厅》专题 > 正文

我国科考队到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09:32 央视新闻会客厅
我国科考队到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图)

冰顶留念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我国科考队到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图)

帐篷


我国科考队到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图)

盖军衔


  白岩松: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今天的新闻的确是够让很多人振奋的,今天的凌晨3:16,我们的昆仑科学考察队到达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点16分,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DOME-A)的最高点。

  据测量,考察队到达的确切位置为是: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南极大陆98%面积被平均厚度达2450米的冰盖覆盖。冰穹A是冰盖上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现在,这一亿万年来寒冷孤独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极”,终于有了人类的足迹.

  从科学考察价值来看,南极一共有4个主要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目前美国已在“南极点”, 法国在“南极磁点”, 前苏联在“南极冰点”各建立了考察站; 现在,中国科考队终于在南极的最高点——冰穹A ,也建立了自己的考察站。

  按照计划,冰盖考察队将在最高点建立临时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冰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另外,还将在当地冰层钻取150米到200米深度,进行内陆站选址调查。这支由13人组成的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是在2004年12月12日从中山站正式启程的,在1200多公里的行程中, 由于气候极端恶劣,机械师盖军衔由于高山反应严重而离队,目前全队还有11名考察队员和1名随队医生。

  这是中国科考队第21次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这一次的考察队和以往相比,带着怎样不同的任务?考察队在对南极制高点行进的过程中,又遇到了怎样的具体困难呢?

  白岩松:今天会客厅的客人是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的机械师盖军衔,1月8号在南极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

  盖军衔:16号到达北京的。

  白岩松:现在身体状况怎么样?

  盖军衔:现在身体状况还挺好。

  白岩松:珠穆朗玛峰我们60年代就已经到了,但南极冰盖一直被认为是不可到达之极,为什么?

  盖军衔:因为那个地方高寒,高海拔,气候条件比较恶劣,所以这个最高点被号称是人类不可到达之极。

  白岩松:它的气候条件有多么恶劣?

  盖军衔:现在那里是夏季,已经是最好,最暖和的时候,还零下40几度的气温。

  白岩松:以前其他的国家,包括很多的科学考察队是否都尝试过?

  盖军衔:据我了解好像没有到登陆A去那里考察过。我想人类已经到达了,我想可能各个国家的考察会不断地向这个地方延伸。

  白岩松:如果20几个人一起登珠穆朗玛峰,可能到7000多米的时候就剩十几个了,到8000多米的时候就剩十个,南极内陆冰盖点的到达是否也有梯队?

  盖军衔:选拔队员的时候应该从身体条件严格进行检查。我们现在冰盖上这12位队友,现在他们应该也气喘吁吁的,可以说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个常人很难想象到。再一个就是高寒,干燥,所以可以想象到他们现在是多么艰难。

  白岩松: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中央电视台随科考队在前方的记者李亚玮。首先跟我们描述一下,到达最高点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李亚玮:我们12个队员开两辆雪地车赶往南极冰盖的最高点,我们到这个区域已经8天,我们对它的期待已经很久,因为它是通过GPS导航员跑了400多公里终于测出来的,到这以后大家心情非常激动。

  白岩松:你的身体感觉是什么样的?

  李亚玮:到最高区域非常缺氧,每走一步都要喘一口气,我们队里的气象科学家,他说这里的含氧量只相当于北京的50%。

  白岩松:温度感觉是什么样?

  李亚玮:这儿的温度倒不是很低,温度一般在零下35到零下40度左右,但是如果有风的话就会很冷。

  白岩松:发回来的新闻是3:16到达的内陆冰盖最高点,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到达?

  李亚玮: GPS导航员在前几天已经测出来几十个概率点,最后一天他需要去用两个GPS进行连测,测的时间是不固定的,需要有一个算的时间,他算出来的时间其实是3:15。

  白岩松:我们整个后勤补养的,比如说帐篷或者说大本营离最高点有多远?

  李亚玮:很巧的是,我们扎营的大本营离我们最后的最高点不到500米。最后这个东西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很惊奇,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你做的时候跑了方圆几十公里的路,行程有400多公里,耗时八天的时间才算出来,最后算出来,原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白岩松:其实这次确定的位置等于说定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吧?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行为过程呢?

  李亚玮:这个我可以让我们的GPS导航员讲一讲吗?

  白岩松:好。胜凯你好,我们所有的人面对这样的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新闻,但是我们都是外行,从某种角度来说,确定这个最高点是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听说你忙活了好多天。

  张胜凯:因为以前这个地区从来没有人来过,从来没有地面的实测数据,以前只有卫星遥感数据,但是那个数据是不准确的,只有地面实测的数据是准确的,所以这次是世界上第一次我们中国人从地面实测了最高点的位置,这个数据是准确的。

  白岩松:这意味着什么?将对未来人来生活的这种产生什么样影响,对于科学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张胜凯:对于科学来说它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个区域,以前做工作只能通过卫星遥感的数据,现在我从地面上实测了数据以后,就可以对卫星遥感的数据进行校正,就是说这个区域以后就有了实地的地形图,有了准确的数据。

