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鸣政等三位北京市政协委员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3日16:11 首都之窗 | ||||||||
肖鸣等三位北京市政协委员作客首都之窗 1月23日下午13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肖鸣政等三名北京市政协委员作客首都之窗,就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网友展开讨论,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中午好,吃过午餐的一个小时的时间,这里是市政协和首都之窗联合举办的“政协委员谈提案”第六期,本期访谈由新浪网提供技术支持,这里是第十届三次会议的会场,我们在京西宾馆里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决建议”的问题。今天的嘉宾,左
肖鸣政:谢谢。 李焕喜:谢谢。 主持人:两位工作很繁忙,最近关注我们这个网站的网友会发现,我们会邀请一些民进北京市委的委员。两位分别是在两所非常有名的高校就职,在日常工作中接触不少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就业难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是什么促使两位去年提交了这个提案呢? 肖鸣政:我是发起人,我提到这个提案之后,马上得到同行李焕喜委员的支持,实际上去年提出这个提案,基于这么几个情况:1、大学扩招,去年是第一届毕业,毕业的学生比较多。2、去年刚好是过渡时期,企事业很多单位紧缩用人编制。3、我们的就业我觉得观念上还造成一些问题。三种情况来说,我觉得有必要提出这个提案,有很多人辛辛苦苦上学,最后找不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我觉得这将对我们整个北京的教育事业,甚至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我又是搞人力资源开发,我觉得大学生能否很好的解决就业,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北京这样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我们就提了这样的提案。 李焕喜:我想主要有三点,第一我们在教务处工作,我们衡量的质量和重要的指标是培养学生能不能有用,关键就是看能不能就业。二从学生本身,含辛茹苦,家长寄予厚望,如果不能就业,家长就失望。我们大学教育本来就是为了挖掘人力资源,培养出来就要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就复议了。 主持人:去年这个提案提出来之后受到了媒体和网友的关注,您的提案提出之后各方反映如何? 肖鸣政:办提案是这样,北京市教委和人事局相关的部门处室专门给我们打电话,后来到北京大学先后两次对这个情况进行调研,对工作的价值和促进规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第二点,他们觉得这个提案有些东西特别想做的事情,我们这个提案提出之后,觉得给他们的工作有一个清楚的思路。第三,他们觉得我们的提案促进了政府对他们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样的一个回答,尤其是这样一种比较认真的态度,我当即就表示非常满意。但是我也说了,你们这个工作我希望能够得到具体的落实,如果有时间我还会具体的关注落实情况怎么样。我想马上要到今年学生毕业的时间了,我还会和他们联系,看他们把我们去年提的提案具体落实情况怎么样。 主持人:今年还会督促? 肖鸣政:是的。我觉得今年这个事情,昨天晚上民进也开了一个会,现在整个全国升大学的是19%,按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距离50%还差得很远,尽管目前大学生就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我想整个中国高等学校扩招的趋势是不能逆转而继续向前发展的,也可能说现在就业没有解决好的话,可能会换一换,今年教育部提出了教育指标和挂钩,这个思路还是可行的,有助于他们标准市场来培养。但是根据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我讲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要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去年团中央先后邀请了三次,我在长春等地方讲了职业指导,我在培训班上也呼吁大家关注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不光是提案,而且付诸行动,而共青团这一块落实到行动上,这是我们要继续关注的。 主持人:李委员,您今年是否还会继续关注这个问题? 李焕喜:就业难不是短期的问题,不是一个提案就能解决的,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解决的。北京今年有一个数据,05年70几万人就业,40几万岗位,人多于岗位20几万这恐怕是未来几年的难题,社会的难题,我们会继续关心这个事情,继续尽我们的薄弱之力推动这个事情,但是解决这个问题,要全体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学生自己如何放松心态,如何就业,从上到下一起解决。 主持人:聊到学生放宽心态,摆正位置,您认为学生如何放宽心态,摆正位置呢? 李焕喜:从人的本能上说,或者说人往高处走,谁都希望找一个有名有利的位置,待遇比较好,工作性质比较好,但是现在有一个大前提,北京的高等教育已经率先大众化,有点供过于求的意思,尤其是竞争北京工作位置的学生不仅是北京市的学生,还有中央各部委在京的生源,还有很多外地到北京来的。这个时候都是强手,如果你运气好,你可能会进到这个位置,运气不好,有的人就等,就不屑于做那些低一点的,不理想的工作。我想如果在比较好的位置没有竞争到的时候,没有应聘到的时候,是不是第一步可以考虑从小事作起,因为现在毕竟不是一步定终身,你有了经验可能会有更好的竞争条件,如果没有这个经验,在国外就职的话,第一步是看经历,咱们有点上去就拿学位去砸。所以心态要放正,不要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怎么去干那个事情,现在有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学高中大学,中间没有任何社会经历,我在首钢应聘的博士生几十,硕士生上百,我们选择的时候除了学历之外,还要看潜能和全面素质,所以要摆正心态,特别是年龄就是资本,有一年两年的资历再求职也不晚。 主持人:就是年轻的时候要充实自己。 李焕喜:是的,这次没有聘上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能后面还有机会。不要把一两次的求职碰壁看成是了不起的时间,不要自馁和怨恨社会。 主持人:肖鸣政委员,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 肖鸣政:北京学生的就业,包括全国其他地方也存在了几个误区。1、高成本、高回报。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像现在,一般来讲到北京来念书的考上大学的还是皎皎者,尤其是外地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大学的,你看我原来在学校念书都是班上排前十名,有些同学初中毕业高中都没有考上,他们就打工了,在南方打工最差的也是1000多元,好的是2000元到3000元,如果我大学毕业才拿1000元,小企业是800元,心态不平衡,我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念书,家里投入这么多,小的几万,多的几十万,理所当然我工资应该比他高,这个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现在我们讲,有些扩招之后,我们说,有些东西可能不是很理想,就是找到工作,有很多人知道整个市场劳动力的调节,供大于求的时候,就要下降。96年本科生到深圳是5000元一个月,现在可能就拿不到了,因为现在学生多了,这个东西学生没有掌握,他只知道我的成本比别人高,面对这个情况他就一定要高价位才签约,没有我就不签约,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看我到这个单位工作能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我的工资可见的货币收入低一点,心理收入是不是多一点呢?如果能我就先就业,刚才李教授也讲了,两三年你积累下来,你的资本足了,你要学位有学位,要经历有经历,这样才要高价钱。 李焕喜:我插一句,我们现在招聘硕士生博士生,如果他有一段经历,又念了硕士生博士生,还有没有经历直接念的,同样的条件下我们要的是有工作的。 肖鸣政:是的,第二个误区是大城市大发展大舞台,我们就待在北京不要下去,我在北京有800元的工作,我也不愿意下去找个1500元的工作,现在有一个大北京的概念,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像天津、唐山等周边地区,叫做大首都的概念,但是北京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北京市高校是最多的,重点大学也是最多的,如果我们找不到工作的话,我们不一定在北京城里找,可以到周边的郊区就业,也可以到周围的天津等城市去就业。关键就是说,户口不动了,我先去练一练,不找到好的货币收入的话,我就先去练练,不要固定在北京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三个误区就是一定要求有一个正式的工作,比如说当公务员,这么多人考公务员是为什么?就是人们传统理想中的又稳定又有保障的工作。 主持人:大学生就业现在公务员是首选的出路。 肖鸣政:是的。现在不是这样的,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是临时性的工作,不能解决户口。而且也不一定很稳定,传统的工作概念就认为不是工作,是游民,我觉得这种观念也能改变,现在有一个观念是自主创业、自主就业,有几个伙伴联合起来搞工作。上次北京大学和海淀区就搞了一个自主创业的活动。 主持人:还有很多优惠政策。 肖鸣政:是的,有些工作可以自己创,自己搭台自己唱戏,前景还是很宽广的,比如说咨询、计算机等行业,几个人只要有点资本就可以搞起来,至少这三个误区要转变,这样我们可能就业的难度会多一点,思维要活一点。如果即使说暂时一下子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户口都放到北京,你也可以到其他的地方,这个都可以,因为这些人才还是很受欢迎的。 李焕喜:我相信现在的学生也在比较理性的面对这个现象,比如说我今年的硕士生,不是说非要待在北京,他经过若干的面试调研后,作出了理性的决定。但是毕竟北京是生源辈出的地方,也是外地大学生就业首选的地方。 网友:现在大学生就业太难了。 网友:大学生就业很困难。 肖鸣政:大学生就业确实比较难,今年我在北京大学带硕士生,在人大也带,我经常和他们讲,现在工作怎么样,他们说比较艰难,现在也有好几个单位说要,但是整体的感觉还是很不理想,尤其是像女生在那里找工作碰到的困难更多一点,尤其是开人才会的时候,从这边挤到那边,过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收获,递简历不知道往哪里递,心理也很焦急,满天盖地大家都聚集在北京,都认为北京是一个大舞台,我这个单位不满意,我可以跳出来,如果到西藏就死定了,就一个单位,这就是一个误区。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 不可否认你这里不满意你可以跳到别的地方,但是人才也多,你在北京是处长你是官吗?根本不是官,部长才是官。硕士是人才吗?可能还是要博士。教授还不一定是专家,院士才是专家。一般你大学刚毕业出来,尤其是现在回国的博士有的是,机会多来得人也多,外地你看起来是机会少,但是你去了就引人注目,北京大学团委老请我去讲课,我要他们改变转念,有些事情一旦作了在北京不显眼,在外地很显眼。这个时候你可以就会得到提拔,等你成名之后再回北京可能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就觉得这个东西一个是思路上的东西,一个是方法上的东西。 主持人:思路和方法。 网友:李委员,刚才您谈到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还是少,比如说作为一个企业老板对一个有经验的应聘者和一个大学生还是要选择前者。 李焕喜:这个当然,他是从他的方面考虑的。 主持人:宜居城市论坛上的网友留言。 相关专题:2005年北京两会 | ||||||||