  白岩松:非常感谢你,你把通话系统给我们的记者。亚伟,恩你好,我们的队员到达这个最高点之后,我看到了图片拍的画面,他们似乎摆了一个造型,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亚玮:我们到最高点以后,我们当时我们大家在想了一个,我们想喊一个口号,说什么,因为我们是人类第一次到达南极冰盖的最高点,而且我们中国人第一次发送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具体参数,我们想既有向世界问好,又有向祖国问好,我们拿了一个大国旗,大家喊了一个世界你好,祖国万岁。

  白岩松:可能前年你也看了直播了,珠穆朗玛峰到登顶的时候其实只呆一会儿就要下去,因为那块非常缺氧,但是像我们这种科学考察到了内陆冰盖的最高点的时候,接下来他们要呆多长时间,要做哪些事情?

  李亚玮:我们到达这个最高区域要做四件事情,第一个就是寻找最高点,第二个是我们要在南极内戮建一个可靠占,就是我国继长城、中山之后的第三个科考,我因为站要做这个选址的工作,因为冰是流动的,我们必须选一个在冰流速比较慢的地方建站,这样飘动不会太大。还有一个我们要打一个冰心,因为这个地方是全世界。

  白岩松:这个冰心应该是冰心的芯吧,像铁管子里出来一个长长的冰柱是吧?

  李亚玮:对,这个意义就是说,这个地方没有污染,非常洁净,保存了一万多年以来气侯的数据,因为南极这个雪是压缩成冰的,其中有气泡,气泡里面保持了当时的气侯数据,我们如果打一个200米的冰芯我们就会得到8000到一万年米的气侯数据。

  白岩松:你刚才说一共四个任务。

  李亚玮:对,还有一个是我们建立一个自动气象站,因为这个南极冰盖最高点这个区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可能要超过零下90度。

  白岩松:咱们的营地,包括帐篷离最高点只有500米。不到300米,还将这个帐篷你还要持续多久才陆续回到长城科考站?中山站?

  陈晓夏:我们跟李队长采访的时候说,我们在区域里面继续打冰钻,超过百米的冰心。我们要做一个永久的标志物,因为我们这次是13个科考队员,当然最后我们到达这个最高顶点的是12个科考队员,还一名是盖军衔,因为高原反应诱发了心脏病前兆,所以美国来飞机把他接走了,现在他的情况不错,回到国内了,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忘记他的工作,我们用13个人用13个做代表,底面是六个油桐,上面是三个油桐的标志五,最上面是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上面还放几个牌子,包括科考队的牌子,所以今天要完成这两件事情,明天我们准备再打半天的冰咱以后,我们就准备修整营地,保养一遍,20号上午出发,从最高区域向中山站回撤,大概这个时间大约20多天。

  白岩松:我刚才忘了告诉你一个细节,当你说到虽然是12个人去,但是要用13个桶,因为你们觉得在这样一个国家盖军衔其实一直在你的身边,我就告诉你,他就在我们的演播室,刚才他听到你的叙述的时候他非常激动。老盖在吗?

  盖军衔:你好。

  陈晓夏:你看不到这个最高点是什么样子,很平很平,不像我们想象的是一个凸起,而且我们的宿营点离最高点就300米的距离,我们从生活舱的窗户里面就能看到我们远处飘扬的国旗,而且大家都很高兴,而且大家说肯定不会忘记你在整个中山站整个过程中的努力和工作。

  盖军衔:谢谢你们。多拍点照片回来。

  陈晓夏:你现在身体好吗?

  盖军衔:我现在身体很好。你们大家好吗?

  陈晓夏:我们大家都很好,因为严重的缺氧,大家普遍感到比较胸闷,而且呼吸比较困难,因为我前一段就是给你拍摄的时候,我的耳朵还有鼻子冻伤了,但是现在正在康复,没什么问题。

  盖军衔:你们要多注意身体。

  陈晓夏:好的,我会转达你对我们队员的问候。

  “冲A”历程

  2004年10月25日,载着137名科考队员的“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开始了我国第21次南极考察之旅。

  在这支科考队中,由12人组成的南极内陆冰盖科学考察队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冲击南极最高点——冰穹A点。

   2004年11月24日,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成功穿越了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海域——南半球西风带,并于11月27日抵达南极。

   12月6日, 冰盖探险小分队,从南极中山站正式出发。

     在经过10多天的跋涉后,12月18日,冰盖队正式开始向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发起冲击。

   12月24日凌晨,科考队已离开中山站640公里, 实现了冲顶行程、高度双过半。

  冰盖队在沿途每隔两公里就设立一个路线标杆,每隔10公里就用空油桶设置一个特殊标志以及无线电联络中继站。

  2005年 1月4日21时43分,冰盖队成功进入冰穹A区域。

    1月5日,冰盖队遭遇了一场持续3个多小时的暴风雪,一度影响到了正在向南极冰盖最高点冲刺的队员们的行进。暴风雪达到了每秒15米,当地的气温已经是零下30℃的低温。

  2005年1月8日

   随着海拔的不断增高,冰盖队队员们普遍出现了高原反应,机械师盖军衔因反应严重离开冰盖队。

  2005年1月9日,冰盖队抵达了距中山站1200多公里处,接近了南极冰盖“不可接近之极”,

  2005年1月18日3点16分, 科学考察队终于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白岩松:作为一个机械师,职责非常重要,经常会需要你们吗?也就意味着有时候会经常出现故障吗?

  盖军衔:出现故障应该来说也是难免的,机械在运行,在工作,它难免也会出现一些故障,包括雪橇,我们都出现过故障,但是我们要及时地把这些故障要排除,让这个车队顺利前进。

  白岩松:但是原来是三个机械师,但是您这一离开,那两位。

  盖军衔:他们的责任就更重了。

  白岩松:当时按理说挑中了您来进入到整个我们的科考队,肯定身体也是做过全方位的检查的,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高原反应?

  盖军衔:因为那天早上应该说有一个比较意外的情况,当时发电机组停机了,当时我一听停电了,我当时一下子我就紧张起来,我马上就穿着衣服我就赶快冲到发电舱去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一直把这个发电、送电,整个搞完以后,爬上爬下,当时可能这个活动比较激烈。

  白岩松:太剧烈了,但是当时脑子里装的光是这件事儿,平常可能会注意一点。

  盖军衔:对,因为我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赶快先把电送上,然后再回来休息,但是我当时可能活动的激烈以后回来,当时就睡不着觉了,睡不着觉以后,当时就出发以后不久就好像感到有点胸部发闷,所以也是我应该当时活动过猛了。

  白岩松:最严重的时候身体是什么感受了当时?不得不做出决定要让你离开的时候。

  盖军衔:当时是呼吸感到比较急促,感到好像有点透不过气来,当时决定叫我离开的时候,当时已经睡了一觉,我感到我也已经开始在恢复,还能挺得住,还可以,当时我说,我应该挺得住,没事,叫大家放心,还能坚持,当时因为在我睡觉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跟国内,包括美国极点站联系了,就说有发送这样一个情况,需要救援,所以我起来以后,从全队的利益说,也非常关心我,如果我继续留下来往上走,万一有什么情况,可能到时候处理起来更艰难,这时候叫我还是撤离。当时我看到大家都非常担心,如果我留下来,确实大家就有一种心理压力,有一种心理负担,再一个,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希望留下来,大家一起到达这个最高点,一起高高兴兴地回来。但是我看到大家有这种顾虑,而且我想我留下来,万一真的有什么情况,可能对我们整个这个行动就可能就会耽误,所以我想既然这样子的话,我说还是让大家放心地去。

  白岩松:您一共参加多少次了?

  盖军衔:南极我一共去了三次。

  白岩松:您是山东祖籍山东,但是在厦门长大,因此就像厦门的朋友一样,来泡功夫茶,成了他们特别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平常最苦的是什么,你想想10月25号就已经离开家的,你们到南极之后,平常生活的苦是什么,乐趣又是什么?

  盖军衔:这个实际上一路上我们要经过了这么几种苦,一个是晕船的苦,首先是晕船,不晕船的同志,当然他体会不到这个苦,但是起码来说在船上走路是一会儿好像要上坡,一会儿好像要下坡,而且摇摇晃晃,走路好像是跳摇摆舞一样,所以这是第一个在海上的苦。第二个苦就是我们在卸货期间的劳累,这个苦,因为当时为了要到达南极大陆,要卸货,而且我们进行的是冰上卸货,要趁着这个冰情好的时候,把所需要的物资赶快从船上卸下来。

  白岩松:给你的时间并不多。另外找不着帮手,就你们13个人。

  白岩松:另外在南极是极轴,等于全是白天,睡觉是不是很困难?

  盖军衔:我们有一个成员舱,还有生活舱,门关起来,窗户用布帘拉上,挡光,就能正常睡觉。

  白岩松:因为时间也快到了,最后跟我们讲讲开心的是什么?乐趣。

  盖军衔:开心的时候,我们在冰盖上,说实在的,真正开心的时候,就是我们几个队员当中,有过生日的,比方说过节的时候,大家高高兴兴的,过生日大家就在一块相互斗一斗,取取乐,这个是我们大家最欢乐的时候。再一个就是还有一种,就是为了调节大家的气氛,我们在行进过程当中,就是互相开开玩笑,唱唱歌,而且自己在我们13个人就搞了一个南极冰盖广播电台,然后开始广播了,然后说说笑话,逗一逗,调整一下大家的气氛。

  白岩松: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盖军衔:那个世界应该来说,从直面上来看,好像就是一个白茫茫的世界,可以说你什么都看不到,而且它的雪面也不像我们想象的说是一马平川,它也是有大大小小的雪丘,所以我们行进的过程也是坑坑洼洼的,也有平坦的地方,但是也有非常颠簸的地方。

  盖军衔 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员

  1月8日因严重高原反应提前回国

  李亚玮 中央电视台记者

  张胜凯 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员

  负责南极最高点的测绘工作

  陈晓夏 中央电视台记者

  徐霞兴 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员 机械师

  相关专题:央视《新闻会客厅》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